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Ywe Lyau

Kang-Ywe Lyau

17 位追蹤者
我藉由對藝術以及歷史共鳴的具象紀錄的藏品,觀想渺小的自己參贊了創作事功。從這點來說: 收藏是一種人生價值與個性的自我寫真。所以我藉由中國骨董文物與當代藝術二刀流的的收藏,與音樂,茶藝,陶藝的玩賞,型塑世界觀(Weltanschauung) 與自己的生命情調。
18會員
76內容數
「藝術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將藝術導入生活,富厚生計,充實生趣的諸般面向。綜合感性與理性深入藝術生態鏈與創作鑒賞收藏。期望能不落入現今藝評與新聞報導的俗套,坦誠面對作品,展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人性。
由新到舊
故宮在乎未來嗎?--故宮建院百年省思:向下扎根篇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2024-06-22
5
寫在立方15群募計劃前我沒去問Amy 是否真相信這個社會還存在一群誠摯純潔支持藝術創作的吃瓜群眾--我想我也動搖不了她這種跡近薛西弗斯的信念。只是,十多年來的客來客往如雲聚雲散,替代空間一如花開花落,能始終見證參贊的主持人在兩岸三地都寥若晨星了。
Thumbnail
2024-06-15
8
故宮在乎世界嗎?--故宮建院百年省思:出國比賽篇先說結論,有一招,可以同時解決故宮「國際化」、「本土化」、「去中化」的等互相衝突的矛盾。那就是...... 去日本開分院!
Thumbnail
2024-06-13
10
故宮在乎今天嗎?--故宮建院百年省思: 展覽篇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2024-06-10
7
故宮在乎我嗎?-故宮建院百年省思:吃瓜群眾篇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民國十四年十月十日掛牌伊始,即恪遵民主共和制度。播遷來台更遠離了簷牙高琢的桂殿蘭宮,照說早該與普羅大眾聲應氣求。但若干年來執事者貌似賣力在地扎根,台灣社會與故宮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Thumbnail
2024-06-09
5
台北當代藝博的天鵝之歌?台北當代2024的美麗與哀愁2024年台北當代藝博隨著母親節落幕,照例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例行進香的我吃瓜之餘,循例也要扶著不疼的腰,站著說幾句話。 今年台北當代規模縮小,反映在參與家數和租用面積不言可喻。但相較去年,我比較喜歡今年之處,一是參與者比較願意發揮策展概念,二是去年充斥的潮萌藝術與動漫風大幅衰減。我去年還為了這短視
Thumbnail
2024-05-13
6
我們還需要「麥當勞」藝博會嗎?台北當代藝博的回顧前瞻5月10日我在PTT Space做「開箱台北當代」的現場直播時,The ArtNewspaper 的中國區主編兼亞洲區記者Lisa Movius 談到全球連鎖經營的藝博會時,略顯疲憊地說:「我不喜歡到哪個城市都看見同樣的大畫廊,展售一樣的藝術家,像是麥當勞。我不想到每個國家都吃麥當勞!」
Thumbnail
2024-05-13
4
加重眼睛業障的藝術文青罐頭塔古早阿嬤餵食剛斷奶的娃兒,會習慣先把食物送進自己嘴裡嚼碎,再吐給小孫兒吃。 只會讀原典的三手轉述節譯本,或者任課老師的PPT,就摭拾一些人名與術語寫碩論或者策展論述,比起阿嬤的餘唾還吃得更渣。但怎奈這好像是某圈學生、寫手、策展人的日常了。 此外,每天都會看到什麽XX獎觀察員、創作者、評論
