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本海默》談黑洞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相遇,很喜歡片中的一句話:自然反應著思考的結構

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相遇,很喜歡片中的一句話:自然反應著思考的結構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959年Strauss的國會聽證會。更刻畫科學家身份外,奧本海默的愛情觀、婚後生兒育女的家庭生活、與其支持共產黨的政治傾向,甚至從原先支持發展原子彈到二戰後反對研究氫彈的立場(後因克服技術困難又轉為支持),體現「原子彈之父」人性的一面。


  科學家到底是為研究而研究還是為政治而研究?奧本海默原先研究的問題意識是探討「恆星滅亡後的世界會變得如何?」那是觀測不到而僅能靠理論推導的,因為恆星滅亡,重力坍塌後形成黑洞,四周光線(空間、時間)都將被黑洞影響。然而,為何從研究恆星滅亡到研究原子彈?


  「每消耗一盎司的物質,黑洞就可以產生超過核融合與核分裂反應十倍以上的能量,光是核融合與核分裂,就可以造就出太陽的光芒與氫彈爆炸。」—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1923—2020)正因為黑洞具有巨大的能量(核融合與核分裂)、毀滅性的能量,如同原子彈。故奧本海默研究原子彈,一方面實踐自己的理論,另一方面在二戰的背景下加速研究進展並作為談判的武器。


  作為物理理論科學家,奧本海默被選為曼哈頓計劃中,負責研發核彈的「羅沙拉摩斯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之領導;統合物理、化學、數學、冶金學、軍械和工程學等專業及人才。因為是軍事機密,每個科學家需嚴守分權分責管理,彼此不清楚對方的研究進度與內容,而僅有少數將領或領導,如奧本海默,才可一窺全貌。此跨專業的整合與管理能力,或許與奧本海默早年在哈佛求學經驗有關;除了主修的化學,哈佛要求科學學生亦需修讀歷史、文學、哲學和數學。


  學科的概念,是近代大學設立後才出現的。在更早之前,學科之間如同哲學般是互通的、融貫的,如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同時是一名數學家;萊布尼茲亦是一位哲學與科學的通才。奧本海默對於學科的立場,同樣認為學科之間並非封閉、對立,而是開放、對話的。此立場體現於二戰後,奧本海默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時,該研究院除了聚集各科學學科中頂尖的人才外,奧本海默還設立了人文學科的研究員職位。然而,卻遭到部分數學教授的不滿,認為研究院應該是個只做純科學研究的場所。奧本海默事後覺得自己作為院長的一大失敗,就是沒能讓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學者們和睦相處。


  曾參與羅沙拉摩斯實驗室的物理學家維克托・魏斯科普夫(Victor Frederick Weisskopf, 1908—2002)表示:「奧本海默是真真正正地領導著這些理論和實驗上的研究。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他能夠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理解任何課題的要點。在工作上的每一部分,他都能夠掌握最重要的細節。他不是坐在領導辦公室中指手畫腳,而是在心身上都親臨每一個決定性環節。每當測量出新的現象,他都會出現在實驗室裡;每當構思出新的主意,他都會出現在研討室裡。倒不是他提出了多少主意和建議,而是他全始全終的參與,這使得我們每個人都親身感覺到直接的參與感,也使得整個實驗室都一直充斥著熱情和挑戰的獨特氣息。」


  奧本海默的管理組織能力由此可見;抓大放小的管理,並非僅知道重要而忽略細節的管理,而是在系統性的理解所有細節、課題後,能夠抓出重要環節、見微知著,並且讓每個人才都能適得其所的發揮所長。如片中「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Teller Ede, 1908—2003)認為與其研究核彈不如直接研究更強大的氫彈,泰勒被迫研究自己不感興趣的項目,又離不開受管制的羅沙拉摩斯,最後奧本海默答應每週一小時單獨和泰勒討論他的研究。


  「若你想像自己落入黑洞中,你對時間與空間的感受,將會與從外界觀察你之人的時間空間感受有所不同。當你覺得自己平順且毫無減速地落入黑洞之際,外界觀察者則是看到你在黑洞的視界中停住,並永遠保持自由落體的狀態。」—弗里曼.戴森。


