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兵法15-斬斷】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是斷開魂結,斷開鎖鍊。
而是次元刀。
「斬斷之政,謂不從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
斬斷,就是不服從教令的「法」。
「一曰輕,二曰慢, 三曰盜,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亂,七曰誤,此治軍之禁也。」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必須的。
治軍七件事,輕慢盜欺背亂誤。這是必須禁絕的。
軍隊中有人犯了這七宗罪,你就是得要處理。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故設斧鉞之威,以待不從令者誅之。軍法異等,過輕罰重,令不可犯,犯令者斬。」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本是道家的詞。
設下刀斧手,是為了行刑,即為「斬」。斬的目的,則是為了斷。
諸葛亮特別強調,軍法是很特別的。即使過錯很輕,處罰依然要很重。只因為戰場之上,沒有犯錯的空間。
「期會不到,聞鼓不行,乘寬自留,避回自止,初近後遠,喚名不應,車甲不具,兵器不備,此為輕軍,輕軍者斬。」
好,諸葛亮開始一個一個說明治軍七大罪的「行為」。
斬斷篇非常單純,就是資料列舉。
首先是「輕軍」。
約定的時間不到,不能遵守。聽到戰鼓響起而不前進。乘寬自留我不確定。應該迴避的情況卻停駐不動。剛開始很親近,後來很疏遠。叫名字不答「有」。
車輛甲冑器具不能備齊,這有不同層面。士兵要自備的部分,後勤要準備的部分,還有將校管理不當的部分。
犯了這些行為,就是問斬。
西漢時漢武帝對匈奴戰爭,像李廣張騫都有犯過「期會不到」,花錢贖死從底層來過。不過蜀漢本身有一個大將胡濟,在姜維時期至少兩度期會不至,都沒事情。
所謂敗壞,不外如是。
「受令不傳,傳令不審,迷惑吏士,金鼓不聞,旌旗不睹,此謂慢軍,慢軍者斬。」
接受命令不傳遞,傳遞命令不審核,跟自己的下屬亂說話。金鼓旌旗指揮,視若無睹不聞不問,就是怠慢。
耍大牌。
輕忽只是注意力不集中之類的,怠慢就是自以為是。
「食不稟糧,軍不省兵,賦賜不均,阿私所親,取非其物,借貸不還,奪人頭首,以獲其功,此謂盜軍,盜軍者斬。」
吃飯不存糧,打仗不省兵。發薪水獎金不公平,獨厚親近之人。拿別人的東西,借錢不還,搶別人斬下的首級來邀功,就是軍中的小偷。
到這邊大概可以發現,諸葛亮一段前面都是「將校」的行為,後半才是兵士。
從小處(將校人少)到大處(兵士人多),從近處到遠處,這種行文風格跟前面也是比較接近的。
不過這類細節,在《通典》就看過很多了。
「變改姓名,衣服不鮮,旌旗裂壞,金鼓不具,兵刃不磨,器仗不堅,矢不著羽,弓弩無弦,法令不行,此為欺軍,欺軍者斬。」
基於前面第一個一定是說將軍,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理解,這邊說的是「變造名冊」。後面既是裝備保養,也是裝備清冊的問題。
總的來說,意即「偽造軍中文書」。
在軍中做過文書的,多少都懂。但在漢朝,這是要判死刑的。
就像我們覺得漢武帝很殘酷,關羽責備麋芳也是他個性不好,文書出個錯誤,何必殺頭?
孫武練兵,又為什麼要殺人?
當我們學著尊重生命的同時,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人,是否也該一視同仁?
你以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只是在說決斷。
諸葛亮在說的是,斬斷。
在你萌生嗆他的念頭之前,最好先往前翻一下,諸葛亮教了多少東西。如果前面的事不能明白,那麼,就沒有資格舉起這把刀。
「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按旗不伏,舉旗不起,指揮不隨,避前向後,縱發亂行,折其弓弩之勢,卻退不鬥,或左或右,扶傷舉死,自托而歸,此謂背軍,背軍者斬。」
背軍的內容,開始增加。
明明是跟之前重複的內容,為什麼諸葛亮不講一個「指揮不隨」就好?