Thumbnail
2024-04-19
4
Be Yourself 的滑稽試問:你平常不是時時在做自己嗎?何必需要人家提醒?如果你平常不在做自己,而在扮演其他角色,那只有兩個原因:因為場合、情境,不能,不該讓你卸粧放肆撒潑;要不,就是你還不夠強,還沒辦法跟人叫板輸贏。
Thumbnail
2024-04-04
5
美術館要當idol嗎?美術館IG初窺また好すきにさせる 深深的為你著迷 誰だれもが目めを奪うばわれていく 君きみは完璧かんぺきで究極きゅうきょくのアイドルあいどる 任何人的目光都將被你奪去 你就是完美且究極的偶像
Thumbnail
2024-04-02
5
大步邁向全球藝術市場蛋殼區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2024-03-30
4
1598、1624、2024的聯想 我只知道: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沒有,到現在2024年也沒有像<1624>拿到8000萬元文化部補助款。但我確定:青春版牡丹亭,點燃了年輕世代對昆曲、對藝術、對文化傳統,對幾乎被忘卻的優雅美好世界的渴慕。沒有這點幽光,漫說上昆今年不可能一口氣三天連演55折全本牡丹亭,蘇州的觀光熱潮或恐也得減色幾分。
Thumbnail
2024-03-30
3
無窮的挑戰、穿越的瞬間 《無窮的瞬間:台灣當代女性藝術 2002~2023》推介在市面上鸛鵝成列的台灣OO史書冊中,陳明惠教授的這本書之鶴立雞群,不僅在其縱貫廿年,涵括137名女性藝術家作品,特別之處在其「體例」:這本書不是以編年時序分章節,不是以媒材、宗派來歸類藝術家,也不是以地域為準據,乃是依據全球女性主義思潮的演進趨勢,歸納出議題與風格的經緯來鋪排綱目。
Thumbnail
2024-02-25
5
我的鋼筆收藏補遺馬克吐溫讚嘆鋼筆:「我們沒有人能擁有鋼筆那樣多的美德,也沒有人能像鋼筆那樣有一半的惡毒。但我們可以嘗試」瞧!我這不就在試嗎?!
Thumbnail
2024-02-03
7
期待下一個繁花似錦的冬去春來----全球藝術市場2023年回顧與2024年前瞻 全球藝術市場近幾年的好光景,終於在2023年譜出休止符。但所謂「出人頭地,也不過就是被人教訓的過程」到底我們能從去年的凋敝學到甚麼教訓,來迎接詭譎的今年呢?
Thumbnail
2024-01-29
5
與金庸兩忘煙水裡四十歲以上的台港東南亞華人的青春歲月裡,總有一塊是金庸駐留的。 而我,是高中開始結緣的。當時金庸還未解禁, 鹿鼎記封面書名是"小白龍 司馬翎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就再也沒上來呢!
Thumbnail
2024-01-16
9
茶與美是什麽譯本坊間有一本在茶界小有名氣的人搞出來的所謂「華語世界第一本中譯本」,還說版本改易多次,他是用的初刊本。 我們拿來對照日文原本後,大有發現! 結論:日本原版初刊有好幾篇在這中譯本失蹤,而且篇目次序也不同。原書講硯台與書道的,消失了;繪畫篇也被混淆了。
Thumbnail
2024-01-16
2
唯見江心秋月白--對古詩文的最個人的體會廢不廢文言文從五四到今天一百多年來都像打擺子,過陣子就發作一次。翻來覆去的老套劇碼卻一再重播,比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還無聊。
Thumbnail
2023-12-09
9
藝術家大反攻--2023年全球藝壇百大影響力人物分析ArtReview雜誌今晨公佈2023年全球藝壇百大影響力人物(Power 100)有史以來頭一回前10名都是藝術家,且16名新進榜的個人與團體中有11名是藝術家。不但如此,筆者統計:上榜藝術家中只有4個名次下滑,其他34個排名大都攀升。再在顯示:藝術家反攻奪回藝術生態圈的首要發動機地位了!
