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小站,位在縱貫線嘉義水上鄉的一個小站,是每日僅有區間車停靠的小站,站內僅有兩個側式月台的車站,這個站,座落於環島單車網台一線縱貫路上的車站,一下車先越過天橋,在橋上,遇到一位台鐵外包的清潔工,看著第一次在站裡徘徊的我,親切的說「你要出站嗎」?我「謝謝,不好意思,我從台中來」,熱情的跟我比出站方向,看著清潔大姐微笑的跟我道別,有種鄉存人情濃厚的親切感,一進到車站大廳,古樸的味道,彷彿回到出生的年代,當時台灣經濟正在蓬勃起飛,人民生活開始步上水平,家家戶戶對鐵路運輸有大量快速移動需求,車站開始擴建,木製檜木座椅進駐提供旅客候車使用,至於南靖車站歷史,得追溯於一段開發史。
民國前一年(明治44年)日治時期,因配合南靖糖場興建,將水窟頭驛(今日水上車站)遷移至此,驛名仍然為水窟頭驛,民國9年改稱水上站(因日治時期南靖站舊稱),民國38年水頭站(現今水上車站)復站,同年十月水上站使用此名,同時將原來在糖廠前的水上站更名為「南靖車站」;至於現今的車站整體建築構思,是以木造站體為主概念,但因民國30年嘉南大震,車站主體受到破壞,於是民國32年重建時以木樑,木框做為撐起主結構,內牆內層為編竹夾泥牆,外層以石灰為防水功能。
車站的還有個特色是兩鐵共構,糖鐵的0.762mm軌距寬度不足於1.067mm的台鐵軌道軌距,早期台灣最多種列車共有的縣市即為嘉義,集台鐵,糖鐵,鹽鐵,阿里山林業鐵路於一身,而南靖站也擁有兩鐵共構型態,因此,當我們一走進這個像一般民房搭蓋的水泥建築磚牆打造保有樸實及古早雨簷,上方保有小窗戶的木造形式,彷彿襯托鄉間小站迷人而典雅氣息,這正是鐵道旅行最獨樹一格,有迷人懷舊的精緻所在,如在夜晚乘車,車站周圍的小村落,寧靜,安逸,透澈靜謐,是鐵道迷自然喜愛的一道光影,車站內的售票口,還保有原本半橢圓形的售票窗口,在台鐵的許多車站並不常復見,但在南靖,這種古樸的樸實無華,還留在此,當年的時光荏苒。
我走出古樸的車站,映入眼簾的,是站前的一家小餐館和一間普通但有人情味的鄉間小舖,供應當地的日常雜貨,車站左側則是許多的介紹當地糖業及鐵道,人文歷史的解說牌;站在前面,即是台一線縱貫路旁的南靖糖廠,台糖南靖糖廠歷史要由1908年說起。
1908當年,台灣總督府糖業株式會社成立南靖製糖所,1909年開始製糖。1927年併入明治製糖會社,日治時期結束後由台糖公司接手更名「南靖糖廠」,並在2008年停產,隔年糖業式微因而關廠,2020年「南靖糖廠倉庫群」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
當我穿越台一線進入此行另一重點「南靖糖廠」,這裡是見證台灣製糖文化代表,根據當地耆老深度訪談閒聊中得知,當時,台灣製糖業文化開始發展時,從台中以南到屏東地區,修築許多條糖業鐵路負責載送甘蔗,就是俗稱「五份仔車」,並於台中以南地區興建多處製糖廠(溪湖、虎尾、后里月眉、台中、北港、橋頭、旗山、南州)負責將載送甘蔗煉製,部份糖業鐵路在當時早期公路運輸並不發達的年代,糖鐵設立許多車站並肩負載客任務,據訪得知,南靖糖廠早期亦經營客運往返台南,高雄甚至雲林虎尾,彰化溪湖等地,營運面積廣大,這是中南部民眾於五零,六零,七零年代最甜美的鄉情回憶,這讓出生彰化的我想起小時候,家附近的鐵軌,總是經常有火車牽引甘蔗裝滿的車廂,約四十幾節車廂緩緩前進,這是當時鮮明的回憶,在當時台灣的經濟生活水平,人民生活還不富裕的年代,糖業鐵路為台灣帶來相當的GDP收入跟外匯存底。
至於糖鐵的客運部份,由於是主要彌補當時的鐵公路運輸量能不足而設置,糖鐵客運稱為「營業線」,貨物甘蔗等稱為「原料線」,因此全盛時期糖鐵客貨運里程達到三千公里,深入許多中南部縣市的鄉鎮村里,因便捷,運載量大,因此受到歡迎,在當時的交通工具並不發達年代,提供選擇,但後來,國民的生活水平開始向上提升,道路新闢,公路客運路線的開通,造成糖鐵運輸效能的降低與客源的嚴重瓜分,民國七十一年八月最後一班由當時糖鐵營收黃金路線的嘉義到北港線開出末班車後,這個俗稱「五分仔」的糖鐵列車結束任務,這或許是一個時代的演進,亦是眼淚。
當我起身探訪糖廠結束,走回斑駁的南靖車站,走進月台等待區間車,看著這淳樸,靜謐,充滿人情味的小聚落,小車站,心中只有再訪的念頭,想細細地再次品味這個小地方聚落獨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