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6|閱讀時間 ‧ 約 18 分鐘

世界盡頭的國王

火地群島(Tierra del Fuego)位於南美洲最南端,由主島大火地島(Isla Grande de Tierra del Fuego)與鄰近上千座島嶼構成,總面積約73,753平方公里,目前分屬阿根廷、智利兩國,人口約14萬人,95%居住在阿根廷一邊。

raw-image

麥哲倫(Fernão de Magalhães, 1480 – 1521)是第一個來到火地島的歐洲人,他在1520年通過現在的麥哲倫海峽時望見島嶼上煙燧四起,誤以為原住民企圖襲擊他而趕緊離去,實際上那是原住民為了取暖而升起的火頭[1]。麥哲倫原先將此處稱為「煙之地」(Tierra de Humos),後來被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改名「火之地」(Tierra del Fuego),火地島因此得名。往後西班牙雖然宣稱擁有火地島,但直到19世紀初,只有少數探險家或商人造訪火地島,與原住民進行簡單的接觸。 

小獵犬號

1890年版《小獵犬號的航行》插圖,由羅伯特.普里切特繪製(Robert Taylor Pritchett, 1828 - 1907)。

火地島在1826年首度進入歐洲人的視野,一支英國船隊來到巴塔哥尼亞與火地島海岸測量水文,這支隊伍以三桅帆船「小獵犬」號(HMS Beagle)為首,代理艦長羅伯特.費茲羅伊(Robert FitzRoy, 1805 – 1865)中尉[2]率領幾位船員登上火地島南岸探索,然而他們搭乘的小艇卻被原住民雅甘人(Yaghan, Yámana)偷走了。

羅伯特.費茲羅伊,後來官拜海軍中將、紐西蘭總督。

費茲羅伊為了報復,便從部落擄走了四個人(一個成年男人、兩個青少年與一個女孩),並將他們帶回英國「教化」,還允諾會在下次航行時將他們交還。四位「火地島野人」抵達英國的消息造成轟動,連國王威廉四世都親自接見了他們;費茲羅伊為四人[3]取了英文名字,讓他們受洗為基督徒並學習英國的語言文化;除了其中一位少年因接種天花疫苗病逝外,另外三人都在次年小獵犬號二度出航時返回家鄉。

其中一位少年奧倫德利科(O'run-del'lico)取了英文名字傑瑞米.鈕扣(Jeremy Button, 1815 – 1864)被費茲羅伊視為「教化」野蠻人的成果,期待他能夠將文明帶回部落。傑瑞米雖然在部落中教會不少人英語,但他也回歸了原本的生活方式,拒絕再去英國,但仍成為雅甘人與歐洲人之間交流的橋樑。

被費茲羅伊帶到英國的三位雅甘人,中間的少年是傑瑞米,左邊女孩是芙吉雅,右邊的男子則是約克。

火地島原住民雅甘人,攝於1883年。

小獵犬號上除了三位雅甘人之外,還有另外一位客人:22歲的劍橋畢業生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 – 1882)自費登船,跟著小獵犬號前往火地島,以及南美洲、大洋洲各地考察,環遊世界後於1836年回到英國。隨後出版了劃時代的《小獵犬號航海記》(The Voyage of the Beagle)

二度造訪火地島的小獵犬號,由隨船畫家康拉德.馬騰斯(Conrad Martens, 1801 - 1878)所繪。

小獵犬號離開後,雖然來到島上的商人和傳教士增加了一些,兩個鄰國阿根廷和智利繼續為了島嶼的主權鬧得不可開交[4],但這片位於世界盡頭的土地大致上仍維持著安穩的日子,又過了半個世紀。 

火地島淘金熱

1869年,智利最南端、與火地島隔著麥哲倫海峽相望的布倫瑞克半島(Brunswick Peninsula)發現了沙金,半島上唯一的城鎮蓬塔阿雷納斯(Punta Arenas)原本是個船隻補給站兼罪犯流放地,另外有一些來自英格蘭和克羅埃西亞的移民在此飼養綿羊,突然湧入了上千名滿懷發財夢的淘金客,其中不乏曾在加利福尼亞與澳洲活躍的老牌探礦者。