Thumbnail
2023-12-01
7
遺珠之憾--《遇見文明.文化如何交流?:世界藝術史中的全球化》製作人/作者不是以百科全書獵奇式的一網打盡藝術流派,而是顯而易見地從被殖民史觀出發,排比15世紀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藝術與社會發展全球化的潮流。製作人/作者本身是英國籍奈及利亞裔的歷史學家,採取這種近卅年來學界甚囂塵上的論述遊刃有餘。但是對一般大眾來說,依然需要這種震盪式的教育衝擊,才能從藝術觀出發
Thumbnail
2023-11-20
13
為什麽展覽開幕一定要有表演節目? 曾幾何時,此間大大小小,尤其是官方的藝文展覽,開幕記者會少不得都有表演。要是表演本身就是展覽的一部份,那是理所當然;表演藝術家也有作品參展,勉強也扯得上關係;但往往這些節目都是主辦單位安排些與展覽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來歌舞一番,甚至還有跑出來跳加官的。整個情境,不啻滑稽劇(Farce)。
Thumbnail
2023-11-18
5
東經60度到160度最重要的藝術展--金秋東京藝術散策 「北宋書畫精華展」堪稱一期一會,首要原因是合璧展出北宋大師李公麟唯二的傳世真跡--國立東京博物院藏《五馬圖》、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孝經圖贊》。李公麟不僅是中國藝術史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這兩幅圖,特別是《五馬圖》尤為生氣凜然的聖品。
Thumbnail
2023-11-07
8
2023 Art Taipei 第一彈正如同我曾在財訊說的:一年一度的國際藝博,不管賣不賣得動,總是該推出代理藝術家代表性的大作。這就零售業常喜歡講的:店有店格。優質且穩定的店格,終究會提高優質客戶的長期忠誠度。
Thumbnail
2023-10-20
11
麵包與馬戲小時候作文描寫「光輝十月」的國定假日櫛比鱗次,在政權更替下有意識地轉型淡化了。向來股市的十月慶祝行情,也淹沒在無分國界的外資與熱錢洪流裡。但十月的活動熱鬧煙火如昔,卻是換個文創的包裝還魂了。
Thumbnail
2023-10-10
10
亞運就是廟會亞運搞了兩週,越來越像本土劇八點檔。追起來累不累是一回事,但是看到一些陌生的項目,真心覺得是為了增加關注人口、平衡國家顏面而設的。
Thumbnail
2023-10-07
7
假戲真做與真情假意--《詐騙社會學》的省思 孫教授本書著重在致用。就個人來說,應該指的是立身行道的提撕。孫教授點到為止但我聯想到的很多,如果明知是有詐騙可能的事,我們該怎麽回應?在市場看到出家人化緣,在街頭遇到肢障人士賣面紙,我們是該當做都是詐騙而無視,還是動惻隱之心去布施?這個問題我問過堪布,他說他多少會掏錢,主要用意在練習布施與減少慳吝。
Thumbnail
2023-09-30
9
現代必備的意識保全裝置--《詐騙社會學》讀完了孫中興教授的新作《詐騙社會學》絕對不能保證你逢詐必勝。但是本書的最大價值,是讓你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普世人類能有更清明的自剖覺知,猶如意識上加裝保全系統,在人欺、欺人、自欺徵兆發生時會警鈴大響,把你拉回處世的安全地帶。
Thumbnail
2023-09-30
5
"Where are you from?" 的種族歧視不少亞裔美國人抱怨:時不時就在美國本土被白人問:“Where are you from?" 我不禁聯想到之前Dscovery有個節目是亨利•高汀和一個日本遊伴遊日本。那個遊伴的英語已經很道地,而且非常可能是日裔澳洲人,但是Discovery 還是為這女生的每句對白上英文字幕,生怕洋人聽不懂。
Thumbnail
2023-09-05
5
集句詩+AI 圖集唐宋詩誌今日之歡,並以Dall-E試繪之。
Thumbnail
2023-09-01
4
一個想到印尼只聯想到傭工的國家,是不配談國際化的--日惹藝術之旅 短短幾天走馬看花,要奢談一個文化城市的藝術面貌,是不自量力。但畢竟去參觀了藝術節、畫廊、替代空間,也因策展人好友引介,與當地藝術家有些許互動,所謂「常譚勝不譚」,總是有些值得分享的pleasant surprise!
Thumbnail
2023-09-01
4
薛西弗斯式的英雄--從曾國藩的文章談桐城派曾國藩被目為湘鄉派開山祖,但他實際上是從桐城派脫胎而出。兼讀了姚鼐的文章後,對比就可以看出桐城派之不能盡如人意處,最大在於桐城派諸人無一有過艱苦卓絕的閱歷,無一體會過跌宕詭譎的世情,無一親歷過斯民疾苦窮困的慘況。
Thumbnail
2023-08-16
7
Our Sweet MemoriesSweet Memories的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意境,不是四十年前出道才三年的青春偶像能充分詮釋。卻也因其滄桑感,尤其是Seiko san 多年漸入佳境的技巧演繹與情緒表達,特別引起我們這些往前看往後看都有點吃力的一代共鳴--誰沒有些當時已惘然的追憶?
