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沿著河流去旅行-景美溪健行

景美溪(霧裡薛溪),為新店溪之支流全長約28公里。主流上源為永定溪,先往北流後經過永定橋後改往西走,之後到雙溪口再與支流石碇溪匯流後始稱為景美溪,最後在景美萬盛(溪仔口)匯入新店溪。
雙溪口
雙溪口
景美溪上游地形較陡峭致河床堆積大小岩石,或岩壁形成坑谷,要過深坑後坡度趨緩,復因沉積作用造成了木柵與景美的河谷平原和河階地形,河岸步道也就從動物園才開始。
台北木柵動物園
動物園前的河川地往下游望去一座座籃球場、溜冰場、棒球場,充滿了青春與叫喊聲;而自行車道上迎著風悠閒馳行,過了萬壽橋、道南橋似乎很難想像在1980年之前這一帶飽嘗水患之苦,直到2007年陸續因堤防加高,增設抽水站及河川疏濬,才有這些河濱公園綠地。
萬壽橋
河濱綠地
來到政大體育館後方堤防外的棒球場,也就是景美溪與指南溪(醉夢溪)的交會處,原來有一個渡口在此將木柵山上茶葉經由水路運送至大稻埕,如今連個遺跡都沒有存留,更別說渡賢橋的古渡船頭了。
由於長期水患解除於是政大校長有了「水岸絲路」計畫。構想中的水岸電梯在2012完成,但其餘計畫則因故停滯未實現,站在渡口望著前方那座電梯塔,想像如果該計畫真的實現了,河岸還會是今天這般寧靜嗎?
道南橋頭的渡口,因渡賢橋渡船頭1924年被水患摧毀而遷移在此,是木柵與貓空往來通道,1935年自費建造了一座橋,現在的橋身已經過多次的修建早已非原來上路式拱橋。「道南橋」中的「南」指的就是「指南宮」,「道南橋」意義是到指「南」宮這條「道」路的「橋」。
道南橋歷史照片(取自網站)
景美溪左岸步道原來止於一壽橋(2021年3月後續步道完工),要繼續前往新店景美就必須過橋改走右岸。一壽橋為人行專用陸橋,橫跨景美溪連接樟新里及老泉里,是當地居民往來景美溪左右岸的重要動線,原設計是可讓車輛通行的,卻因設計不當而淪為目前用途,因此台北市政府還遭監察院糾正。
一壽橋
過了一壽橋後左岸就是新北市新店區,右岸在寶橋前還有綠地,之後步道就是夾在河道與堤防之間,這一帶是新店的工業區聚落因此讓人有想快步通過的念頭;不過,還是過橋到左岸的寶橋福壽宮參訪一下,它原名叫福斗宮是寶斗厝當地的信仰廟宇,大坪林是新店最早開發的地區,而寶斗厝是當時五個庄頭其中一個,因景美溪於此彎流型如寶斗狀而稱之。
經過寶橋到木柵河濱公園這段約2公里的路途,總算又看到綠地和人群有種又回到人間感覺。景美溪在世新大學的山腳下又轉了一個彎,然後就一路到萬盛與新店溪會合,景美橋的鋼拱在河床上畫出一道美麗的曲線,橋身已非舊時的樣子,然而景美的人文、歷史故事依然在耆老口中敘說著。
景美溪橋
景美橋
景美最早叫梘尾,指瑠公圳大木梘之尾。木梘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郭錫瑠開通瑠公圳灌溉農田所架設的引水道。1908年日本人將木梘拆除,蓋了一條鋼筋水泥做的瑠公橋,這座橋為水、車路共構橋,橋面通行人車、下設涵箱做為水路。在景美國小圍牆旁有一開道碑,便記載了改建成鋼筋水泥的第二代景美橋事蹟,現在的鋼拱橋已經是第四代。
第四代景美橋
開道碑
在陸路交通運輸還沒興起時,景美溪上游石碇、深坑、木柵等地的物產便藉由溪流匯集在景美溪口,新店的也同樣由水路運送至此,而經淡水艋舺由大陸引進的物品就在景美進行交易,因此成就了景美當時繁榮的景象。其後因鐵公路的發達及河道淤塞因素,景美就漸漸沒落,近代更因都市區域發展變更讓它榮景不再。僅存於景美老街上的只是零星幾間商店(如恆德藥房),就如同其他地方一樣唯一可供憑弔的就是廟宇(如集應廟)。
站在堤防外的棒球場綠地上,望著那營建中高聳的樓房,與凌空的水源快速道路,歷史的跡痕就這樣被一點一滴吞噬了。
瑠公圳流域彩繪牆(景美河濱公園)
(健行13.5公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