然而布倫瑞克半島的黃金產出十分有限,幾年後便宣告枯竭,正當淘金者們即將散去之際,智利海軍少尉蒙塔內爾(Ramón Serrano Montaner, 1848 – 1936)在火地島西岸也發現了黃金,而且分布更廣、產量更大,淘金者們開始轉移陣地,在麥哲倫海峽周邊建立一系列據點。

1884年9月23日,法國輪船「北極」號(Arctique)在麥哲倫海峽入口、阿根廷與智利邊界的處女岬(Cape Virgenes)擱淺,救援隊在救人之餘又湊巧在附近的潟湖裡發現了沙金,將淘金熱帶入另一波高潮。在這波淘金熱中,一位來自羅馬尼亞的工程師也搭上了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輪船。 

羅馬尼亞探險家

尤利烏斯.波佩爾

尤利烏斯.波佩爾(Julius Popper, 1857 – 1893)是出生於布加勒斯特[5]的猶太人,父親納夫塔利(Naftali Popper)是位記者兼古董商,還經營著一所私立希伯來語學校。小尤利烏斯自幼對建築工程有興趣,然而他父親的學校並未獲得官方承認,無法進入家鄉的工程學院,只得遠赴法國深造。尤利烏斯在法國期間除了工程專業外,也展現了對民族學、地理學、地質學等領域的興趣以及過人的語言天分,除了母語羅馬尼亞語和意第緒語之外,還能流利使用英、法、德、西、葡五種語言。

波佩爾完成學業後曾在君士坦丁堡和蘇伊士運河工作,也前往亞洲各地旅行;他雖然和羅馬尼亞科學院保持密切聯繫,卻因猶太裔背景而受到歧視,便選擇離鄉背井,前往世界盡頭闖蕩。波佩爾的足跡遍布中東、印度、東亞、西伯利亞、美國和古巴,還曾參與紐奧良和哈瓦那的城市規劃。

手持弓箭的塞爾克南人。

1885年,波佩爾在巴西進行電報建設之際聽聞了火地島淘金熱的消息,便決定啟程前往阿根廷,藉著自己的工程與地質專業說服阿根廷政府投資他的淘金計畫。1886年9月7日,波佩爾帶著一支18人探險隊來到火地島,如願在島上東北邊的聖塞巴斯蒂安灣(San Sebastián Bay)發現金礦;據稱在這次考察時,波佩爾一行人曾遭遇原住民塞爾克南人(Selk'nam, Ona)襲擊,但在探險隊壓倒性的火力之下,手持弓箭的原住民完全不是對手,當場被擊斃七十餘人,只有兩三人逃脫,這起事件也成為淘金者與原住民漫長而血腥衝突中的一筆。

波佩爾的發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造成轟動,他隨即籌組了「南方淘金公司」(Compañía Anónima Lavaderos de Oro del Sur),於1887年底在聖塞巴斯蒂安灣北側的埃爾帕拉莫(El Páramo)沙嘴建立淘金基地。波佩爾的規畫相當完善,這座基地擁有辦公大樓、淘金工廠、工人宿舍、倉庫等設施,他還親自改良淘篩沙金的機器,在全盛時期每天可產出1公斤的黃金。 

正在淘金的工人。

王國的基礎

1887年的火地島地圖,由波佩爾等人所繪。

在黃金的誘惑下,埃爾帕拉莫的規模迅速擴張,除了淘金客與牧人,還有不少背景複雜的冒險家、逃兵、罪犯加入波佩爾的麾下,孳生各種社會問題;而島上除了波佩爾的地盤外,還有不少來自智利、阿根廷的競爭者,以及敵意日漸增長的原住民。

