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深夜有貓不睡覺
關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62
公開內容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全部
介紹與活動
教育現場日誌
深處自然的孩子們
課程設計紀錄
教育路上的省思
自然系讀物選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傻剛
2024/08/12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從前從前有一座池塘|大湳森林暑期生態營
大湳森林暑期營第一週順利結束了! 每次活動結束都覺得靈魂被用光了,但看了活動照片又漸漸回復起來。 我好喜歡《從前從前有一座池塘》這個故事,喜歡你們專注聆聽的眼神,跟著老爺爺一起煩惱、一起無奈,一起經歷旅程;喜歡你們真的試著去把池塘捲起來看看。
#
教育現場
#
孩在自然
#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
7
留言
傻剛
2024/08/07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讓世界感受痛苦 - 生氣的背後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
教育路上的省思
#
情緒
#
素養教育
7
留言
傻剛
2024/07/26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1 打開博物學的眼睛│🔍博物學之眼與合歡山 2024
旅程的一開始,我問孩子們:「你們聽說過博物學嗎?有在哪些地方聽過?」 四面傳來疑惑的眼光。 於是我再問:「那有聽過博物館嗎?」 這次得到的回應就肯定許多。
#
教育現場
#
孩在自然
#
寒暑假大活動
9
留言
傻剛
2024/06/15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為什麼是概念錨定事實|概念為本讀書會紀錄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
活動紀錄
#
素養教育
#
概念為本
10
留言
傻剛
2024/06/13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孩在自然裡】你本來就是能自己學會的
紀錄下在山上曾經發生的事情。 這批孩子在山上的狀態很好,雖然有著正值青春期的紛紛擾擾,但也有著青春期所具有的無限精力。這些精力從內在迸發,滿溢至每一吋身體,如同強力的馬達推動著他們,是一幅美好的畫面。
#
孩在自然
#
生活
#
自然
9
留言
傻剛
2024/03/31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不僅僅是說書人】- 🌺尋訪高山的精靈後記 3
2022.08.19 博物學家翻閱的是地球之書,但教育者卻不僅僅是說書人。 光要把書說的精彩就已經夠難的了,戴上博物學家的眼鏡之後,教育者還得把眼鏡摘下,換個思路,再戴上學習者的眼鏡。 因為,對概念為本的學習者,期待的不是成為一個好的聽眾,而是成為能主動戴上眼鏡,也能主動脫下眼鏡的人。
#
教育現場
#
孩在自然
#
寒暑假大活動
6
留言
傻剛
2024/03/30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博物學家的視野,生態人的腦袋】- 🌺尋訪高山的精靈後記 2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
教育現場
#
孩在自然
#
寒暑假大活動
5
留言
傻剛
2024/03/30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過去與現在交織的旅程】- 🌺尋訪高山的精靈活動後記
2022.08.03 這一趟上山,怎麼說呢,可以說是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斷交織的一趟旅程。 在這熟悉又不熟悉的山上,每一個轉角,每一條路上, 我都可以看見過去的自己、過往的片段,像是魅影般重疊在現在的時空上。高中的生研社、大學的保育社、自己跑合歡山的那些時光、輔九的結訓攀登......
#
教育現場
#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
#
野地教育
5
留言
傻剛
2024/03/12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萬物自然課。百景】其之六十九。我說你聽。
緣起於寒假和這群少年上山,他們一起挑戰某項巨大任務的過程中,自發的體悟:「都沒有人要聽對方說話!」 以及下山後,間接得知某人自發的許願:「我也應該要來學怎麼好好聽人說話。」 一切的跡象彷彿在告訴我:時候到了。 剛好有夠專業的專業想莊越翔的文章就在此時出現(哪尼!?)
