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Oppenheimer|加點辛波絲卡再加點坂本龍一


    Such a sci-biography with philosophy critics. 科學跟藝術的融合。

    奧本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諾蘭的劇本威力

    我很喜歡電影裡把物理視覺化的處理。我也沒有想過粒子可以如此簡單直接粗暴地在大銀幕上呈現 -感覺太像在物理課堂或在看什麼sciecne fiction。但這幾幕在電影中的處理十分巧妙 -用交錯的剪接及對白使這個動畫出來的時間仍不感覺到乏味或在課堂上。這時配上的弦樂 -一把琴,渲染整個情緒。我特別喜歡這邊使用的中提琴。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的音樂更有一種沉寂但又比大提琴活潑一點點。中提琴的音色,在我聽來,特別有一種不確定性 -就每次在聽中提琴時也會覺得音和音之間是糾纏不清的,顯然出粒子相亙糾纏中的「力」- bonding。我私心真的覺得弦樂跟粒子那些很襯。雖然說聲音都是透過空氣中的粒子震動而成,聲音本身已經是粒子震動的結果。但這邊我覺得弦樂更明顯的是拉扯來回之後的餘震,令人更感覺到粒子如何在弦上跳動,更明顯。

    我為所有的偶然向必然致歉 - 辛波絲卡


    在剪奧本的影片時(可惜整個backup 也壞掉了)一直想起辛波絲卡的《在一顆小星星底下》,為這世間所有巧合及必然感到毛骨悚然—所有的因果關係像是一場棋局,上帝之手佈好了局,只剩我們自己走進局,成就一切已經暗暗計算好的必然。所有的巧合和必然,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It isn’t a new weapon, it is a new world 


    核彈的誕生是一個必然的事,由其是我們回看這一段歷史時,差別就可能是遲早或是那一國研發。而這個新武器,就如一個chain reaction 一樣,一發不可收拾:由粒子啟動了一個新世界的誕生。而「人」,其實什麼都阻止不到。


    一切都是命。這是我看完電影的感覺。不管是粒子如何運作,我們如何掙扎,這個世界還是這樣運轉;在這個宇宙死亡時,我們所有的一切終歸化無。自身的存在好像不再有意義,或,我想不到有什麼意義,因為最後也只是虛無。我覺得這或許不是諾蘭想要帶出的本意,這一切只是我把我無處安放的存在主義傾注到一套無辜的電影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