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從產業發展脈絡看台灣線上教育下一步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提升至三級的警戒使得各級學校紛紛停課,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依據內容設計與表現方式,我認為現況呈現出以下發展脈絡:
脈絡一 - 學習內容的精緻化
2000年初,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大專院校開始投入資源在遠距教學的研發上,有賴於寬頻網路普及,多數課程透過影音串流的應用、數位化的教材內容,將實體課程的內容搬上線上平台,實現教學流程線上化的目標。
教學內容設計與募資平台興起
2015年起,如Hahow、YOTTA、Pressplay等多家專門線上教育機構成立,無論教學的內容、流程,經過教學設計後使其更加符合大眾網路使用習慣,上課注意力問題,也在刻意設計的內容橋段中獲得感善。
這一波興起的線上教育機構皆以課程募資為主要商業模式,有別於實體課程因招生人數不足停班的窘境,這些平台利用網路打破時空的優勢,得以讓一些小眾的課程主題獲得更多的學員參與,大大提升其開課率。
募資是線上課程平台的商業利器,卻也是一把兩面刃,在運行幾年後我們會逐漸發現,許多平台為了能夠讓課程順利募資達標,課程主題必須順著趨勢話題做企劃,但由於缺乏完整的人才培訓藍圖(或稱學習地圖),特定專業領域的人才培育反而無法深化。
教學深化,線上課程的新方向
有需求,就會有商機。過去兩年間,教學內容深化開始受到重視,出現許多如專案管理、商業設計或程式教育等等主題的專門線上教育機構,他們揚棄以募資商業模式,反而推出具備完成培訓藍圖的套裝課程,在名師IP與就業媒合的加持下成為近來受到矚目的後起之秀。
脈絡二 - 學習內容微型化
在線上教學興起的浪潮中,也帶起了另一種學習模式的興起 - 知識型網紅、部落客。無論是應用YouTube製作串流影片、利用喜馬拉雅當個播客、甚至在方格子上撰寫部落格,這些知識型網紅、部落客致力於在自媒體平台上創作各種不同的微知識內容,許多分享看似簡短,但卻滿足了現代人在破碎時間裏求知的渴望
雖然自媒體平台與微型化的學習,確實讓大眾能在以更低的成本,更容易、省時的方式獲取知識內容的,但對內容準確性、真實性卻少有監督、驗證機制。而零碎、缺乏系統性的學習,也無法讓學習者對知識進一步的深化。
疫情下的教學線上化
這波本土疫情迫使許老師將課程線上化,但教學場域的改變,在老師的社群中不免還是會出現對於虛擬空間中的學習進度、學生注意力、教學檢定上的擔憂。個人認為其實「線上」、「實體」並非重點,真正重要的關鍵還是回歸到教學者是否能將教學內容設計更符合虛擬情境,妥善的整合線上教學資源。
試想,如果只是將教室裡的內容、流程原封不動搬到線上,那這樣的設計又如何能在虛擬環境中取得重大的學習成果呢?
那,接下來呢?
2020年,英國權威教育機構 - 培生集團(Pearson plc)對於全球學習者進行調查,其中超過70%的受訪者認為,這波新冠疫情將會徹底改變以往的學習模式,無論是正規教育或是職能教育,虛擬、遠距都將會成為之後學習的新常態。
用第一性原理來拆解學習這件事情,我認為核心只會剩下「人」與「學到新知識」兩件個元素。換而言之,教師、教材、訓練、平台或場域...等等,都不過是學習資源的一部分。
如果你問我教育產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我認為教學資源整合力將會是未來的關鍵,透過完整的培訓藍圖幫助學員設定學習目標,為個別學員找出適合他們的教育資源,將是一大重點。
以上是我個人從事教育工作這些年來,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分析與看法,也歡迎大家將自己的想法在留言區做分享、交流。

你好我是Yeti,來自CoUP! 小老闆智酷 – 一個為「一人企業」打造知識網絡的好地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