#
萬物自然課
#
素養教育
#
實驗教育
6
留言
傻剛
2024/02/21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關於教育,我現在在做的是... |收束與展望2024
「嗨,最近在做些什麼?」 身為一個樣樣通樣樣鬆的人,又是自由工作者。 該如何和他人說明自己目前在做的事情,一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雖然沒有年末回顧的習慣,但就趁著新的一年開始,將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一個收束和整理,也算是對新一年的展望吧。
#
自我介紹
#
介紹
#
實驗教育
8
留言
傻剛
2024/02/16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關於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
教育現場
#
實驗教育
#
素養教育
6
留言
傻剛
2024/02/01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冬日山行:沒有緊湊日程的靈魂之旅
趁著身體還留有山上的節奏的時候,把一些還鮮明的記憶給烙印下來。 這次上山完成了一個埋藏、鋪陳、醞釀很久很久的心願。 不是那種很爽快的高峰經驗,而是那種「呼......」長吁一口氣之後的,深深地滿足感。 第三天晚上我就和伙伴說,這趟山行已經沒有遺憾了。
#
生活
#
自然
#
孩在自然
32
2
吳寓林所
2024/02/12
1
文字與照片都好美👍
1
傻剛
發文者
2024/02/16
1
Justin Wu(吳寓林所) 感謝你喜歡 ❤
1
傻剛
2023/12/04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萬物自然課。百景】其之六十七。逃避。
準備上課前,小孩們在教室裡充滿活力地互相交流。 但樂極生悲是不變的硬道理。 「吼呦!」一聲怒吼,有兩個人起了衝突,是A和B。 所有人暫停了一個短短瞬間,然後又恢復原本的鬧烘烘。(簡直像是狗群一樣XD) 我不動聲色地繼續進行準備,同時把覺知擴張照看後續的發展......
#
萬物自然課
#
素養教育
#
實驗教育
9
留言
傻剛
2023/12/03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萬物自然課。百景】其之六十六。錯誤的軌跡。
不是每次、每個學習者都適用。但在思考性、理解性的問題上,我會傾向保留思考的軌跡。不斷回顧、修正、再回顧、再修正,對於思考是件重要的事情。 少年看了影片,用自己的話語寫下對「質量」的理解。我看了看,覺得這個理解有些不周全的地方。這來自兩點......
#
萬物自然課
#
教育現場
#
實驗教育
5
留言
傻剛
2023/11/24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萬物自然課。百景】其之六十五。密度。
今天做的是,和密度相關的,一點也不花俏但紮紮實實的動手實作。 雖然看似簡單,但仍需要判讀數據、精密操作儀器、理解探究目的並決定量測策略。這些都不是簡單的能力。 雖然去年做過相似的實作,但那時是由「力」的角度切入,而今天是從物質的「性質」切入。 如同我這學期一開始和少年們說過的......
#
萬物自然課
#
教育現場
#
實驗教育
5
留言
傻剛
2023/11/13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 寒假營隊|霞喀羅冬日山行 2024
世界是一所學校,山是其中一間教室。 我想要帶著少年/女們,背著生活的重擔,用雙腳親自走一段路,進入自然裡。 那裡沒有紅綠燈、沒有斑馬線、沒有平地、沒有空調。 在那裡,不是環境順應人類,而是人類順應祂。 也因此,生活其中,能夠讓人切身體會到,蘊含在我們身體中的巨大潛能。
#
自然
#
生活
#
野地教育
6
留言
傻剛
2023/11/03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萬物自然課。百景】其之六十四。一些小故事 part 3.
〈南湖〉 昨天剛結束五天四夜的南湖大山之行,今天就是早上第一節的課。 用飄的飄進教室,孩子們馬上發現好像有些什麼不一樣: 「傻剛你今天好像變另外一個人了。」 「對啊我還有一半的靈魂在山上走路......」 勉強集中精神開啟課堂。我視線穿透教室後方茫然而無法對焦,就這樣發呆了幾秒鐘......
#
萬物自然課
#
教育現場
#
實驗教育
5
留言
傻剛
2023/10/21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萬物自然課。百景】其之六十三。一些小故事 part 2.
孩子們在鐵柵門外玩躲避球,我在門裡面。 但柵門不知為何打不開了,孩子們想要展示「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於是骨碌碌地紛紛往上爬,想要翻過鐵門......
#
萬物自然課
#
教育現場
#
實驗教育
5
留言
傻剛
2023/10/19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萬物自然課。百景】其之六十二。蛤?他們是什麼?
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正因為如此,能不能善用工具造成了巨大的差異。 很會滑手機,絕對不代表擅長使用數位工具......
#
萬物自然課
#
教育現場
#
自然領域
4
留言
傻剛
2023/10/15
發佈於
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萬物自然課。百景】其之六十一。海邊。
▎其之六十一。海邊。 假日課我們都在做些什麼? 這個月的假日課,我們來到了竹南海邊。 如果想知道眼前的是什麼,這群少年們可以自己查圖鑑;如果不想知道,我又何必多做錦上添花? 所以,就放著吧。 讓大自然自己和他們對話。 那他們做了什麼? 瘋狂衝上沙丘再衝下、脫掉鞋子在滾燙的沙子上跳腳....
#
萬物自然課
#
教育現場
#
實驗教育
1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