  奧本海默的人生如同黑洞,或者說人生都如同黑洞,旁人與身歷其中感受各異;旁人所看見的奧本海默是原子彈之父、恩里科·費米獎得主、甚至是共產黨員、蘇俄間諜等。然而,走在科學前沿的奧本海默,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看見了什麼;如同孔恩提出的「典範移轉」,奧本海默看見了常人看不見的典範、新的世界,隨著科技的發展、冷戰的結束、新冷戰的開始(中美貿易戰),逐漸為後人所理解;如同梵谷的繪畫在其死後才為世人所見。隨著中國的崛起,世界兩大強權卻逐漸敵對,若奧本海默在世,應會支持開放與對話,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惟有分享彼此的技術與知識,人類才能持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資源效益最大化(如共同建造太空站),共同看見人類的進步。

《反叛的科學家》:身為科學家、管理者及詩人的奧本海默

2023/7/31

avatar-img
51會員
584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本片描述某天閃電俠突然發現,自己能夠超越光速,便試圖回到過去,改變母親被殺的事實。然而,想回到過去改變現在,其所改變的不只是現在,而是過去、現在及未來。於是,閃電俠改變了母親被殺的事實,卻來到有兩個閃電俠存在的世界。然而,為何兩個閃電俠可以同時存在,又可相互接觸?或不同世界為何可以同時存
  本片描述家庭主婦篤子(天海祐希 飾)為了存四千萬円(日圓)的養老金,連包包破了都捨不得買一個新的,在好不容易存七百多萬円時,公公突然過世。為了辦一場風光的告別式,身為長子的丈夫(松重豐 飾)承擔了四百萬円的喪葬費。不久女兒突然先有後婚,婚理費要三百萬円,丈夫則因為公司倒閉,連退休金也沒了
  本劇描寫總統大選倒數十個月到投票當選日,背後政治幕僚的工作,並以「文宣部」之日常為要角,一方面,從中窺見文宣部的工作內容、基層黨工與黨的關係、黨的組織應變能力。另一方面,很寫實的反應台灣選舉制度的問題,即選的是受歡迎的人,而非有能力的人。只要「人設」政治正確(支持環保、廢死、多元成家等)
  我認為有兩種版本的結局,一種是模仿成功的結局,一種是模仿失敗的結局。前者以第九集為結尾,即身為司法正義的檢察官郭曉其(吳慷仁 飾),在苦無一擊斃命證據下,動用私刑槍殺兇手,自己淪為惡的模仿者。後者則同既定的劇本,於第十集完結,同郭曉其初任檢察官時說的:「依法處置、將犯人繩之以法。」以理性
  「你知道這社會上,有多少比例的好人?有多少比例的壞人?」   片中認為社會上只有10%是好人,10%是壞人,80%則是不好也不壞。多數人都是那80%不好也不壞的人;即偶爾闖紅燈、違停、不禮讓行人,遊走法律邊緣,卻不至於十惡不赦的人。   黑的教育(Bad Education)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本片描述某天閃電俠突然發現,自己能夠超越光速,便試圖回到過去,改變母親被殺的事實。然而,想回到過去改變現在,其所改變的不只是現在,而是過去、現在及未來。於是,閃電俠改變了母親被殺的事實,卻來到有兩個閃電俠存在的世界。然而,為何兩個閃電俠可以同時存在,又可相互接觸?或不同世界為何可以同時存
  本片描述家庭主婦篤子(天海祐希 飾)為了存四千萬円(日圓)的養老金,連包包破了都捨不得買一個新的,在好不容易存七百多萬円時,公公突然過世。為了辦一場風光的告別式,身為長子的丈夫(松重豐 飾)承擔了四百萬円的喪葬費。不久女兒突然先有後婚,婚理費要三百萬円,丈夫則因為公司倒閉,連退休金也沒了
  本劇描寫總統大選倒數十個月到投票當選日,背後政治幕僚的工作,並以「文宣部」之日常為要角,一方面,從中窺見文宣部的工作內容、基層黨工與黨的關係、黨的組織應變能力。另一方面,很寫實的反應台灣選舉制度的問題,即選的是受歡迎的人,而非有能力的人。只要「人設」政治正確(支持環保、廢死、多元成家等)
  我認為有兩種版本的結局,一種是模仿成功的結局,一種是模仿失敗的結局。前者以第九集為結尾,即身為司法正義的檢察官郭曉其(吳慷仁 飾),在苦無一擊斃命證據下,動用私刑槍殺兇手,自己淪為惡的模仿者。後者則同既定的劇本,於第十集完結,同郭曉其初任檢察官時說的:「依法處置、將犯人繩之以法。」以理性
  「你知道這社會上,有多少比例的好人?有多少比例的壞人?」   片中認為社會上只有10%是好人,10%是壞人,80%則是不好也不壞。多數人都是那80%不好也不壞的人;即偶爾闖紅燈、違停、不禮讓行人,遊走法律邊緣,卻不至於十惡不赦的人。   黑的教育(Bad Education)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本以為,面對戰爭危機,各國總會動作加快些吧?的確有,加快替自己單位謀取資源的速度,美國還有左派議員威脅要更多預算去推包裹法案哩,看有多少左翼媒體願意報導,要不是戰況危急,民主黨也知道不能這樣搞,天曉得烏克蘭頭一個月會發生什麼慘況。
