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彰化縣永靖鄉港西村中山路1段451巷2號的『餘三館』,為永靖鄉內大族陳氏之古厝。永靖餘三館陳家祖籍為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塘埔鄉大榕社的客籍人士,第十世祖陳智可自中國渡海來臺,定居於永靖一帶。清光緒10年(1884年)陳有光將舊有的房舍擴建,至光緒17年(1891年)完成餘三館的建築。之所以取名『餘三』,乃紀念祖先創業維艱,此後蔭澤後代『多福、多壽、多子』之意。
餘三館匾額前有門樓一座,其上懸有光緒15年(1889年)立之「餘三館」匾一幅。
日治時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於餘三館內療傷靜養,因而於餘三館前田地,建造一座『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餘三館為典型的客家宅院,正身是七間起,左右護龍各為五間起,中間明間木構架為三通六瓜、雕畫精美。正身廳前有四腳拜亭,以四根木柱為架構,台基高約50公分,與正身台基同高。
進入大門之後,中以矮牆分大埕為內外。正廳外懸『成均進士』匾、『貢元』匾,正廳神龕兩旁有『恩授貢元』、『成均進士』執事牌二對。同治11年(1872年)陳有光興建祖堂,並於隔年因捐納而獲得『貢元』的榮銜。
餘三館的磚牆砌法屬於『斗砌法』,用瓦片堆砌成一長方體,中間灌入糯米漿,等米漿乾後才堆砌下一塊磚牆,費工費時,但砌好的磚牆除十分堅固外,當發生飢荒時,只要將磚牆中的米漿塊取出泡水,即可成為救急食糧。
門樓外有一方池,長約20公尺,寬約5公尺,是創建時就有的古池,日治時期,是神社公園的一部分,其水源來自八堡圳一個分支系統灌溉渠道。左、右外護龍在光復初期改建過,正身後面原本有穀倉或畜舍,另有舊日的佣人房及早期從事染衣、釀酒、醬油的工作房散落其間,不過現今很多已不存在。
餘三館於民國74年(1985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後於民國86年(1997年)指定為縣定古,民國92年(西元2003年)6月完成餘三館的修復。餘三觀開放參觀時間為週二至週五9:00am~8:00pm,內部不少保持著原有建物的痕跡,是很值得前往參訪的歷史古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