諸葛亮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的男人。我也可以跟你說,後面他真的不會再講金鼓。
這邊比較亮眼的是「避前向後,縱發亂行,折其弓弩之勢」。
你就會注意到,當軍隊不依陣勢前進,後面的弓箭手就沒辦法放箭。整個戰力防護力殺傷力,立刻會大幅下降。
這樣的行為,跟背叛又有甚麼兩樣呢?
「出軍行將,士卒爭先,紛紛擾擾,車騎相連,咽塞路道,後不得先,呼喚喧嘩,無所聽聞,失亂行次,兵刃中傷,長短不理,上下縱橫,此謂亂軍,亂軍者斬。」
亂軍跟背軍幾乎一樣長,也寫得很夠亂。
可以注意到,在冷兵器時代,隊伍一旦混亂,會發生甚麼事?士兵手中的武器,會傷到自己人。
治軍七大亂源,不只是在說管制自己軍隊的注意事項,事實上,同時也是「取勝之道」。
兩軍對壘,勝出的方式絕對不是「把敵人殺光光」。最重要的,諸葛亮說了三遍:讓敵人無法指揮。
100分的勝利機率,你這樣就拿了30分。
第二個分數,讓敵人「受令不傳,傳令不審」。
第三,壞其金鼓旌旗兵刃器仗弓弩。
如此一來,敵軍即亂。奔走既起,勝券在握。
不是,諸葛老師好像沒有教怎麼做到?
因為那是基本中的基本。
兩軍衝撞的白兵戰,就是啟動一切的關鍵。沒有辦法指揮,沒有辦法傳令……敵我皆同。
勝負,便在衝撞之前的訓練與指示。
其實之前在看唐代軍陣的內容就有推測:中國的戰爭,或者說漢人的戰法,並不是以取對手性命為優先的。
諸葛亮這次的指示,更有「打壞人家兵器跟指揮系統」就可以的感覺。
「屯營所止,問其鄉里,親近相隨,共食相保,不得越次,強入他伍,乾誤次第,不可呵止,度營出入,不由門戶,不自啟白,奸邪所起,知者不告,罪同一等,合人飲酒,阿私取受,大言警語,疑惑吏士,此謂誤軍,誤軍者斬。」
最後稍微翻譯一下。
屯駐紮營時,確認士兵的出身,讓親近的編在一次,一起吃飯一起輪值。不要勉強把他們編在不同的隊伍中,若是沖亂了隊伍順序,也不要喝止。
這是非常特別的部分,我們前面可以看到,六大罪都是直接講罪行,也就是「錯誤的行為」。
但「誤軍」卻從如何編軍又講一次(「又」是因為教令篇講過)。
干誤次第,不可呵止」。有的版本做「才可呵止」,不過我手邊兩個都是不可,就照這個解說。
因為已經發現,治軍七大罪也是「致勝之道」,所以才有這樣的想法:那是勝利最後要處理,處理不妥善仍然會翻車的部分。
戰俘處置。
所以就算戰俘在行伍之間認親戚,你也不要去阻止他們。都是為了讓他們安穩下來。但也不是放任戰俘想幹嘛就幹嘛:當他們做了誤軍的行為,你一樣要處置。
在營區出入,不走進出口。
發現有人搗亂,知情不報。
聚眾飲酒,私下授受:李靖有說過軍隊中所有資材都必須歸公管理。
或是大聲疾呼要大家小心,讓軍士對指揮產生疑惑。
這種種行為就是誤軍。
「斬斷之後,此萬事乃理也。」
所以,馬謖必須死。
你知道馬謖犯了上述那些罪行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901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 教令,過去在《李衛公兵法》第一次讀到,對軍隊而言,簡單說就是「軍隊的規矩」的意思。 國語字典說是「一國元首所頒布的條例」,其實沒有限定的,地方宗師也可以頒布教令。 諸葛亮這邊強調「教」。 這是一個因教而生的令。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喜怒之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間,必明其類。」 喜怒,君王的情緒管理。事實上,喜怒跟賞罰是連動的。 馬雲有句名言,還有人記得他是誰嗎? 員工辭職的理由百百種,其實不外乎兩大類:「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 ,罰不可以不均。」 賞善罰惡,這麼簡單,小學生也知道。 不過小學生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諸葛亮說,對我有利的就是善,亂我安穩的就是惡。所以賞,是為了希望人民士兵建立更多的功勞;罰,則是要扼殺混亂於搖籃之中。
「夫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堅甲鋭兵,不足以為強。」 善於進攻的人,敵人不知道他的弱點。 善於防守的人,敵人不會知道他的下一步。 首先要明白,所謂的善攻,不是兵士器械比人強;所謂的善守,也不是因為城比人高,池比人深。
