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邊被誘導式推銷,購買的美容課程與保養品可以解約退費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經驗,在逛夜市、大賣場的時候被美容業者藉由填寫問卷、贈送保養品的方式拉到營業場所,誘導消費者嘗試低額度的護膚體驗,並在後續透過話術讓消費者購買、並親自拆封數萬至十多萬的美容產品。

這種業者利用消費者欠缺心理準備,主動到消費者的住居所、工作場所或其他公共場所促銷產品所訂立的契約,稱為「訪問交易」,按《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規定,消費者得於收受商品或接受服務後七日內,以退回商品或書面通知的方式解除契約,「無須說明理由及負擔任何費用或對價」。如果業者未盡告知義務,這七日的「猶豫期間」將自業者告知消費者的次日開始起算,但以不超過四個月為限。

然而實務上不少美容業者在與消費者訂立契約時,會將大部分的價金轉嫁到產品上,並在締約的過程中誘導消費者「自行」開拆這些美容產品,藉此規避衛福部公告的「瘦身美容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及不得記載事項」,有些業者甚至會在消費者表達希望解約退貨時,用話術誘使消費者簽下和解書,促使消費者後續難以索還其所支付的價金。

2020年衛服部修改「瘦身美容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及不得記載事項」,明文規定因訂立美容契約而獲得贈送的商品,總價值不得超過總費用的20%,在契約終止或解除時,業者不得向消費者請求返還贈品,也不得向消費者主張應自返還的費用中扣除贈品的價額;此外,如果以購買產品贈送美容服務的契約,所贈送的美容服務若未載明金額或低於總費用50%,其服務費視為總費用的50%。

切記!在面對這些業務推銷時務必詳閱契約內容,謹慎思考這些產品與服務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需求,若未有消費意願又不慎在業者的話術下簽署美容契約與融資借貸,應在七日內透過雙掛號郵寄、存證信函或其他可留存訊息的書面形式通知業者,行使解除權,同時向地方政府的消費者服務中心進行申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數位房仲 Tsùn Sîng|地產﹍法律﹊文化的沙龍
2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篇文將提供幾種有效作法來處理!並告訴你當你或者身邊朋友有遇到一些化妝品的惡性推銷,導致在不情願、沒有弄清楚狀況的情況下,購入了幾千、幾萬元不等的非常昂貴保養品或做臉服務。有什麼法律依據可以參考,透過這些法律的保障,我們其實是可以透過非常有正當性的方式要求對方退款喔!
Thumbnail
本篇文將提供幾種有效作法來處理!並告訴你當你或者身邊朋友有遇到一些化妝品的惡性推銷,導致在不情願、沒有弄清楚狀況的情況下,購入了幾千、幾萬元不等的非常昂貴保養品或做臉服務。有什麼法律依據可以參考,透過這些法律的保障,我們其實是可以透過非常有正當性的方式要求對方退款喔!
Thumbnail
法律明文規定直銷商隨時可以請求退貨退款,但未明定直銷公司的終止或解除契約的相關權利,故本文探討直銷公司的相關權義。
Thumbnail
法律明文規定直銷商隨時可以請求退貨退款,但未明定直銷公司的終止或解除契約的相關權利,故本文探討直銷公司的相關權義。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內容是關於「愛妮雅」化妝品品牌因為強迫推銷、及其他不當銷售行為,遭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新台幣2500萬元 。公平交易委員會指出:這家化妝品公司經常以疲勞轟炸、假攔路人填問卷行強迫推銷之實,或是先以可提供免費的做臉體驗吸引消費者體驗,再趁消費者做臉做到一半的時候,以推銷、遊說的方式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內容是關於「愛妮雅」化妝品品牌因為強迫推銷、及其他不當銷售行為,遭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新台幣2500萬元 。公平交易委員會指出:這家化妝品公司經常以疲勞轟炸、假攔路人填問卷行強迫推銷之實,或是先以可提供免費的做臉體驗吸引消費者體驗,再趁消費者做臉做到一半的時候,以推銷、遊說的方式
Thumbnail
不取貨付款賣家第一反應想提告的罪通常是「詐欺罪」或「毀損罪」,由於這兩個罪都不懲罰過失犯,所以在確定告得成或告不成以前,必須要釐清是否為「蓄意」。簡單來說,我們一般在日常中難免會弄壞別人的東西,但由於並非故意,所以不會構成毀損罪。
Thumbnail
不取貨付款賣家第一反應想提告的罪通常是「詐欺罪」或「毀損罪」,由於這兩個罪都不懲罰過失犯,所以在確定告得成或告不成以前,必須要釐清是否為「蓄意」。簡單來說,我們一般在日常中難免會弄壞別人的東西,但由於並非故意,所以不會構成毀損罪。
Thumbnail
近期有民眾收到疑似「賣家」的法務或是客服通知民眾「因消費者網購未取貨導致店家損失,若不賠償就要控告消費者惡意拒收」,其實這是最新型態的詐騙手法,到底網購未取貨有沒有關係?消保官怎麼說?一次為你解答!
Thumbnail
近期有民眾收到疑似「賣家」的法務或是客服通知民眾「因消費者網購未取貨導致店家損失,若不賠償就要控告消費者惡意拒收」,其實這是最新型態的詐騙手法,到底網購未取貨有沒有關係?消保官怎麼說?一次為你解答!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網路購物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是購買時尚服飾、電子產品,或是日用品,線上購物的便利性與多樣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然而,就在你以為一切順利的時候,可能會遇上一個讓你頭痛的問題:收到的商品竟然是假貨! 買到假貨是許多網購族的噩夢,不僅令人感到被欺騙,更可能造成經濟上的損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網路購物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是購買時尚服飾、電子產品,或是日用品,線上購物的便利性與多樣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然而,就在你以為一切順利的時候,可能會遇上一個讓你頭痛的問題:收到的商品竟然是假貨! 買到假貨是許多網購族的噩夢,不僅令人感到被欺騙,更可能造成經濟上的損
Thumbnail
身為日本代購常客,接續上一篇《代購潮又起!經營代購一定要懂的智慧財產權》,這次再來談談消費者常有的疑問:代購店家公告「除非商品有重大瑕疵,否則只是有色差、線頭或尺寸不合的商品,不得退貨」,可以嗎? 首先,代購作為網購的一種態樣,當然屬於消費者保護法定義下的「通訊交易」,而有適用「七日鑑賞期」的空間。
Thumbnail
身為日本代購常客,接續上一篇《代購潮又起!經營代購一定要懂的智慧財產權》,這次再來談談消費者常有的疑問:代購店家公告「除非商品有重大瑕疵,否則只是有色差、線頭或尺寸不合的商品,不得退貨」,可以嗎? 首先,代購作為網購的一種態樣,當然屬於消費者保護法定義下的「通訊交易」,而有適用「七日鑑賞期」的空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