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頂之後的下一站是搭區間車南下,前往位於山線的造橋車站。
我對造橋這地名有印象,倒不是有車站而記住,而是因為國小時愛看的週六中午綜藝節目-《百戰百勝》,後期在造橋的香格里拉樂園錄製節目,才得知此地的存在。不過呢,別說是參觀香格里拉樂園了,也從沒在造橋下車過。
然後一直誤以為香格里拉樂園已歇業,稍早才知道人家還開得好好的。
造橋車站的現有站房建於1935年。
那時出站後看車站正面,直覺:「這站房怎麼好像在哪看過幾乎一模一樣的?」而且還是自己很熟悉的建築。摸索一陣子,終於找到答案了。
【身在苗栗的二水車站兄弟】
沒錯,我真覺得這兩座站房的外型如出一轍,都是有挑高的日式平房,且迴廊在右側,左側則是辦公空間,正中間也都配合大廳設計而稍微加高。可惜暫時沒有二水車站別的照片,明明記得拍過很多張的。
確認後果真跟猜想的一樣,造橋、二水站房都是建於1935年,且由同一位建築師-宇敷赳夫設計。他也設計現在分別列入國定、市定古蹟的台南和嘉義站房。說造橋、二水是雙胞胎車站不為過,差別在二水站房已在2020年被登錄縣定古蹟,造橋則尚無任何文資身分。
兩座車站多少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如大廳部分,造橋的明顯小了一號,比不上在支線分歧點,還設有兩個售票窗口的二水車站。此外從大廳到對向月台乘車,造橋走天橋,二水走地下道。
可能想強調車站在運輸之外的文化與休憩功能,車站外設置很多的解說牌。
設置解說很有誠意,可內容上有些不一致,甚至可能有誤。如果能寫中港(竹南舊地名)到苗栗的鐵路在1903年通車,那沒道理寫1908年通車是基隆到高雄,而非基隆到打狗。此外,為了裕仁太子來訪而興建混凝土建築車站,這說不通,因為1935年時他已是昭和天皇,來台訪察也早就是1923年的事,所以有可能是1935年台中大地震後重建,也或許跟地震無關,只是剛好同年。
最後,圖文左下角的木造車站,是阿里山林鐵的北門驛沒!文內都寫最早的站房長得像現存的談文車站了,應該放個同在竹南鎮內的談文車站就行了。
走出造橋車站後,正對著平仁路往南走去。
造橋車站南側有幾座日式建築,早期用作站長及站務員的宿舍。造訪當下已整修完畢並規劃為一個休憩園區。
從車站往南沿著宿舍群行走,有設一條沿著山線鐵路的步道,能一路步行到最近的平交道-老莊路平交道。這名字是台鐵網站查到,但上網搜尋都找不到在造橋有「老莊路」這條路,只有個地名叫老庄。
實際上稱那裡是苗14鄉道平交道或許較準確,因為附近即使有眾多的公家設施,如國小、鄉公所、戶政事務所等,地址也只寫幾鄰幾號,沒有路或巷。
從日式宿舍群走到平交道大概300公尺,稍微有段距離就沒再多走,開始往車站的回程路。
回程路上,我遇到這整趟,也是至今仍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雖然跟鐵道一丁點關係都沒有。一隻貓從我眼前跑過,脖子以上被統一麵包的袋子蓋著。
這隻貓用輕易追上的速度移動著,我趁著牠不注意到後方,把麵包袋直接拿掉。牠像是突然看仔細這個世界一樣,站著不動,接著猛然發現我在後方,就一溜煙的跑掉了。
這反應不意外,反正沒事就好。
回程注意到站房內公佈欄也貼著【漫遊鐵三角】活動海報。對比崎頂車站是站在觀景台看海,造橋車站是坐在日式宿舍群看書,風格都很文青就是了。
結束短暫的造橋車站拜訪,接下來欲前往下一站談文,要往北搭回竹南才對,但突然覺得,該去一下年初到苗栗車站時來不及順道拜訪的地方,就往南搭去苗栗走走好了,反正目的地在車站附近而已。
【難以再複製的混搭車輛展示】
在我印象裡,苗栗車站進出的經驗共有四次,用倒敘法來說的話,最近一次就是這趟的集章之旅,往前則是同年,2014年年初到苗栗市區找受訪者。第二次回到2011年,忘記什麼原因讓畢製團隊從台北返回嘉義的路程,選擇從市府轉運站搭統聯到苗栗再轉乘台鐵。
至於第一次,哪一年忘了,但仍記得是為了參觀車站旁的鐵道公園而專程前往,大概是1999年剛啟用後的那幾年,甚至去時有沒有遮雨棚也記不得了。
那是苗栗車站,還在使用那座全白如百貨公司般站房的年代。
而現在,那個地方被稱作「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
我確信離這個展示場地設立超過二十年的現在,你很難再找到一個地方,會同時把三個不同鐵道事業的車輛,全部擺在一起展示,尤其這幾年去過多個鐵道展示的場域後,回頭再來檢視的話。
以前年紀小時造訪,跟現在又一次回訪,都會對這個地方的安排感到不可思議,差別在於,那時覺得不可思議是可以在一個地方看到這麼多種的鐵道車輛;現在覺得不可思議,是疑惑為何台鐵用地,可以跑出一堆其他鐵道事業的車輛。前者超級正向,後者則帶來更多的疑問。
以台鐵最後1輛R0型柴電機車為首,分為左側台鐵區及右側窄軌區
除了不同鐵道事業的車輛,台鐵在台東線窄軌時代,1982年之前使用的車輛,也在維修保養後被送至此地展示。既然軌距不一樣,當然跟其他糖業、林業的窄軌展示車一樣,都是刻意鋪軌道置放。
說來很難相信,這兩輛車之前的展示位置是遠在離島的澎湖。
像這樣不同鐵道事業的車輛,放一起展示的例子不只有這裡,比如台糖的烏樹林園區,就同時有展示台糖車輛,和阿里山林鐵的客車,但說到底,這兩者有地緣及同軌距的關聯,對比下不那麼突兀。
退役後能在一個有遮雨棚的位置停放算還不錯了,不過多多少少,還是希望這些車輛,尤其窄軌那些,能回到自己曾經真正活躍的地方展示。我相信這會比放在此地,給人一種看似合適實則尷尬來得更理想。
不管旅館再高級,總會希望有個歸屬場所,是能有回自己家的感覺吧。
結束在苗栗車站的停留,準備前往這趟的最後目的地-位在海線的談文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