繼續治軍的部分,先說,我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所以如果諸葛亮有引用或呼應的地方,我不一定會知道。 這回的開章說,如果不是像魯班那樣的工藝大師,無法看出工藝品真正的精巧。 不是像孫武那樣的謀略大師,無法想明白戰爭計略真正的運作。 我們都是凡人,其實沒有辦法從事物的表象中,看穿真理。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 教令,過去在《李衛公兵法》第一次讀到,對軍隊而言,簡單說就是「軍隊的規矩」的意思。 國語字典說是「一國元首所頒布的條例」,其實沒有限定的,地方宗師也可以頒布教令。 諸葛亮這邊強調「教」。 這是一個因教而生的令。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喜怒之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間,必明其類。」 喜怒,君王的情緒管理。事實上,喜怒跟賞罰是連動的。 馬雲有句名言,還有人記得他是誰嗎? 員工辭職的理由百百種,其實不外乎兩大類:「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 ,罰不可以不均。」 賞善罰惡,這麼簡單,小學生也知道。 不過小學生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諸葛亮說,對我有利的就是善,亂我安穩的就是惡。所以賞,是為了希望人民士兵建立更多的功勞;罰,則是要扼殺混亂於搖籃之中。
「夫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堅甲鋭兵,不足以為強。」 善於進攻的人,敵人不知道他的弱點。 善於防守的人,敵人不會知道他的下一步。 首先要明白,所謂的善攻,不是兵士器械比人強;所謂的善守,也不是因為城比人高,池比人深。
繼續治軍的部分,先說,我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所以如果諸葛亮有引用或呼應的地方,我不一定會知道。 這回的開章說,如果不是像魯班那樣的工藝大師,無法看出工藝品真正的精巧。 不是像孫武那樣的謀略大師,無法想明白戰爭計略真正的運作。 我們都是凡人,其實沒有辦法從事物的表象中,看穿真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少時不知謙與讓,意氣風發。 鋒芒出鞘,刀留影,劍挽花。 是非對錯恩仇,不聞也不問; 善惡正邪忠奸,不辨亦不分。 入江湖,百門百派百招百式; 鎮天下,無形無意無我無敵。 寂寞、還自負,猶妄與天爭, 覆手欲收穹中日,遙不可及。 刀撼山不動,刃鋒尖背俱毀; 劍出水自流,衣髮鞋襪盡濕。
Thumbnail
東亞最著名的古兵書《孫子兵法》有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又說「上兵伐謀」。東西英雄所見略同。總是腹背受敵的拜占庭帝國,也有深刻體會。以皇帝利奧六世(統治:895-908年)名義寫下的兵書《論戰術》(Τακτικά)講道: 「用欺騙、劫掠、飢餓、長期侵擾或其他手法傷害敵人,是值得鼓勵的。你絕不該受到誘
Thumbnail
變故只在一瞬!   ……結束也只在一瞬。   我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於是天地萬物都是我的劍!   在那宮女暴起衝向太后之際,我一個橫向攔截立刻搶過匕首,本想藉匕首直接劃斷對方咽喉,但電光石火間我腦中意念奔騰,迅速將匕首籠入袖中,再一拳捶向那宮女側腹,宮女被這一揍直接飛
Thumbnail
<異星孤俠傳1> 武林中有三絕: 劍絕、刀絕、簫絕。 劍絕獨孤劍從不使劍,他那把色艷如血的寶劍,只要一出鞘,就必須見血,見血封喉! 獨孤劍不希望那些前來找他一劍比天下的江湖人士,被他的劍刺喉而死。 所以他總是避開人群,住在沒有人找得到他的地方。 所以他叫:獨孤劍。 刀絕沈大刀的刀
Thumbnail
