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使用的語言

初次見面使用的語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某間前外商公司的最終面試前,知道面試官總經理是新加坡人,但不知道為何明明在台灣面試她卻一開口就說英語。

雖然我比較少接觸新加坡式的英語,但是出於對口音的敏感度,我還是大致可以理解她想表達的,例如:「八仙」就是percent。出於習慣,對方跟我說什麼語言,我只要會那個語言就用那個語言回覆,所以我以為是英文面試。結果面試到一半,總經理突然又開始說起中文,於是我就配合她講中文;但是也許她很習慣中英夾雜(不是外商那種特定詞彙說英語,也不太像晶晶體),所以最後又變成混合中英語的方式進行完面試。

整場面試下來只有一個字,怪。當然,我有被錄取,所以才稱之為前公司,但是這位總經理在跟其他同事提到我跟她的面試時,她說:「Colin是用全英語跟我交談!」但明明就不是,我只是配合她而已,她說什麼語言我就說什麼,見人說人話嘛!

最近我才搞懂當時為什麼會有那種「怪」的感覺。

首先要搞懂一件事,以下是我聽兩位雙母語混血兒提出的:「兩個能用共同第二外語流利溝通的人第一次見面,當下情境所選擇的語言,會讓雙方在之後的交談中習慣使用這個語言。」

所以我當下的潛意識應該是,我已經決定要用英文進行這場面試,為什麼妳要跟我說中文?最後還變成中英夾雜?

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第一次見面,大腦的注意力會放在認識、熟悉彼此,因此會錨定一開始選擇的語言作為思考方式。當我在說英文的時候,我並不是先想著我要說的那句話中文怎麼說,再翻譯成英文,而是直接使用英文思考,邊思考邊說。

所以我那個很「怪」的感覺來自於,我錨定了英語作為我的思考語言,結果卻又被切換成中文思考,接著又是雙語夾雜,這對於我的思考與表達其實會有一定程度的阻礙。

如果可以,我寧願一場舒服的對話,是在選擇一個語言之後就可以順暢地進行。

當然,如果是特定語言測試的面試,就另當別論了。

raw-image



avatar-img
Mr. Colin 的沙龍
38會員
165內容數
外商職場文化與趨勢觀察,分享成長型思維觀點;記錄「男生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保護令申請經過、訴訟對抗《不合理的》最小變動與幼兒從母原則;串連菁英大腦,歡迎加入交流,或贊助支持 Mr. Coli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r. Colin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四月是日商新的會計年度開始的月份 同時新上任的總經理也約了這個月進行個別談話 以下是我要問新總經理的三個問題...
假消息可以定義成兩種: 錯誤資訊 - 例如本質上就是完全錯誤的知識,或者是似是而非充滿混摻、半真半假的訊息。 偽訊息 - 出於特殊或惡劣的目的性,完全捏造、無中生有的內容。 求真這件事 探討的人已經很多了 負責任的人在發布訊息的時候先行審查內容 已經是最底限的要求
這幾天我被一段媒體文章誤導了 以為 Intel 的新任 CEO 對陳立武先生寫給員工的公開信中 並沒有提到要拆分「設計與代工」 然而今天看了幾個分析師和機構的分析 看起來都是針對陳立武先生在上一階段擔任董事期間的策略與當時 CEO 不合 (季辛格主張不拆分)
四月是日商新的會計年度開始的月份 同時新上任的總經理也約了這個月進行個別談話 以下是我要問新總經理的三個問題...
假消息可以定義成兩種: 錯誤資訊 - 例如本質上就是完全錯誤的知識,或者是似是而非充滿混摻、半真半假的訊息。 偽訊息 - 出於特殊或惡劣的目的性,完全捏造、無中生有的內容。 求真這件事 探討的人已經很多了 負責任的人在發布訊息的時候先行審查內容 已經是最底限的要求
這幾天我被一段媒體文章誤導了 以為 Intel 的新任 CEO 對陳立武先生寫給員工的公開信中 並沒有提到要拆分「設計與代工」 然而今天看了幾個分析師和機構的分析 看起來都是針對陳立武先生在上一階段擔任董事期間的策略與當時 CEO 不合 (季辛格主張不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