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演奏樂(20)歸家 Hagood Hardy 《The Homecoming》

被遺忘的演奏樂(20)歸家 Hagood Hardy 《The Homecomi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剛介紹過 Kevin Kern《Through The Arbor》,被譽為 New Age Movement 音樂方面的代表歌曲之一,然而在資訊缺失情況下,沒有人知道為何平空地出現了這種另類的清純鋼琴之音。

如果「資料」得以保存,歷史其實是有跡可尋的。必需有一些經典出現,才會影響到別的有心人朝著同一個方和進發,Hagood Hardy 的 The Homecoming》就是具有催化作用的一首演奏樂。

七十年代的樂壇世界不會太大,一些動聽的作品,無論是演奏樂抑或歌曲,都很快傳遍全球每一個角落,當時的電視頻道不會太多,這些作品很容易受到廣告商青睞,就算不是樂迷,但也不知不覺間因廣告宣傳而聽到這些樂曲,由於是上乘之作,往往易於打入人的心坎,令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Hagood Hardy 1937-1997 在美國印地安納州出生,18歲已是專業的電顫琴演奏家,他就讀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自此便長居於加拿大,曾為無數商業及電視製作配樂。

1972年他替『Salada Tea』譜寫廣告歌曲,此曲成為他一生中最有名的成就。1975年此曲登入加拿大排行榜榜首,甚至成為全球知名樂曲 –《The Homecoming》被形容為「浪漫、夢幻、清麗、脫俗……」等等的化身.


黑管樂吹奏高手 Acker Bilk 的演繹

Acker Bilk《The Homecoming》


我的目標,是要介紹 100 首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

avatar-img
David Tai的沙龍
119會員
578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avid T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