「實虛」、「用間」兩篇是「作戰」篇的實戰操作 「實虛」篇告訴世人如何「致人而不致於人」——將敵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玩弄其於股掌。「用間」篇告訴世人如何「先知」——知道敵人的毛病是什麼、知道敵人的習慣是什麼,擺佈其於股掌。 「作戰」篇主張「兵貴速」;若能玩弄其於股掌、擺佈其於股掌,要「速戰速決」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重練拋接的第二天,刀哥手中的禮刀終於離手,即便不高也沒接到。刀哥已經努力集中精神去注視著禮刀旋轉,可是在該出手的瞬間,他猶豫了,當日禮刀墜落劃傷手的畫面閃現在腦海中。刀哥不用旁人告訴他,便自動做起伏地挺身五十下才起來,三十下是槍隊掉槍基礎次數,二十下是他自己加的刀哥加成。這樣來回次數,光是一堂課時間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此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大曆元年(西元766)詠懷諸葛亮而作的五言絶句,篇名是《八陣圖》。杜甫對諸葛亮素懷敬意,多次在詩作吟詠他的事蹟。比如在《蜀相》說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古被視為諸葛亮一生事功的定評...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少時不知謙與讓,意氣風發。 鋒芒出鞘,刀留影,劍挽花。 是非對錯恩仇,不聞也不問; 善惡正邪忠奸,不辨亦不分。 入江湖,百門百派百招百式; 鎮天下,無形無意無我無敵。 寂寞、還自負,猶妄與天爭, 覆手欲收穹中日,遙不可及。 刀撼山不動,刃鋒尖背俱毀; 劍出水自流,衣髮鞋襪盡濕。
Thumbnail
東亞最著名的古兵書《孫子兵法》有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又說「上兵伐謀」。東西英雄所見略同。總是腹背受敵的拜占庭帝國,也有深刻體會。以皇帝利奧六世(統治:895-908年)名義寫下的兵書《論戰術》(Τακτικά)講道: 「用欺騙、劫掠、飢餓、長期侵擾或其他手法傷害敵人,是值得鼓勵的。你絕不該受到誘
Thumbnail
變故只在一瞬!   ……結束也只在一瞬。   我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於是天地萬物都是我的劍!   在那宮女暴起衝向太后之際,我一個橫向攔截立刻搶過匕首,本想藉匕首直接劃斷對方咽喉,但電光石火間我腦中意念奔騰,迅速將匕首籠入袖中,再一拳捶向那宮女側腹,宮女被這一揍直接飛
Thumbnail
<異星孤俠傳1> 武林中有三絕: 劍絕、刀絕、簫絕。 劍絕獨孤劍從不使劍,他那把色艷如血的寶劍,只要一出鞘,就必須見血,見血封喉! 獨孤劍不希望那些前來找他一劍比天下的江湖人士,被他的劍刺喉而死。 所以他總是避開人群,住在沒有人找得到他的地方。 所以他叫:獨孤劍。 刀絕沈大刀的刀
Thumbnail
「實虛」、「用間」兩篇是「作戰」篇的實戰操作 「實虛」篇告訴世人如何「致人而不致於人」——將敵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玩弄其於股掌。「用間」篇告訴世人如何「先知」——知道敵人的毛病是什麼、知道敵人的習慣是什麼,擺佈其於股掌。 「作戰」篇主張「兵貴速」;若能玩弄其於股掌、擺佈其於股掌,要「速戰速決」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重練拋接的第二天,刀哥手中的禮刀終於離手,即便不高也沒接到。刀哥已經努力集中精神去注視著禮刀旋轉,可是在該出手的瞬間,他猶豫了,當日禮刀墜落劃傷手的畫面閃現在腦海中。刀哥不用旁人告訴他,便自動做起伏地挺身五十下才起來,三十下是槍隊掉槍基礎次數,二十下是他自己加的刀哥加成。這樣來回次數,光是一堂課時間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此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大曆元年(西元766)詠懷諸葛亮而作的五言絶句,篇名是《八陣圖》。杜甫對諸葛亮素懷敬意,多次在詩作吟詠他的事蹟。比如在《蜀相》說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古被視為諸葛亮一生事功的定評...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