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的追蹤】:耐力、理性與目的
「人類本就如此」他如是說道,「跑得久所發揮的耐力、理性修正是人類勝過獅豹的理由。」
他的這番自圓其說使我想起芎瓦西人會進行的「耐力狩獵」(persistence hunts)。
藉由沙地上的足跡,獵人推測出動物的種類、體型、可能的去向,並判斷是否值得獵捕。獵人會在高溫炎熱時採取行動,庇蔭的獵物被驚嚇得四處逃竄,狩獵者則尋跡而至,二十公里、三十公里、四十公里……,筋疲力盡的動物倒地不起,部族因此得以飽餐一頓。
記載在沙地上的痕跡被視作文本,獵人必須學會讀取現象背後的意義。閱讀沙地足跡的故事,辨識足跡的結構章法,進入動物的感知宇宙、使用動物的觀點思考判斷,則是身為獵人必備的能力。對芎瓦西人來說,獵人判讀、尋覓獵物的能力比起毅力與射箭準度更為重要,而這正是獵人是否朝「正確方向」前進的關鍵點。
狩獵活動讓人類開闢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發展路徑,一連串的觀察、蒐集、過濾、推測、反覆斟酌是所謂的腦力工作,遠古時代的先祖為了飽餐並非僅僅使用體力,而是另闢「方法」,成為了覺察世界的資訊雜食者。在這場「具目的性」的追尋裡,奠基了毅力韌性、耐性決心的養成,不僅塑造人類長程慢跑的特性、發展流汗降溫的生理機能,亦形塑了心智與認知能力。狩獵於焉不僅是一項體力勞動,更是一門遊藝,足跡解讀作為因,尋至獵物作為果,因與果雖隨時空環境變化而不具規律性,然其中的「線索-推論」無疑是理性的發揮。
耐力、理性與目的,獵人追捕的偵查過程,如同偵探調查的抽絲剝繭,亦像是歷史學家進行史料判讀、尋覓意義的研究工作。獵物的目標追捕具實際的「正確方向」,飽餐一頓即是行動的根本理由;案件牽扯人事,但亦有所謂的兇手和真相,是落實公道正義的使命驅策。然而歷史的目的與正確方向在哪?歷史書寫的理由為何?真相為何?歷史問題有所謂的水落石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