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波佩爾招募了一支武裝,主要由達爾馬提亞(Dalmatia)的牧人移民組成,雖然規模不大,但他們擁有統一的裝備,比起其他殖民地的烏合之眾與武器落後的原住民,波佩爾的勢力已經不容小覷。站穩腳跟後,波佩爾繼續在島上建立新的據點,並探勘鄰近的水域和島嶼,不但侵吞了原住民的領域,也在邊界附近與智利的淘金者爆發衝突。

1888年8月,被驅逐的智利淘金者取得蓬塔阿雷納斯居民駐軍的支持,重返火地島並夷平了波佩爾的卡門.席爾瓦(Carmen Sylva)殖民地。1889年1月,智利人又對波佩爾的貝塔(Beta)殖民地發動攻擊;這回波佩爾決定親上火線,據說他自己領著一群載有假人的馬匹吸引對手的火力,當智利人的子彈打光後,波佩爾的人馬好整以暇地進場,三兩下便將對手收拾乾淨。

雖然挫敗了智利人的威脅,波佩爾的南方淘金公司卻也在這波衝突中元氣大傷,偏遠的火地島物價波動劇烈,他對阿根廷的經濟情勢更缺乏信心,便決定在1889年設置鑄幣廠,用自產的黃金發行鑄有自己姓氏的金幣,僅供殖民地內流通。然而南方淘金公司已經無力回天,仍在當年年底宣告破產,波佩爾大約發行了1,000枚5克金幣與5,000枚1克金幣,在1890年阿根廷陷入經濟危機[6]時,也有少量波佩爾金幣流通到阿根廷本土。

1克(左)與5克(右)波佩爾金幣,可以清楚看到「火地島」、「波佩爾」、「南方淘金公司」等字樣。

除了金幣之外,波佩爾也發行了自己的郵票,同樣僅限火地島內使用,每張面額10分(相當於0.1克黃金,偶爾充作貨幣)。雖然波佩爾辯稱火地島與阿根廷本土郵務聯繫困難,才權宜性的發行郵票,但仍遭到阿根廷政府阻止,只在1891年上半少量發行,和波佩爾金幣一樣成為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波佩爾郵票,由阿根廷版畫師魯道佛.蘇庫普(Rudolfo Soukup)繪製。

王國的雄心

波佩爾日益興盛的殖民事業引來地方政府的警覺,阿根廷第一任火地島總督帕斯(Félix Mariano Paz, 1859 – 1904)於1884年上任時年僅25歲,這位出身政治世家又有軍功加持的年輕總督原本和年齡相仿的波佩爾密切合作,但隨著波佩爾勢力膨脹,開始私設殖民地、發行貨幣、建立武裝時,雙方的矛盾逐漸惡化。波佩爾一方面對帕斯放低姿態,一方面趁著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時對媒體大吐苦水;帕斯雖然對他發起誹謗訴訟,但仍不敵具有政府人脈和輿論支持的波佩爾,只得黯然離職。帕斯的繼任者科爾內羅(Mario Cornero, 1855 – 1939)也在發行郵票和土地分配的問題上與波佩爾對立,最終落得同樣的結局。

頭兩位阿根廷火地島總督帕斯(左)與科爾內羅(右)。

波佩爾深知火地島上的黃金總有一天會被開採殆盡,為了維繫自己的權力不墜,他必須分散風險。1890年,波佩爾向阿根廷政府提出殖民火地島的計畫,從政府手中得到8萬公頃的土地,扣掉留給原住民的25,000公頃,剩下的55,000公頃土地將分配給2千位殖民者。波佩爾的野心還不只如此,他希望在火地島東岸建立一座新城「亞特蘭大」(Atlanta)[7],取代蓬塔阿雷納斯的地位,並藉此向阿根廷政府索求375,000公頃的土地,以及建設電報、運河、港口的投資。

