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系讀物選】#6《NHK 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NHK 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
又在圖書館挖到了好書!
看著沒什麼磨損的書籍,對比小時候圖書館被館員一遍又一遍修補起來的破破爛爛的書籍,真是無限唏噓。​
最近同溫層在傳一本日本的田邊生物識別圖鑑,我也是從小就受到從日本傳來的相近書籍的薰陶,也真是十分佩服他們。
*最近同溫層在傳的田邊生物識別圖鑑
只是吸收生態知識、科學知識並無法成為一個能夠以生態觀、科學觀進行思考的人。
思考模式的養成是一個綜合又繁複的過程,也因為如此,對多數人而言,很難直觀地理解該如何培養思考。
而這正是我十分佩服日本書籍的地方!​
細看這類書籍,沒有太過著墨在知識上,反而是一步一步的指引,一個又一個未完待續的疑問。
以系列第二本《膽大心細的假設》為例。
引導觀察最容易卡住的地方是:「我看見了,然後呢?」
2. 膽大心細的假設
看目次裡,第二本提供了繼續探究下去的方法:
  • 動手做、動手畫
  • 模仿
  • 從結果回溯原因
  • 從過程思考原因
  • 比較差異
於是,由「觀察」、「假設」,最後到「實驗」,從這個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由疑惑、挫折、原地打轉、靈機一動、柳暗花明到見山又是山,這整個過程打磨的才是思考與眼界。

難易度:⭐ ⭐ ⚪ ⚪ ⚪
推薦年齡:1-4 年級。
avatar-img
37會員
70內容數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傻剛的胡思亂想 的其他內容
從序裡可以看出,作者的邏輯清晰,踩著堅實的證據論述一層一層地往上攀升,又在關鍵的懸崖之前大膽縱身躍出! 雖然仍能看出不少為了論述而斧鑿的痕跡,例如為了駁斥大眾對客觀現實的直觀認識而不斷搬專家說法出來踩......
你有沒有想過,若你是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上,看見各式各樣從沒見過的事物時,你會怎麼稱呼描述它們? 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一個古代人穿越來到現代,他並沒有比較笨,只是從來沒有碰過這些東西,你要怎麼向他介紹這個世界? 當我們熟知的「專有名詞」再也無法發揮作用,你知道該如何貼切又精確地「換句話說」嗎?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
「我是貓,到現在還沒有名字。」...... 喂!不是夏目漱石那本啦,是另一本很~可愛的繪本。 一隻灰撲撲的小貓咪,遇上了獅子、美洲獅、黑豹、老虎和獵豹。 小貓,沒有雄偉的鬃毛、跑得不夠快、不夠黑、不夠橘,也沒有住在山上,所以每隻大貓都說小貓不是貓。 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於是小貓開口了......
傻剛~~~~ 有一件事想請教你~~ 想問你有沒有一些書單,是作為一個教育者必讀的~~ 「試圖回答這種問題的我是不是太囂張了。」 一邊和自己的反應對抗,一邊整理想法,就打成了一篇文章......
冬天的時候,貓咪的腳腳就會脫落。 於是在這個季節,家裡就能撿到貓咪脫落的腳交。
從序裡可以看出,作者的邏輯清晰,踩著堅實的證據論述一層一層地往上攀升,又在關鍵的懸崖之前大膽縱身躍出! 雖然仍能看出不少為了論述而斧鑿的痕跡,例如為了駁斥大眾對客觀現實的直觀認識而不斷搬專家說法出來踩......
你有沒有想過,若你是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上,看見各式各樣從沒見過的事物時,你會怎麼稱呼描述它們? 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一個古代人穿越來到現代,他並沒有比較笨,只是從來沒有碰過這些東西,你要怎麼向他介紹這個世界? 當我們熟知的「專有名詞」再也無法發揮作用,你知道該如何貼切又精確地「換句話說」嗎?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
「我是貓,到現在還沒有名字。」...... 喂!不是夏目漱石那本啦,是另一本很~可愛的繪本。 一隻灰撲撲的小貓咪,遇上了獅子、美洲獅、黑豹、老虎和獵豹。 小貓,沒有雄偉的鬃毛、跑得不夠快、不夠黑、不夠橘,也沒有住在山上,所以每隻大貓都說小貓不是貓。 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於是小貓開口了......