Thumbnail
2023-08-15
8
另類台灣奇蹟--為什麽合照要全體比讚? 舉行會議,照例要拍張合照以茲紀念/報帳。但此間合照的特有文化,則是無論男女老幼,魚麗雁行排排站定後,總有一個專業或業餘的攝影師出列要求大家擺出最標緻姿勢拍第一張後,請大家一起比讚比愛心,再來拍第二、第三張照片。
Thumbnail
2023-07-28
2
京都--コスプレイヤー廿多年來,過去的風情早就在京都的產業與都會發展中褪色,所以越玩就越往山裡面去,或者像龜岡這種地方跑。尤其安倍上台,全力發展觀光後,京都已經變成像威尼斯一樣全年無休,沒有淡旺季的觀光之都。尋覓靜謐自傲的夢幻京都,恐怕只能在NHK拍的山嵐、古寺影片裡找到。
Thumbnail
2023-07-14
3
Bye bye 台北當代,おはよう東京現代! --「東京現代」(Tokyo Gendai)藝博會直擊「東京現代」藝術博覽會開幕了!儘管招商不盡理想,只有74家畫廊參加,國際畫廊較「台北當代」還少,而且高古軒等超級畫廊仍意存觀望。但以VIP預展日的銷售以及公共開放日首日的買氣來推估:這次的參展畫廊應該會滿載而歸。
Thumbnail
2023-07-07
6
壞人也有人性--給年輕的畢業生沉浸在電玩打怪或者策略過關遊戲的最大問題,我認為,就是堅信臉譜式的角色劃分,然後秉持敵我意識進行零和鬥爭,並且對對手的犠牲痛苦無感。在這種文化裡成長的一代,越容易偏執失誤。
Thumbnail
2023-06-27
7
蘇東坡海棠詩典故蘇東坡的兩首海棠詩,特別是七絕那一首,有以為用典者,引冷齋夜話。殊不知冷齋夜話所謂太真海棠事前無所本,或以為出於明皇雜錄,殊不知明皇雜錄全書無一紀之! 東坡的海棠詩,與太真事無涉!
Thumbnail
2023-06-26
11
人設崩壞之謎近來醜聞齊發,覺青導師、杏壇耆宿、藝壇中堅、影劇大腕連環引爆。目不暇給之際,很多人迷惘的問:「為什麽這麽多人設崩壞?」 我則要問:「為什麽要有人設?」
Thumbnail
2023-06-21
8
身體與心靈一舉兩得大快朵頤--台北的藝術餐廳網路上貼食記,上菜來先餵手機,快變成大眾打牙祭的儀式。但我總習慣多留意一下餐廳的巧思,從餐具、家具、音樂、裝潢,以及,做為裝潢的掛畫與雕塑。以下就依藝術品項分類我光顧過有著精心佈置名家書畫的台北市餐廳。
Thumbnail
2023-06-16
10
網路數據揭露的「台北當代」真相 台北當代藝博會辦了四屆,是值得做一點趨勢分析了。 運用Google Trends,我們發現:剛閉幕兩週的台北當代全球搜尋熱度還遜於2019年第一屆、2020年第二屆,但是是隨著疫情結束而復甦了。(附圖一)比較有趣的,卻是搜尋熱度地區排行榜上,香港的熱度還勝過台灣。
Thumbnail
2023-05-28
5
突破WoW藝術的阿亂藝術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鬚」惜墨如金型;一種則是「六十年間萬首詩」馬不停蹄型。阿亂無疑是屬於後者。自其不停歇發表作品、創立AkaSwap、到Art Basel交流,乃至國內公私各領域「佈道」式的分享,阿亂都能讓人眼睛一亮。
Thumbnail
2023-05-28
5
「海鷗」的後勁 “我是海鷗!不!我是演員!” 就衝著這句台詞,回家找了超過十個版本的契訶夫的「海鷗」演出--精確地說:是所有網路上能找到的,Nina的最後著名獨白(Monologue)--甚至包括印度語與韓語的版本--全部嚥下。
Thumbnail
2023-05-19
4
不甘願的A貨 從模仿名牌、大牌起家,不只演藝界,在企業界也經常是快速發跡的途徑。但賺到掌聲、鎂光燈、第一桶金之後大概都會自立門戶,不再依人成事。一來是自有品牌才能贏得尊重,更多的是自我個性與特長想要盡情發揮,不可能還託庇他人的人設。
