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影評:《Barbie 芭比》|如果不知道我是誰,那我又該成為什麼樣子?

沒有人會像芭比一樣完美,除了芭比
Nobody looks like Barbie, except, of course, Barbie.
raw-image

《Barbie 芭比》上映至今累計14 億美金的全球票房,各樣行銷、迷因、粉紅風潮也讓討論度隱隱超越同期上映的《奧本海默》。老實說,當初第一次看到《Barbie 芭比》的預告片時,也沒引起我太大的興趣,直到有次去電影院看到巨型芭比盒覺得太可愛,才決定進電影院觀賞這部電影,沒想到好看程度遠遠超乎我的期待。

在製作方面,《Barbie 芭比》的製作團隊就展現了十足的用心和創意,不僅成功打造了夢幻的粉紅芭比樂園,來了一場了芭比的演進史,加入了懷孕好友米琪、沒有存在感的艾倫等角色,更是在劇情設定上還原了芭比這個IP被「玩」時的特點,像是芭比不需要樓梯而是直接飛下樓、手不用放在方向盤上就可以自動駕駛跑車等,都觀察得精準到位,這些細心觀察的小巧思,讓觀眾能立即對這部電影有所共鳴。

我很喜歡劇中的「怪芭比」一角,臉上和髮絲塗滿了七彩到令人皺眉的顏色、亂七八糟的前衛髮型,以及隨時隨地劈腿(可能礙於尺度還少了總是全裸的部分XD)怪芭比喚起了許多人的童年回憶,更不禁會心一笑:「沒錯!真的會這樣玩!」、「原來不只有我會這樣!」只能說,導演很懂得如何抓住 觀眾的心。


《Barbie 芭比》的導演葛莉塔潔薇,是當代著名的女性主義導演,過去她所執導過的《淑女鳥》、《她們》,也都刻畫出勇敢、堅強且獨立的女性角色。而她在《Barbie 芭比》這部電影中,也很聰明地揶揄了一番芭比這個IP以及美泰兒公司,利用大眾對於芭比「完美」的既定印象,反而說出了一個關於芭比勇敢找尋自我價值的故事。

女性價值感低落,芭比要負起大部分責任?


故事從瑪格羅比飾演的經典芭比在某一天發現自己「故障」說起,她開始意識到死亡,不再只想夜夜笙歌、每日辦芭比之夜,甚至長出橘皮、變成扁平足,而這些嚇人的轉變,更讓她必須到人類世界去尋找解方。


我很喜歡的一段劇情,是芭比終於到了人類世界中,找到她以為能夠解救自己的女孩,沒想到卻反被說教了一頓,將芭比的存在批得一文不值,甚至認定她為造成女性價值感低落的始作俑者。這段對話反映了芭比這個角色一直以來帶給人的矛盾感,而導演也打算認真處理這個議題。

其實在電影開頭,以致敬2001太空漫遊的畫面,演繹了芭比是如何創造女孩玩具的革命。芭比的初衷,是為了打破女性「照顧者」的身分,誰說女孩們只能當洋娃娃的照顧者,她們也可以自己成為遊戲的主角,打造夢幻的生活場景,一切由自己做主。

活得「剛剛好」,才能成為好女人?

然而,原本芭比所創造的劃時代改變,卻在多年演變後反成為女孩們的焦慮來源。因為芭比太過完美,以至於女孩們最終只能認清,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芭比;現實人生不像芭比世界一樣美好,太完美所帶來的失落和空虛,於是讓芭比成為人人唾棄的刻板印象代表物。

電影中一段人類媽媽所發表的言論,雖然我個人認為這部分說教意味太過濃厚,但的確句句直搗核心,道出了女性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這個社會希望我們漂亮到讓男人願意喜歡,卻又不能漂亮到讓女人忌妒;希望我們有錢到不讓男人覺得很廢,卻又不能有錢到威脅到他們的尊嚴和地位。女人間的雌競和父權主義的壓迫,導致女人的發展被限縮在不合理的狹小空間裡,一切都得表現得「剛剛好」,才能夠被喜歡。

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這位媽媽會畫出長橘皮、思考死亡的芭比,也許她期待著,如真有一種芭比,不完美卻能活得很自信迷人,那自己這充滿壓抑與不公的人生,或許也將能找到解方。

父權主義v.s.女權主義

《Barbie 芭比》中有另一段占了不少篇幅的劇情,訴說著「角落肯尼」的心聲。導演將「芭比至上」的世界觀直接搬上檯面,才讓大眾驚覺這個世界觀是如此「不合常理」,過去卻絲毫沒有人意會過來。

在芭比世界裡,女人當自強,肯尼當擺設,肯尼只能在芭比之夜中擔任伴舞,也沒資格參與睡衣派對,甚至肯尼被安排在海邊的用途不是衝浪或是救生,而是單純站在那裡拿著衝浪板等待芭比的關注。芭比和肯尼之間不是愛,而是單方面地渴望被愛。

原本一切相安無事的肯尼,在來到人類世界後體會了父權主義的美好,更將這個思想帶回到芭比世界掀起一波革命,將粉紅夢想屋改建為「肯尼的Mojo Dojo Casa House」。看到了這裡,許多人會認為肯尼荒謬、狂妄,但不被重視的肯尼所主張的父權革命,是不是也和近年來過度高喊的女權主義有似曾相似之感?透過性別對調,過度推崇女權主義的問題就不證自明了。

真正的女權主義不該是讓男性臣服或完全推翻男性的地位,而是透過女權去達到真正的平權。正如電影的結尾,不是讓芭比認同肯尼的做法,也不是回到過去的芭比夢幻樂園,創造一個讓肯尼和芭比共享的全新樂園,才是最佳解答。

結語:先成為自己,再找到自我價值

《Barbie 芭比》藉由大眾熟稔的芭比這個角色,探討許多當代社會的議題,最終更回歸到自我價值的覺察。我是誰?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都可能是芭比,嘗試保持完美無缺的形象,認為這樣的人生才足夠美好;我們也可能是肯尼,所做的一切都只為了換得他人的一個關注。

當渴望被看見的同時,《Barbie 芭比》也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回看自己。也許存在的意義像是個大哉問,但在框架中原地踏步只會讓我們更加無法掙脫,唯有不停地往前追尋、嘗試,才可能漸漸摸索出答案。正如電影結尾的芭比,她放下熟悉的芭比樂園,踏入充滿未知的人類世界,但去體會恐懼、失敗、困難,卻讓她感受到了無限的希望和興奮。因為她知道,她不需要刻意成為某個樣貌才有價值存在,她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