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1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筆記] 文字之外⋯|Podcast 創作經驗記錄

文前碎碎唸

自從開始寫作以來,我都是以「雜貨型」自稱,不僅是因為我的寫作內容沒有固定的主題與方向,也是因為我使用的媒介,也不限於文字。

在影音部分,我過去也曾嘗試過影片剪接等形式,不過要說真正有規畫的創作,應該也就只有 Podcast 了。

其實,對於自己錄製節目的想法,已經存在心中許久了,只是當時讓我萌生心願的平台,早在我認識他之前就已不幸消逝,最後也只能暫且擱置。

直道近年,世界因為疫情影響而改變了運作模式,台灣的 Podcast 市場似乎也趁勢崛起,新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我也在此時再度燃起了這個埋藏多年的火種。


雖然目前節目礙於某些原因還處於停更狀態,但還是來分享一下當初建立節目的經歷吧。


團隊或獨扛

在心生開設節目的念頭後,我首先考慮的,是要以怎樣的形式來呈現,過去聽過許多的 Podcast 節目,除了有像是說書般的單人獨白外,也有不少採用多人討論或是來賓訪談來進行的。

其中單人形式,雖然可以免去與夥伴或訪談對象的磨合過渡,及時間差問題,但相對的,節目整體過程的推進,以及聽眾聆聽的熱度,都必須靠自己來維持。

再加上 Podcast 畢竟是預錄好的,無法即時的進行互動,因此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像是授課般的枯燥窘境。

而另一方面,多人形式的節目,除了可以藉由自然對話的拋接、互補來維持整體節奏,也能藉由討論互動,在同一集中納入不同面向的觀點,讓整體的內容更豐富,感覺上應該是比較容易上手的形式。

此時才知,人脈,真的很重要…

但遺憾的是我的人脈不廣,在社交方面又是屬於特別邊緣的類型,因此很顯然這條路是走不通的,看來單人扛,是我眼前唯一能選擇的形式了。


該說些什麼

好不容易跨出一步,卻又馬上遇到最大的檻,雖然已經決定好了呈現形式,但最重要的內容卻遲遲無法定調。

以我的能力,能為聽眾提供什麼?能達成什麼程度?又怎麼創造讓人來聽的理由?

這些問題一直在腦袋裡盤旋著,畢竟過去我沒有主持的經驗,而自身的專長,也並不是能夠透過單純聲音來分享的,勢必得另尋適合的主題來做分享。

在節目成型前,我嘗試思索過不同內容的可能性,其中也曾參考過自己喜歡的節目,同時也不得不捨棄一些自知難以實踐的內容。

而最終,我反而是在文字的創作中找到了答案。

其實在構思節目方向的同時,也正好是我初入寫作圈子之時,而在發表幾篇作品後,我突然意識到,何不將節目與部份的寫作主題結合呢?


於是,我建立了《人生他不熟》的節目專題,撰寫口播稿的同時,也正式開始進行錄音的準備。


一二開麥

如此一來,節目的基楚就成型了,接著就是要著手進行錄音的準備。

場地方面,由於是在疫情期間,加上又是嘗試性質的個人小台,因此不用說去租借專門的錄音室了,於是夜裡安靜的宿舍,便成為了我最理想的錄製環境。

再來是聲音創作不可或缺的麥克風,其實這部的選擇,真的完全取決於自己喜歡的聲音效果、錄製的環境、配套設備的完整度等因素。

說白了,就是很難藉由單一經驗的驗證來下定論,因此這部分,我僅以自己選擇的方式供做參考。


[收音種類]

一般基礎的麥克風種類,可分為電容式以及動圈式兩種,其中前者的收音較為敏感,容易將環境雜音一起收錄。

而由於我是直接在普通的房間錄製,所以選擇了動圈式作為主要選擇條件。

[設備連接]

