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Trends的台灣搜尋結果,卻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現象。台北當代藝博在此間搜尋最高峰出現在第二屆之后與第三屆舉辦前,在第一界、第三屆、本屆舉辦期間反而未見突出。(附圖二)如果把搜尋縮限到Google新聞搜尋熱度,則台北當代藝博的本地搜尋熱度反倒節節下滑。(附圖三)我們認為:以上現象應該是與主辦單位的文宣策略有關--即:重海外、輕境內。
台北當代藝博的「國際性」表現在在本屆台北當代90家參展畫廊中,有74家未在台灣設立據點的純境外畫廊。但我上這74家畫廊的官網瀏覽,竟然發現只有51家在官網宣佈參展台北藝博。這固然可能有些畫廊是習慣不發佈藝博會參展動態,但確實不乏如Ota Fine Arts 在官網列出參展Art SG, Rossi & Rossi 列出參展TEFAF 紐約與香港巴賽爾,卻對參展台北當代不置一辭的。反倒是對岸的畫廊不但提前如實公佈,且來台參展提出的作品與策展都是誠意十足。往好的方面想:是台北當代興辦伊始,國際地位尚待鞏固。但主辦單位是否需要檢討一下為什麽業者遠渡重洋展出,卻藏頭露尾不願大方曝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