Thumbnail
2023-05-07
4
徐朔方說戲曲之外戲曲大師徐朔方研究雜劇與戲曲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通人之所以為通人,就在於嘎嘎獨造的見解是不限於狹窄的專業行當的。這裡信手拈來一段。
Thumbnail
2023-05-01
7
什麽是「古今展」?能跨越代溝嗎?巴黎的畢卡索美術館今年特別邀請英國時尚設計大師Paul Smith策畫畢卡索逝世五十周年特展。Paul Smith對他揮灑強烈色彩與大膽裝潢的作風解釋: 是為了希望吸引年輕族群,畢竟年輕人已經對畢卡索很陌生了。
Thumbnail
2023-04-28
7
少即是多 最近看了幾檔藝術展,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填空增坪效的,二是留白給呼吸的。不能不說:前者的審美感動是否印象深刻尚不知,但感官疲勞可真就餘悸猶存。所以除非職責所在,越是密不透風的展場我穿梭的速度越快--年紀大了,光陰寶貴,犯不著跟忒糾結的展覽攪和。
Thumbnail
2023-04-11
7
背著佛,面對畜禮瀛東方藝術這尊夾紵羅漢,第一眼看去,那聳起得不自然的雙肩,袈裟下紙片般的肌骨,猶如枯枝抗拒風吹般勉力交疊的雙掌,小腿摺進膝蓋藏到了腳掌完全消失,軀幹疲累到硬撐著不往後倒下,怎麽都覺得怵目、緊張。偏偏面容安詳、眉宇慈悲、雙脣輕抿,在殘存的肉色礦物彩殘餘下,份外顯得親和。
Thumbnail
2023-04-07
6
春江水暖蘇東坡春日遲遲,陌上花開,久蟄的男女老幼紛紛出遊。且不說行程倥傯消秏體力,轉機堵車畢竟是虛擲光陰。前陣子我在出國往返班機上拜讀了鄭培凱老師的「幾度斜暉蘇東坡」,真有一種「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的既視感(Déjà-vu),趕緊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3-04-02
8
春假日本藝術散策相信不少人已經打算在春假衝一波日本旅遊。我剛從東京回來,有幸躬逢櫻花滿開。但近日春雨綿綿,料想春假期間東京連櫻吹雪的美景也了不可得了。這裡分享幾個我親自看過且在春假期間還在上檔的展覽,提供大家在滿喫滿買之餘,也能造訪欣賞,讓心靈也放題旅遊一番。
Thumbnail
2023-03-31
5
狂八0是藝術界的One Boy 冰鋒衣狂八0展自開展以降幾乎無日不被靠北,似將創下靠北藝術版議題熱度的紀錄。但這同溫層有外溢嗎? 從谷歌搜尋的統計來看,有! 狂八0展是去年12月3日展到今年2月26日。我就把近九十天北美館Google Trend拿來對比。發現最高峰出現在2月26日。而當天我去北美館的照片確實顯示盛況空前。
Thumbnail
2023-03-05
7
衰世多大官頭銜膨脹的原因,據研究不管是為了規避勞基法--幹部就是責任制,不能報加班;秀才人情、惠而不費不必漲工資;或者擺平主管升遷的尷尬人事,按理講都該只是權宜之計。但現在變本加厲。
Thumbnail
2023-03-02
7
還要被當幾次韭菜--然後韭菜農要落跑了至於面對先「將全方位退出NFT領域」,然後刪文,轉身又要來種最後一批韭菜的巨鯨,如果還要伸頭求割,只能說是你累世業緣,合該此劫!
Thumbnail
2023-02-27
3
簡轉繁可以用點腦嗎? AI都可以通過醫學考試,或者寫小說了,在遠東的我們,還得忍受松本潤被電腦自動改姓。現代東方人對方塊字形音義的遲鈍,造成對文書處理的怠惰,字體互轉以及讀音校正的問題只是一葉知秋吧?