接著是與錄音器材的連接方式,如果是直接使用電腦來錄製的話,常見的 USB 麥克風當然是最便利的選擇。

但如果是較進階的聲音玩家,或是有多支麥克風同時錄製需求的話,便可得考慮具有 XLR 介面的型號,並搭配額外的錄音介面進行控制。

而這部分,我是選擇以 USB 為主,XLR 則為加分選項。

總結上面兩個主要考量方向,以及價格等因素,最終我選擇了這隻鐵三角的 ATR2100X 麥克風。

他的主要優點除了是動圈式之外,還同時具有 USB 以及 XLR 兩種連接方式,同時兼顧了便利性,以及未來的擴充性。

再加上本身就具有一個 3.5 mm 耳機音源跟獨立開關,在監聽及控制上也較為方便。


不過說起硬體,我個人除了麥克風有稍作研究與挑選之外,其餘皆是使用手邊既有的設備來達成,應該也能算低成本的製作了吧。

總之,最終我就是使用如照片中,一隻麥克風、一隻手機以及一副耳機的組合,來完成錄音與剪輯的(手機僅為示意,當時是以淘汰的較舊機型完成)。

如果是跟我一樣的 Apple 使用者,就可以很方便在隨附的 GarageBand 應用中,完成幾乎所有的基本處理。

而如果是使用電腦錄製編輯的話,也有 Audacity 這套跨平台之支援的免費工具可以使用。


表面功夫

最後,當內容錄製完成之後,當然還是要妝點一下外表,幫自己的節目製作一個獨特的主題封面。

雖然僅僅是一張 1400x1400 的方形圖片,但這個封面就像是節目的招牌,會在各大上架平台上展示,也可能會是許多聽眾接觸你節目的第一步。

因此在視覺設計上也絕不能太過馬虎,這樣才能讓人在茫茫節目海中,更容易被你的作品所吸引。

而對於我自己節目封面的設計,我不敢說太有自信,雖然我平時就有進行少量的繪圖創作,但仍不到能夠與人相比的程度。

幸運的是,現在其實已經有不少便利的工具,讓創作者們就算對設計這個領域不大熟悉,也能輕易完成不錯的成品。

這裡我要推薦的工具,應該與不少人相同,是這套款名為 Canva 的設計 APP。

雖然其中有部分功能還是需要訂閱進階版才能使用,但其實只要基礎功能即可完成。

而我的節目封面,即是使用他的編輯工具,配合自己的手繪 Logo 製作的。


節目的家

當一切剪接與包裝都準備就緒後,最後就來到幫自己節目找個舒適家的時候了,也就是要選擇管理節目的 Hosting 平台,這樣才能正式將節目上架。

而我因為在疫情時,幸運的有申請到由 Firstory 平台限時推出的免費特殊方案才開始使用,而在正式建立自己的節目後,也覺得整體的感覺還蠻流暢及便利的。

尤其是自動化在各大收聽平台的上架功能,可以免去一一申請的時間,也能在單一介面上看到所有已上架的連結網址。

不過可惜的是,就在約一年前,平台官方決定將手機版 APP 中原有的節目製作與上架功能,連帶收聽功能一併移除,並與創作者專用的節目儀表板合併後,就沒有再針對 APP 版本進行更新了。

而現在要進行相關的操作,也都只能透過網頁來進行,雖然不到完全不便,但依然還是希望能將收聽功能以及 IOS 上的節目狀態小工具加回來。

這樣對於單純想發掘新節目,或是隨時掌握節目狀態的創作者來書,也能有更便利的選擇。


停滯與改變

雖然歷經多年後,終於著手建立了自己已的節目而,但近期還是因為諸多原因而暫時「歇業」了。

不過原因並不是因為主題無法持續,或是沒有新的東西可以分享,相反的,我甚至已安排好數集的標題與方向了。

最主要的阻礙,其實是我無法移出完整的時間來做詳細的資料統整。

因為我目前節目內容,除了部分為創作的朗讀外,大多是個人針對特定議題的想法分享,因此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至少自己要有全盤的了解後,再做出評論或反思。

也因為這樣的堅持,導致在彙整資料時,常常只要一有些許不確定性,就不敢妄下定論,所以才導致遲遲無法完工。

不過也或許,過度懷疑與猶豫不決,也是我在創作這條路上,最需要改正的點之一吧?


補充資料

而在最後,我也分享一些在 Podcast 創作過程中所找到的一些實用資源。


結語

這次分享的就先到這裡,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到我的節目參觀一下。

雖然沒有信心能在短期內復更,但還是會努力浮出水面的!


最後,人生還是有許多令人不熟悉的事物要去發覺,那麼大家下次見囉。


《全文。終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偽命名培養體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