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協助朋友帶領了一個為期一日的兒童戶外活動營隊,團隊的目的在於驗證小朋友們在日常課程中學習的成果。
不過活動開始後,我卻逐漸從學員的表現的中發現其實他們還沒準備好,像是多數學員不知道應該攜帶什麼戶外裝備,進入關卡需要用到時卻沒東西可用。
另外也發現隊伍中小朋友的基本技能水準,有十分顯著的差異,也因此他們經常在進入活動關卡後不知道自己應該要做些什麼。
追根究底來說,我認為這狀況其實代表教學設計的收斂階段出了問題。
通常我們會利用發散思考的方式,羅列出特定領域中所需要應用的主題。
例如我們將議題設定為一個成功的廚師需要哪些技能,你可能立刻就可以列出學員需要學習刀工、肉品分切、香草調味...很多很多的技能主題,因而擴展出一系列的課程產品線。
這個產品線是廣泛、星羅棋布的,豐富的主題內容不只是想成為廚師的學員,許多想要學廚藝的家庭主婦也許看到主題都會立刻想要報名購課。
但一但我們將主題限縮至「日料職人培訓班」,那這麼廣泛的主題領域就會出現問題。
愛吃的你一定知道,日本料理中較少香草、香料的應用,假設想成為日本料理職人學生將時間花費在該主題的學習上,短期內將排擠他對於與日料更相關主題技能的學習。
而且衍生出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一位成功的日本料理職人,真的只要會做菜嗎?
以上只是簡單舉例,但這例子提供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一件事,就是
「學習目標的設定是十分重要的議題」
學習目標不夠清晰,無法對學員必備的知識、課前的進修進行規範,導致的結果就是學員程度參差不齊。
這樣狀況對於教學者的士氣以及學員的學習體驗都會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
設定目標絕對是第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但這個目標絕對不能只是像「我要成為法餐廚師」這種僅用名詞代表抽象的描述。
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必須包含三個元素:角色、情境、時間
接著,捕捉學習目標描述中的關鍵字進行主題方向劃分,然後排列出學習的優先順序。像是這案例中我們大概可以畫分出「法餐」、「自媒體」與「開餐廳」這幾個主題方向,可以簡單對應出產品>個人品牌>創業經營的先後順序,然後開始規劃學習地圖囉。
定義主題方向後即可開始思考該方向需要學習的技能主題,像是法餐除了餐飲學校畢業生已經會的基本廚房技巧外,他還需要進修哪些廚藝技能、知識?而為了銜接後面開餐廳的目標,品牌、管理學的概念是否也要導入呢?
這裡你將再次經歷發想、收斂的的歷程,不過清楚的學習目標可以幫助你做更精確的收斂。
對於一個充滿理想的課程企劃,內心難免有很多課程想開,而初創教學機構也許因系統尚未建置,所以不會有太多的限制,讓課程的主題變得有些發散。
如果想要透過一個活動驗證先前所有的課程,那必須在這活動企劃後,回頭對於學員的先備知識進行確認,並做到補足缺乏主題與刪減不必要內容,才能讓活動順利接上。
如果你有任何製作課程方面的問題想要聊聊,請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