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兵法18-將苑(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兵權篇】

「夫兵之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翺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將苑每一篇都很短,感受一下。

對我們來說,權力可以爭取,權利可以被給予。

不過諸葛亮的說法,更接近一種「能力」。

換個講述方式,將軍擁有「兵權」這種能力,就能夠操控士兵,如虎添翼,強大無匹。沒有兵權,就像魚離開了水,無法施展。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個能力必須與士兵相配合。

就好像能力是劍氣,你得要有劍。

東漢班固將兵家分為四勢: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和兵技巧。

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所以我們可以注意到,兵權就是兵家之根本。

亦為「以正守國,以奇用兵」。

也就是兵權這個能力,本體是「明奇正,施於兵」。

白話是「打仗的高手」。

諸葛亮以兵權為開頭,就像金庸告訴你,江湖有五絕。

要如何,才能躋身五絕?

【逐惡篇】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利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此所謂姦偽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

首先,要避免五個不當的行為。

拉幫結夥,詆毀好人。

奢侈浪費,而且直接表現在自己的衣冠上。

裝神弄鬼,凡事以超自然來解釋。

觀察利害,不問是非,用來說服大家跟自己站在一起。

計較得失,為了自己即使當間諜也在所不惜。

注意到嗎?這就是儒家的道德要求。

這五害即使在今天的辦公室中都常常可以看到: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批評他人。

打扮華麗開好車用好文具。

有人成功他就說運氣好,自己出差錯就水逆流年不利。

第四種人,他們有一套自己的革命論述,自己的「主義」。

不管是反核反共反藍反綠反老闆還是反老闆娘,都說得頭頭是道,但自己啥都不做。他就是要說得你心動,說得你在前面當盾牌,當槍頭。

第五種就不用說了。

這軍國五害,從古到今都是通用。而任何的修練開頭,也同樣都是「逐惡」。

【人性篇】

「夫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

軍國要除的五害,都是「人」。也就是第二篇提點「識人之明」。

問題是,人會演。

五害的最後寫間諜,下一篇接著就要說,如何辨別人的本性。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其之以事,而觀其信。」

第一,交替用是非題來考驗他……不是啦,就是用一些判斷價值觀的狀況來考驗這個人。

第二,嗆爆他。主要看是剛毅木訥還是巧言令色,當然也有很會講又很誠懇的。

第三,讓他出計謀出意見,來判斷他的知識。

暫停一下,講到這第三,就想起諸葛亮真的有在用這個招數。最有名的當然是問馬謖南征,馬謖答攻心為上。

其他像問楊洪漢中之戰,後勤該當如何。

問秦宓蜀漢名士的長短。

以前還以為諸葛亮不懂,原來是我不懂。

第四,告訴他將要面臨災禍,來觀察他的心志。這其實就很適合用來解讀劉備問魏延要怎麼守漢中。

要的不是魏延展現對策,而是要看這個將軍有沒有死守到底的決心。

而魏延不但表示能守,一有機會他還要反攻。

交相解讀之下,你就會發現魏延傳前後呼應。只是反而朝中之人,已經沒有反攻的勇氣了。

提醒一下,諸葛亮文集能傳世,主要就是來自於陳壽的整理。按照諸葛亮傳的內容,陳壽可說是冒死都希望推廣諸葛亮的學識。

第五,請他喝酒,灌醉看酒品。

酒品好,人品一定好。

第六,以利誘之看是不是廉潔。

第七,跟他約定事情,看能不能守信。

你是不是覺得古人好單純?只是這樣還是能演啊。

知人七道,除了辨其五害,其實還要注意:知人的目的,在於善任。

比方魏延,其志可用,其信可嘉,其勇莫比。但其識不佳,不善於變,性又矜高。廉不廉則沒有特別描寫。

當諸葛亮判斷了他的優點跟缺點,才能決定要怎麼「使用魏延」。

不過這七道,看起來不能知「言過其實」的部份?

你知道,其實除了第二道,都還可以用相對客觀的角度來判斷。但「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就很吃提問者本身的功力了。

這是諸葛亮的驕傲,也是諸葛亮的失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2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2023/06/27
思慮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思慮之政,謂思近慮遠也。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故君子思不出其位。」 嚴格說起來,思跟慮本身是同義,不過現代使用習慣上,慮會多一點負面意義,思比較中性。就像諸葛亮在這邊提到的「遠慮近憂」。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是易經的句子,是易經就是一句話有三千六百五十種解法的意思。
Thumbnail
2023/06/27
思慮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思慮之政,謂思近慮遠也。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故君子思不出其位。」 嚴格說起來,思跟慮本身是同義,不過現代使用習慣上,慮會多一點負面意義,思比較中性。就像諸葛亮在這邊提到的「遠慮近憂」。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是易經的句子,是易經就是一句話有三千六百五十種解法的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以上圖解皆取自網路搜尋。 該書(前一版為《孫子兵法知識地圖》)作者程國政,以「現代用語」將《孫子兵法》「割裂」為四大軍事範疇:國家戰略、軍事戰略、治軍理念、戰鬥戰術;十大兵學策略:政治戰略、經濟戰略、國防戰略、情報戰略、經常戰略、權變戰略、領導行為、軍隊管理、戰術原則、戰鬥方法;三十六個兵學規則:
Thumbnail
以上圖解皆取自網路搜尋。 該書(前一版為《孫子兵法知識地圖》)作者程國政,以「現代用語」將《孫子兵法》「割裂」為四大軍事範疇:國家戰略、軍事戰略、治軍理念、戰鬥戰術;十大兵學策略:政治戰略、經濟戰略、國防戰略、情報戰略、經常戰略、權變戰略、領導行為、軍隊管理、戰術原則、戰鬥方法;三十六個兵學規則:
Thumbnail
「地形」、「九地」兩篇是「五變」的實戰操作 該兩篇都有「地形者,兵之助」語句;篇名也都具備「地」的元素。 「五變」:「故將通於五變之利,知用兵矣;將不通五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兵不通五變之術,雖知九地,不能得人之用矣」(此乃參照通行本與朔雪寒的《孫子兵法論正》而改),明白指出,欲得地
Thumbnail
「地形」、「九地」兩篇是「五變」的實戰操作 該兩篇都有「地形者,兵之助」語句;篇名也都具備「地」的元素。 「五變」:「故將通於五變之利,知用兵矣;將不通五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兵不通五變之術,雖知九地,不能得人之用矣」(此乃參照通行本與朔雪寒的《孫子兵法論正》而改),明白指出,欲得地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五變」當是由「乃為之勢」衍生而出。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乃為之勢」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而反向思考「因利而制權」;「五變」同樣可以說是「因利而制權」,則「勢」上加「勢」而成為「五變」。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有所不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
Thumbnail
「五變」當是由「乃為之勢」衍生而出。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乃為之勢」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而反向思考「因利而制權」;「五變」同樣可以說是「因利而制權」,則「勢」上加「勢」而成為「五變」。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有所不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