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麵包店

    『是咖啡叔叔。』

    市場外圍有間麵包店,裡面賣著台式馬卡龍、麵茶、肉鬆麵包和幾些傳統口味的麵包,也是我在開店初期常常補充熱量的地方之一。以前遇到客人帶外國朋友來到此處,如果有個閒情雅致可能就去買包麵茶和台卡龍進行一場台式下午茶,拼拼湊湊的把時間填滿。

    原來麵茶很像他們的嬰兒食品,不過這也是我們的嬰兒食品,不同文化間的相似處有了交疊,大家就開始討論小時候會吃些什麼食物,還有吃了那些非食物的東西。或許一陣腹瀉和送醫,不過現在還坐在這兒聊天打哈哈,配幾口台卡龍想像他們家鄉的味道,不是那樣酥脆而是鬆軟,裡頭的奶油也不太濃郁,是一種模仿不成反而開創出自己道路的成果。

    咖啡對他們而言是熟悉的一項飲品,但他們熟悉的是義式咖啡,幾年前這種單品咖啡還只流行於亞洲,隨著歐美的大賽和精品咖啡的崛起才逐漸走進他們的生活和文化,友人問外國朋友有沒有喝咖啡,等我煮好上桌的時候外國朋友就問有沒有牛奶了。單品咖啡對幾年前的他們是陌生的飲料,熟悉的字到異鄉卻要重新學習,不過至少這裡還掛著咖啡館的名字,還可以讓他們回到咖啡館裡頭開始聊天盡情發表對市場與咖啡的個人意見,自由。

    有時候整個下午沒人,想說晚餐就靠著一碗麵茶渡過,這時候“萬惡”的鄰居湊巧煎起香腸,這傳統到不行的食物就是可以在聞到一點香氣就可以把餐桌靠著想像補足,於是白色的剝皮蒜頭、切片小黃瓜、剖開的米腸逐一浮出想像。這一下去麵茶就不夠果腹,拼拼湊湊拿著剛結帳的咖啡錢走去外面買個肉製品湊合,或是增添個肉鬆麵包然後就等到下班。

    台卡龍是後來生意稍微有起色之後才能夠買的下午小點心,微微酥脆的邊緣、鬆軟的餡心和奶油,後來吃過稍微正版的馬卡龍之後才能比對這些差異性,直到現在都會偶爾想起台卡龍的味道,不過隨著飲食文化的變遷這些台卡龍也逐漸退休了。

    麵包店媳婦的肚子正在發酵一天一天一月一月的膨脹,麵包店的器材卻越來越少,當然不是因為要變賣家產才能夠養兒育女,直到媳婦的肚子蹦出孫子的時候,麵包店就正式宣告退休啦!原本擺放麵包的區域放張嬰兒床,櫃檯裡的老闆變成爺爺和奶奶開始含飴弄孫,雖然還會做些節氣用的餅,不過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和奶奶一起看車車,看看隔壁的阿嬤還有走走市場。

    『帥哥,生意不錯喔。』

    除了早餐店會這樣叫我之外大概就是麵包店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市場十年,從陌生的鄰居到熟悉,這是我的觀點。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方大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