Thumbnail
2023-02-03
9
平實的收藏啟蒙工具書--《藝術收藏家手冊:從購藏及持有藝術品的權威指南》套一句過去一個廣告詞:「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當爸爸的」,收藏這檔事兒,經常也是收藏到一定時日與數量之後,才被迫認真起來的。主動與被動的藏家最後總不能不面對藏、聚、傳、散的宿命。現代社會收藏關聯到的實務與法律議題,尤其複雜。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的《藝術收藏家手冊:從購藏及持有藝術品的權威指南》是由藝
Thumbnail
2023-01-29
8
形象照可以別再抱胸嗎?!或謂:抱胸,會給人一種睿智、穩重、專業、可信靠的權威感。我倒想問問:有多少老師、老闆、長官跟學生、下屬說話,以及發號施令時是抱著胸的?誰見過醫生看診與解釋病情是抱著胸?看過神父、和尚、仁波切抱胸來加持開示的嗎?
Thumbnail
2023-01-28
2
不懂事的「初衷」哪能算數?勸人莫忘初衷,是期望人能保持誠摯純潔的心。但就像電視劇情節:被這樣警惕或自勉的角色,恐怕早就墮落了。這句話不過是一帖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安慰劑。
Thumbnail
2023-01-13
5
藝術沙龍可以像網聚開趴嗎? 一年以來受邀參加不少藝術講座,從大規模的體育館,餐酒館轟趴,到小教室的線上下活動,不一而足。流程不外是請一兩位講者上台報告,Q&A,然后自由交流。但隨著主辦與參加者的屬性,各活動的氣氛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硬要比較,我不能不說:NFT圈的藝術沙龍活動是最High最賓主盡歡的。
Thumbnail
2023-01-12
6
中正紀念堂登上谷歌搜尋文化地景類全球第6名--2022年全球谷歌趨勢(Google Trend)藝文類解析谷歌公佈了今年全球搜尋排行統計。令人有點跌破眼鏡的是:中正紀念堂昂然位居文化里程碑建築類(Cultural Landmark)谷歌地圖搜尋全球第六名,僅次於倫敦白金漢宮、大笨鐘、埃及金字塔、巴西里約的耶穌大神像、以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王宮。
Thumbnail
2022-12-24
4
有錢人大推的別信君子遠庖廚,因為,真正的吃的藝術是築基於血汗腥羶上拳拳到肉的殺伐。Fine Dining 業更是步步驚心打組合拳。所謂「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對---要做好好吃的,真的是刀光劍影的戰鬥呢!
Thumbnail
2022-12-17
3
認輸的幸福孺慕比自己強大的人事物,與其說是英雄崇拜,毋寧說是對自我的渺小的確認。但這不是自我棄絕(Self Negation},毋寧是去私的移情與大我的認同。
Thumbnail
2022-12-10
8
「斜槓」的平常性人類本來就沒有制式化的單一功用,也沒有專門的使用說明書。但是斜槓遇到專家還是相形見絀。更別說有些人是因為生計所迫,實偪處此。外人眼中的票友,當事人恐怕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也因此,斜槓,於人,是不必訝異;於己,是不足驕傲的。
Thumbnail
2022-12-03
10
哽咽的社會動不動就悲從中來肆無忌憚的哽咽掉淚,淚水當做武器,討拍變成目的。且不論這個社會是否讚許發洩勝過解決問題,公眾人物之缺乏自律自制,恐怕正反映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就是濫情理盲、勝驕敗餒、器小易盈。
Thumbnail
2022-11-26
1
牡丹亭的陰暗面牡丹亭全劇或隱或顯看似荒唐之處,實在是令人無法不蹙眉。但與其視為敗筆,我反而毋寧看做偉大作品的無心的深度呈現。一如莎劇中常見的乍看卑微低俗的插科打諢,更提供了一扇暗門,引誘後人重遊我們所從來卻早已遺忘的世界。
Thumbnail
2022-11-19
8
完全誤讀--台譯版「千利休--無言的前衛」赤瀨川原平這位鼎鼎大名的前衛藝術家的這本書根本不在讚嘆茶道,是在講前衛藝術的觀念與實踐,他的觀點完全不與當時「一般人」相同。
Thumbnail