傻剛~~~~ 有一件事想請教你~~ 想問你有沒有一些書單,是作為一個教育者必讀的~~ 「試圖回答這種問題的我是不是太囂張了。」 一邊和自己的反應對抗,一邊整理想法,就打成了一篇文章......
冬天的時候,貓咪的腳腳就會脫落。 於是在這個季節,家裡就能撿到貓咪脫落的腳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覺得自己太懶,剛好出清一批看完的書,就來簡單推廣一下幾本自己有興趣的~ 《千萬別吸死人的手》、《離開叢林太多年》、《動物的武器》、《一看就懂森林之島》和《圖解昆蟲學》。這些書籍範疇包括前CSI的故事、動物及昆蟲科普故事以及昆蟲學知識。如果你對這些主題有興趣,這些書籍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想說暢銷書單上很難得會有推薦生物學的書,不知道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更有趣的是書名強調「感人」二字,那真的勾起我的好奇心,生物學這種應該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科學,用有趣、新奇、驚訝都還能想像,但用「感人」來形容?
Thumbnail
這本立體書利用很多翻、拉、轉、立體化的設計,吸引孩子動手操作,插圖也非常美,在賞書、玩書中,瞭解昆蟲知識。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因為特價才買的書,因為我跟另一本「精準思考」搞混了,然後這本書算很標準的日本人科普書,也就是說,會有大量的重複內容……總之,日本科普書我通常評價不會太好…… 這本也是如此,我是說,就內文編輯或呈現方式,不過資訊內容又是另一回事,基本上這本書有其實用性,或者說,正好符合我的需要。 簡單說,因問年紀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筆記大自然》這本書是朋友推薦,ㄧ開始以為它只是在講大自然 當我收到書的時候, 簡直愛不釋手, Clare Walker Leslie 和Charles E. Roth發展多年的方法教導人們如何記錄自然事物。 在書中有大量他們記錄生活中所看到的大自然。 透過簡單的記錄,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使然,為何瑞典人這麼捧場閱讀?於是買回來閱讀.讀完此書,真的是有讓我眼神為之一亮.🤨 因為我可以理解此書為何是暢銷書,真的很值得閱讀,思考與學習.👍
Thumbnail
最近覺得自己太懶,剛好出清一批看完的書,就來簡單推廣一下幾本自己有興趣的~ 《千萬別吸死人的手》、《離開叢林太多年》、《動物的武器》、《一看就懂森林之島》和《圖解昆蟲學》。這些書籍範疇包括前CSI的故事、動物及昆蟲科普故事以及昆蟲學知識。如果你對這些主題有興趣,這些書籍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想說暢銷書單上很難得會有推薦生物學的書,不知道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更有趣的是書名強調「感人」二字,那真的勾起我的好奇心,生物學這種應該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科學,用有趣、新奇、驚訝都還能想像,但用「感人」來形容?
Thumbnail
這本立體書利用很多翻、拉、轉、立體化的設計,吸引孩子動手操作,插圖也非常美,在賞書、玩書中,瞭解昆蟲知識。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因為特價才買的書,因為我跟另一本「精準思考」搞混了,然後這本書算很標準的日本人科普書,也就是說,會有大量的重複內容……總之,日本科普書我通常評價不會太好…… 這本也是如此,我是說,就內文編輯或呈現方式,不過資訊內容又是另一回事,基本上這本書有其實用性,或者說,正好符合我的需要。 簡單說,因問年紀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筆記大自然》這本書是朋友推薦,ㄧ開始以為它只是在講大自然 當我收到書的時候, 簡直愛不釋手, Clare Walker Leslie 和Charles E. Roth發展多年的方法教導人們如何記錄自然事物。 在書中有大量他們記錄生活中所看到的大自然。 透過簡單的記錄,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使然,為何瑞典人這麼捧場閱讀?於是買回來閱讀.讀完此書,真的是有讓我眼神為之一亮.🤨 因為我可以理解此書為何是暢銷書,真的很值得閱讀,思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