野心的代價

為了強化對殖民地的控制,波佩爾不斷從歐洲招來移民,大多是來自英格蘭和克羅埃西亞的牧羊人;而為了安置這些移民,原住民的存在便成了燙手山芋。

火地群島的原住民大致分成三個族群,南部海岸與合恩角周邊居住著雅甘人,他們的先祖從現在的智利南部遷移至此,以漁獵維生,乘著獨木舟往來於比格海峽(Beagle Channel)附近的水域,他們也是世界最南端的住民,目前尚有1,600位雅甘人存在,但他們獨特的語言已在2022年隨著最後一位使用者逝世而宣告滅亡。

豪什人(Haush, Manek'enk)是火地群島最早的原住民,從巴塔哥尼亞地區遷移而來,但在其他原住民與歐洲殖民者的壓迫下退縮到大火地島東南角,在20世紀初時只剩下數十人,當前可能已經消失。豪什人同樣以狩獵採集維生,但不像雅甘人一樣掌握航海技術,他們的語言同樣在1920年代滅絕。

塞爾克南人同樣來自巴塔哥尼亞,文化習俗與豪什人相近;他們將先到的豪什人驅逐到荒涼的海角,控制了內陸廣闊的獵場,發展成火地島規模最大的族群,全盛時期可能達到數千人。

波佩爾第一次造訪火地島時便與塞爾克南人交過手,十分清楚雙方的實力差距;他以原住民不斷騷擾礦坑和牧場為出兵藉口,對鄰近的塞爾克南部落展開屠殺,將原住民當成獵物般狩獵並留下照片炫耀,這些「戰績」都成了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宣傳的材料。

波佩爾率領淘金者攻擊塞爾克南部落、洗劫戰利品的照片,左上圖中踩在屍體上的人即是波佩爾,這些照片都是戰鬥過後的擺拍。

除了作風高調的波佩爾之外,當時島上的各路殖民者也都在幹一樣的事,甚至還訂下了一個人頭一英鎊的價碼,比波佩爾有過之而無不及。塞爾克南人在淘金潮開始前大約有4千人口,到1910年代時僅剩不到500人,大多死於屠殺或疾病,少部分淪為牧場的工人,還有一些被傳教士遷移到智利的道森島(Isla Dawson),但他們最終仍被驅逐,傳統的部落文化更被摧毀殆盡,後被追認為「塞爾克南種族滅絕」(Selk'nam Genocide)。

盛極而衰

波佩爾的野心似乎不止於火地島,他在1891年之後將金礦的業務交給弟弟馬克西姆(Maxim Popper)管理後,自己投身地圖測繪工作。除了繪製火地島的詳細地圖,並為島上留下一系列羅馬尼亞語地名外,波佩爾也乘船出海,考察了火地島東南海域的水文,他的探索成果也成為往後阿根廷政府對火地島周邊海域的主權聲索基礎。波佩爾的下一個目標是南極,正當他如火如荼的籌備南極探險的同時,卻發現自己又捲入了官司。

1893年4月,和波佩爾針鋒相對的火地島總督科爾內羅被解職,但他們之間的法律糾紛仍在纏鬥;波佩爾對火地島獨裁專斷的統治已引來阿根廷政府疑慮,甚至傳出波佩爾企圖在火地島建立猶太人王國的陰謀論,儘管他本人對這類傳聞嗤之以鼻,聲稱自己是為了阿根廷的國家利益行事,但輿論已不再像當初他扳倒帕斯總督時的一面倒,甚至開始戲稱他是「國王」。

不久,波佩爾也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準備應對訴訟,他對打贏這場官司有信心,還打算藉此為他的殖民與南極探險計畫拉抬聲勢。但所有人都沒料到,意外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1893年6月6日早晨,波佩爾的友人造訪他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圖庫曼街373號(Tucumán 373, Buenos Aries)的住處時,卻發現他倒在自己的臥室內,已經沒了呼吸,隨後趕到的醫師確認波佩爾約在深夜突發心肌梗塞而死,得年36歲。

波佩爾的神秘猝逝又引來另一波陰謀論,他時值壯年,從未有任何隱疾,如此的結局實在令人難以接受,輿論盛傳波佩爾其實死於暗殺,他生前樹敵頗多,從阿根廷政商界、火地島殖民的競爭者,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黑幫都不乏仇人,但所有的質疑都缺乏實證,僅止於臆測。