2022-11-18
2
藝術家的文青套路台灣年輕創作者的問題在:喜歡摭拾一些文青式的形容詞,或是從藝術學院老師那裡學到的套路,拿來湊泊自己作品。聽到這種論述,就好像看胖子穿上一件借來的Armani--貴則貴矣,,就是違和。就算改過再穿,Armani的味道也全沒了。
Thumbnail
2022-11-16
8
從「蓋置」來看台灣茶藝的東施效顰套一句大陸媒體常用的話--據不完全統計: 這是十幾年前某位炙手可熱的台北風範教學茶藝師的SOP的發揚光大。該茶藝師及其流派與文人雅士、正人君子「共好圈」,現在在兩岸文創領域是有某種話語權的。蓋置乃成為兩岸所謂茶席的標準配備。
Thumbnail
2022-11-13
7
張岱為什麽翻紅?近廿多年中外文史學者以張岱做為研究主題的風潮勃興。這樣一個既非一流學者,亦非藝術家,也不是思想家,文壇鉅擘也談不上,當然更不是名公鉅賈,竟然再次走紅!與其說是他個人的絕對價值,不如說是適逢多種研究走向的際會。
Thumbnail
2022-11-12
5
讀「異辭錄」有感異辭錄,清末民初劉體智著。 劉體智是四川總督劉秉璋之子 。劉不單屬於淮軍系統 ,而且與李鴻章是通家之好,所以劉體智的耳聞親歷頗多不傳之密,得補史闕。這書值得玩味的地方甚多。
Thumbnail
2022-11-12
2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台灣改良版」吃食為適應不同地區的消費者,難免在地化妥協一下,有時甚至改得青出於藍。但有些台灣改版真的令人莫名其妙。
Thumbnail
2022-11-12
5
Wabi Sabi 的Kuso當今流行的茶藝,是以泡茶人為中心的表演藝術罷了。說穿了:這是以泡茶人為中心的表演藝術罷了。號稱低調,卻到處尋找貴森森的侘寂風茶道具,盆栽,乃至三宅一生所謂茶人服,然后殫精竭慮設計家家酒席,再安排限量的入幕之賓來觀賞低調下的奢華。這樣大費周章顯擺,真是對「和敬清寂」的Kuso。
Thumbnail
2022-11-12
6
哀樂中年同學會同學會風起雲湧,當然最主要是因為人到中年,發現往前看往前走開始吃力起來,返頭卻有無限的依戀與回味。同時, 混了大半輩子, 滄桑總嘗過不少。數數闖蕩江湖以來的遍體鱗傷,驀然發現:原來自己真正完璧全歸既已難得,等到子孫環繞福壽全歸卻還有好一段時節 。不免懷念起真正unscathed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2022-11-11
2
假如我得了阿茲海默症......我會告訴我的女兒:他的爸爸就要變成他最喜歡的「明日的記憶」裡的佐藤先生。但這個爸爸絕對不會像「媽媽的黃色腳踏車」裡的媽媽要刻意隱瞞,預先寫好明信片,然後自我放逐到遠方。
Thumbnail
2022-11-11
1
為什麽今天的我們需要骨董---「原獸」展的聯想骨董兼具「抽象」與「移情」,「唯物」與「唯心」的內涵,證明了它的現代性。對那些動輒用拍場價格來品評骨董的人,以及讕言故宮之類的文物與我們當下生存價值毫不相干,最好趁機送回原生地的人我想問一句:你會對你家的寵物計較錢,看不順眼就野放棄養嗎?對骨董這種文化寵物的拒斥,不是一種對知性感性遊歷的無理自閉嗎?
Thumbnail
2022-11-10
7
品味過剩還是美感不足?雖然有人說:”當代藝術是品味的過剩,包括多元品味。”但我認為:藝術是揭露世界實相,貼近(或質疑)終極價值的文明產物。今日的反全球化,反新自由主義,層層政治正確包裝下的偽多元主義,不可能只藉由逃遁回安祥,玄妙,空靈的"美"來直面,或者挑戰。唯有承認感性與理性兩路的自我辯證,才可能為藝術的發展找到出路。
Thumbnail
2022-11-09
7
Art Taipei 2022 觀察續篇今年買氣不如人氣,人潮勝過錢潮。任何產業景氣循環是常態,但畫廊或許需要趁機思考"世代交替",改變經營策略,才能在下一波繁榮來臨時迎風高飛。
Thumbnail
2022-11-07
8
2022 Art Taipei 觀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花大錢跑國外藝博會參展,卻放著IG這種相對惠而不費,技術門檻最低的Web 2.0的基礎建設不做好,如何能奢望如魚得水在Web 3.0的元宇宙徜徉呢?
Thumbnail
2022-11-0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