對於主流市場來說,銷量高就等同「好車」嗎?

2023/05/3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即便時至今日這個資訊傳播相對透明的年代,筆者偶爾仍會在網路上看到類似「因為XX車款或XX品牌在台灣道路的能見度高,所以買它基本上不會錯」的言論,但這樣的說法真的合理嗎?藉由本文筆者將持續分享自身的見解,供廣大消費者參考。
影響車款銷量的重點要素
文章開頭我們先來釐清,究竟什麼是「好車」?雖然表面上這答案看似無法聚焦,但對多數人來說,應該可大致定義為該車款的「綜合實力」上乘,那麼重點來了,一輛車的銷量真的與其自身綜合實力高度相關嗎?其實還真不見得!就筆者長期觀察台灣主流市場,其實影響車款銷量的因素主要包含3大面向,即「市場定位」、「綜合實力」及「其它要件」,也就是說自身綜合實力只是其中1項重要成份,但並非絕對關鍵,下面筆者接著說明各面向的細節。
首先看到市場定位,其實不可否認的是,在台灣某些級距的車款的確相對受到青睞,比如時下的中型SUV、CUV等,但難道這就代表熱銷級距當中,絕大部份車款的綜合實力就相對優秀嗎?很顯然並非如此。不過這也道出另一個殘酷的事實,即對於台灣主流市場來說,有時候攸關該車款是否熱銷或難以取代的關鍵,並非自身綜合實力,而是合宜的市場定位。
▲綜觀台灣車市,Toyota Sienta可謂當今唯一入手門檻100萬元內的乘用MPV,由於該車無論價格帶或位處級距均與上下游形成斷層,因此即便全新第3代大改款車型無緣導入,現階段在台依舊具備難以取代的地位,另外其機械調校素質對消費者來說也不再重要。
接著來到綜合實力部份,這應該也是眾多車迷相對熟悉的範疇,而所謂「綜合實力」包含的面向的確相當廣泛,除了常見的空間、性能、配備等項目,其實較少人留意的品牌及價格,嚴格來說也算是車款本身競爭力的一環。就常見的比較項目來說,有些消費者相對重視油耗,也有部份買家更喜愛豐富的配備,基本上每位顧客都是獨立的個體,追隨「普世基準」很多時候其實並非理性思考下的答案(雖然銷量高的車款多一定程度能適應各類消費群體)。至於品牌及價格兩項層面,其實長期以來,台灣消費者購車時對於品牌確實普遍存在相當程度的執著,而綜觀市場亦不難發現,某些品牌車款即便自身機械素質不甚優異或世代老舊等,卻仍相對熱銷的現象。
▲在台灣豪華車壇當中,Audi旗下車款的整體銷量至今依舊難與「雙B」相提並論,但客觀來說其產品本質(動力系統效率、內裝設計質感或底盤均衡度等)確實不俗,而造就此等局面的主要原因,即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主觀喜好,該現象放眼豪華級距尤其明顯。
▲對於2022年10月重返台灣車市的Opel而言,現階段其知名度仍不算高,因此就算旗下車款擁有上乘的綜合實力,短期間內也比較難繳出合乎期待的銷量,主要便是品牌帶來的影響。
有關價格方面的影響,可就不是件小事,這裡筆者藉機提及一個觀念,即對於主流市場而言,真正決定車款綜合實力(或最終評價一輛車的標準)的關鍵要素,其實並非空間、動力或舒適性等,而是售價!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情況,假設今天Toyota Corolla Cross的價格無論編成均調漲20萬元,且其它所有產品特性都維持不變,試問你還會覺得它的表現(或整體產品競爭力)合乎預期嗎?再舉一個例子,假設Mazda CX-5的售價不分編成即日起都調降15萬元,那想必應該有很高的機會,能立馬在下個月的銷售排行榜前段班見到它的蹤影。此外,透過價格微調,也是車廠普遍在銷售策略上最常運用的手段之一,如典型的業績競賽期間,便相對容易看到某些車款掛牌數提升的現象。
▲「降價換成交」可謂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而雖然一輛車的訂價對於車廠來說也絕對堪稱重大課題,但扣除檯面下折讓的實際成交價,其影響力亦不容小覷,可惜該資訊相對難以透明化。(圖片來源:Toyota台灣官網)
最後即所謂「其它要件」方面,而這裡主要指的是營業據點分佈及產能2大部份。營業據點分佈對銷量的影響其實頗容易理解,舉例來說,對於一個活動區域主要集中於南投的消費者而言,理論上多少會影響其入手Kia品牌車款的意願(Kia目前在南投並沒有營業據點)。另外有關產能部份,相信部份消費者對於2022下半年的缺車潮仍記憶猶新,特別是就主流市場來說,產能除了的確會直接影響最終掛牌數,且與車款自身綜合實力兩者同樣互不相干。
▲Tesla旗下車款長期以來在台的掛牌數多呈現大起大落的態勢,甚至Model S、Model X還曾停賣好一段時間,主要便是受自家產能影響(其車款競爭力幾乎不可能在短期間內劇烈震盪)。
▲有些時候車廠的行銷策略(大致可視做車廠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行銷策略與店頭販促活動不可一概而論,前者與價格基本上較無關聯)也會影響車款銷量,如今年2月登台的Nissan X-Trail e-Power,總代理裕隆日產汽車即刻意往「電動車」方向進行包裝。(圖片來源:Nissan台灣官網)
中古價相對保值的車款更能代表綜合實力堅強?