更耐人尋味的是,波佩爾的遺骨原本由友人阿耶薩(Abel Ayerza, 1861 – 1918)醫師[8]葬於雷科萊塔公墓(La Recoleta)的家族墓地,這處公墓專門安葬阿根廷的社會名流。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猶太社群有意將波佩爾的遺骨遷到當地的猶太人公墓,儘管波佩爾生前和他們關係十分冷淡;阿根廷政府則計劃在火地島首府烏斯懷亞(Ushuaia)為他修築新墓,後因預算不足而作罷。然而波佩爾的遺骨卻不知何時遷出了阿耶薩家族墓地,改葬在雷科萊塔公墓的某處。這一連串事件又衍生出波佩爾的遺骨早被仇敵盜走,以免後人開棺驗屍的謠傳;而他的遺骨是否仍在雷科萊塔公墓中長眠,至今難以確認。 

雷科萊塔公墓,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被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墓地,安葬著阿根廷歷任總統及多位文學家、科學家等名人。(圖片出處)

王國的遺產

波佩爾死後,他在火地島的王國也隨之瓦解。正如波佩爾所料,火地島金礦在他死後不到一年便告枯竭,淘金客迅速散去,只剩下少數牧人留下,殖民地也形同廢棄。正如所有的淘金傳奇一樣,也有波佩爾私下將黃金暗藏在某處的傳聞,當然也沒人能夠找到,反而還造成波佩爾家人的麻煩。

波佩爾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留下了豐富的紀錄,包括大量照片、獨特的金幣與郵票,以及從原住民手中擄掠而來的文物,如今大多收藏在烏斯懷亞的「世界盡頭博物館」(Museo del Fin del Mundo)中,訴說著國王的傳奇與背後的血淚。


[1] 火地島原住民具有耐寒的特殊體質,可以赤身裸體在荒野中露宿,當地夏季平均氣溫攝氏9度,冬季平均攝氏2度。

[2] 原本的艦長史托克斯(Pringle Stokes, 1793 – 1828)在途中因不堪工作壓力而舉槍自殺,費茲羅伊接替了他的職務。

[3] 最年長的男性原名El'leparu,取名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他在一塊形同教堂的巨岩旁被抓住;女孩原名Yok'cushly,取名芙吉雅.籃子(Fuegia Basket, 1821 – 1883),得名於被偷的小艇;年長的男孩原名不詳,取名小船.回憶(Boat Memory),他在英國接種天花疫苗後死於副作用;年幼的男孩O'run-del'lico取名傑瑞米.鈕扣(Jeremy Button),據說費茲羅伊用一枚珍珠鈕扣向他的家人交換他。

[4] 兩國在1881年的《邊界條約》中完成劃界,阿根廷與智利兩國以安地斯山脈及南緯52度為界,火地島則以西經68度34分縱切為二,比格海峽(Beagle Channel,以小獵犬號命名)以南到合恩角的島嶼劃給智利,這道邊界大致沿用至今。

[5] 羅馬尼亞的前身「摩爾達維亞與瓦拉幾亞聯合公國」(United Principalities of Moldavia and Wallachia)在1859年成立,作為土耳其名義上的附庸兼列強之間的緩衝國,1862年更名羅馬尼亞聯合公國,後在1877年正式獨立,1881年升格為王國。

[6] 經濟危機的起因在於英國霸菱銀行(Barings Bank)大量收購阿根廷和烏拉圭的高風險國債,金融泡沫破裂後不但拖垮了南美多國的財政,也在英國和美國引發一波經濟恐慌,史稱「1890年經濟恐慌」(Panic of 1890)或「霸菱危機」(Baring Crisis)。

[7] 大約位於現在的里奧格蘭德(Rio Grande, Tierra del Fuego)。

[8] 這個醫師家族以專精心臟病聞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