本篇文章透過奧斯卡入圍動畫《腦筋急轉彎》,探討如何在親子教育中幫助孩子理解與管理情緒。我們可以透過命名情緒、接納與討論、示範健康表達等方式,引導孩子發展正向的情緒觀念,讓他們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
Thumbnail
分析奧本海默的幽默風格、政治鬥爭的影響,以及其在面對道德抉擇時的內心掙扎。奧本海默的天才與自我定位引起了周圍人的誤解,文章亦探討人與人之間思維方式的本質差異。整體而言,此文以奧本海默的角色為核心,映射了人性的複雜與社會對個體的影響。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隨筆,資本之道:從孫子兵法到奧地利經濟學派,看透資本本質的迂迴手段 金融市場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在閱讀「資本之道」時我發現了成功的投資其實不單單聚焦於報酬,而是你如何面對風險,透過耐心與冷靜找出自己投資平衡點。 這是一本結合經濟學與道家哲學的投資哲學經典,透過「無為而治」與「順勢而為」為核心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3)    淨空法師講述 在前,我們聽到有人說,愛因斯坦附體,懺悔。告訴我們,他發明原子彈,他現在住在哪裡?住在核爆地獄。從前沒有啊,這他發明的啊,這個地獄他發明的。他在裡頭,告訴我們這個狀況,那個核彈在地獄裡頭,一個接著一個爆,這個爆完了,身體化成微塵了,身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1)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的大地獄非常恐怖,這是最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的這個人,在我們中國附體,把他在地獄的狀況說出來,警告大家。這個人做科學研究,發現原子在分裂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能量。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美國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同時,德國希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本以為,面對戰爭危機,各國總會動作加快些吧?的確有,加快替自己單位謀取資源的速度,美國還有左派議員威脅要更多預算去推包裹法案哩,看有多少左翼媒體願意報導,要不是戰況危急,民主黨也知道不能這樣搞,天曉得烏克蘭頭一個月會發生什麼慘況。
本篇文章透過奧斯卡入圍動畫《腦筋急轉彎》,探討如何在親子教育中幫助孩子理解與管理情緒。我們可以透過命名情緒、接納與討論、示範健康表達等方式,引導孩子發展正向的情緒觀念,讓他們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
Thumbnail
分析奧本海默的幽默風格、政治鬥爭的影響,以及其在面對道德抉擇時的內心掙扎。奧本海默的天才與自我定位引起了周圍人的誤解,文章亦探討人與人之間思維方式的本質差異。整體而言,此文以奧本海默的角色為核心,映射了人性的複雜與社會對個體的影響。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隨筆,資本之道:從孫子兵法到奧地利經濟學派,看透資本本質的迂迴手段 金融市場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在閱讀「資本之道」時我發現了成功的投資其實不單單聚焦於報酬,而是你如何面對風險,透過耐心與冷靜找出自己投資平衡點。 這是一本結合經濟學與道家哲學的投資哲學經典,透過「無為而治」與「順勢而為」為核心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3)    淨空法師講述 在前,我們聽到有人說,愛因斯坦附體,懺悔。告訴我們,他發明原子彈,他現在住在哪裡?住在核爆地獄。從前沒有啊,這他發明的啊,這個地獄他發明的。他在裡頭,告訴我們這個狀況,那個核彈在地獄裡頭,一個接著一個爆,這個爆完了,身體化成微塵了,身
發明、製造核武的因果報應(1)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的大地獄非常恐怖,這是最近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的這個人,在我們中國附體,把他在地獄的狀況說出來,警告大家。這個人做科學研究,發現原子在分裂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能量。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美國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同時,德國希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