看完前面的內容後,或許有些網友會想到一個疑問,即車款的保值率究竟能否代表其綜合實力?這裡筆者給出的答案仍是「不見得」!首先我們難以忽視一項客觀事實,即對於主流市場來說,會考慮入手中古車的消費者,無論是心態或衡量一輛車綜合實力的權重,均與購買新車存在本質上的差異。現今多數優先考慮中古車的族群,對於「妥善率」、保修成本等與價格相關因素的在意程度普遍較高,換句話說,若XX車款的妥善率不俗,且零件售價平實,則相對有機會具備較佳的保值性,其影響程度更勝前述提及之空間、性能、配備等綜合實力。
這究竟是為什麼?主要原因在於現階段大多數車款的維修、保養成本,並不隨自身殘值遞減(車齡、里程增加)而有所下修,結合前述提及該族群對價格相關因素相對在意的特性,此乃妥善率佳、零件價格平實的車款常擁有較佳保值性的關鍵所在。
▲有人說車輛流入中古市場的保值性就像一面「照妖鏡」,可反映出自身綜合評價,但其實需留意的是,新車、二手車彼此間的購入心態與利弊權衡考量,客觀上仍存在根本之不同。(圖片來源:Mazda Certified台灣官網)
通盤考量、慎重決定或選你所愛,才是真正睿智的抉擇
看到這裡,相信螢幕前的你應已大致能夠了解,車款的綜合實力不見得與銷量高度相關,然而筆者最後再與大家分享一個心得。雖然汽車現階段仍受高單價等因素影響,對於多數消費者來說非屬高頻率購買(或換購)商品,因此入手前相對不易憑藉自身經驗進行比較、判斷,進而篩選出合適自己或本質優良的選項。但即便如此,多數情況下「跟風」依然不見得是最合宜的做法,要知道每個人的需求、喜好本就不一定相同,購車對多數消費者來說仍算是件「大事」,出手前歷經審慎思考,才較有機會挑出真正適合自己的車款。
此外,也由於多數人較不易憑藉自身經驗判斷車款的綜合實力,因此若車廠的行銷、宣傳到位,便可能相對容易成功營造出買家心裡預設的認同感(特別是對豪華品牌而言,現今許多消費者仍抱有旗下車款各方面表現,一定優於非豪華品牌的錯誤印象)。但這些事先假想出的實力除了毫無根據,預先「支持」特定車款更不會讓自己相對容易做出真正明智的選擇,而所謂「用戶體驗」,也不是僅透過一本本精美型錄,或業代數十分鐘的講解就能述說分明,唯有盡可能多親自比較、試駕,才能幫助自己得出相對不易後悔的答案。
▲買車不像是上餐廳消費,後者若覺得菜色不合胃口、售價偏高或服務水準欠佳,大不了下回換個地點就好,對於金錢、時間的損失都不算大,但前者一個決定,便很可能影響自身後續三年五載的生活品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TC的愛車天地
TC的愛車天地
有別於時下主流汽車媒體,「TC的愛車天地」以專業、深度做為核心理念,提供車輛相關多元資訊與議題探討,值得愛車的你長期追蹤關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