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權社會下的意識覺醒:從《芭比》到《可憐的東西》

Era是綠色的-avatar-img
發佈於女性主義者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芭比》的一開場,像是一個架空的完美泡泡,這些女人之所以能高聲呼喊女權,能表現出一副「很女性主義」的樣子,是因為她們本來的設定就「完美」。完美的外貌,沒有橘皮的大腿,事業有成的女人,聰明又有自信的女總統⋯⋯,這些女人生來就如此,她們壓根不會懂得身為女人的掙扎。然而,當芭比的足弓開始接觸地面,她的世界就開始分崩離析。


西蒙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電影開場的芭比們,雖然擁有所有女性象徵,但她們還尚未成為女人。


直到父權體制進入了Barbie land,完美的芭比世界開始變得混亂,出現了愛說教的男人、愛吃醋的男人、輕浮且不尊重女人的花花公子。而芭比們聯手進行計畫,企圖從父權體制下恢復原有的Barbie land,她們使用的手段,是讓男人們彼此較量、爭風吃醋。


一號肯尼說,「我才是最會衝浪的人。」

二號肯尼說,「我才是最會跳舞的人。」

三號肯尼說,「我才是最會彈吉他的人。」


男人們內部分裂,展開男性的鬥爭,而芭比們順勢在這時候修改憲法,讓原本的女總統上位,恢復Barbie land。肯尼不再是這裡的掌權者後,他徹底崩潰了,陷入了自身的存在危機,他不知道自己若不再是「芭比的男友」,該以什麼角色繼續生存。而芭比在一旁安慰哭泣的肯尼,對他說:「也許你,就是你自己。」


芭比為肯尼定位了自身的存在,像是女性主義解放男人,為他們定義了自我的價值,原來男人不必承擔一切社會責任,也可以是男人。男人會說:「好啦,女權這種事妳們很會講,那不然房子妳買、妳來養家啊?」而女性主義的存在,正是要打破這種社會與性別的框架:

男人,不必有車有房、年薪破百,才是有價值的男人;女人,不必身材完美、溫柔委婉、自信大方,才是有價值的女人。


當人將自我價值依附在外在條件上時,無論這些成果是天賦或是努力,你所有的自信都是虛構的,那通通都是一種偽裝,這樣的自信會變得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考驗。像芭比的足弓塌了,她的全世界就開始崩壞;像肯尼一旦不能再保護芭比,他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自我價值,應該建立在你打從真心相信你自己,知道自己本來就足夠,本來就具有價值。


而在《可憐的世界》中的男性,就沒有肯尼這麼幸運了。肯尼還能從芭比的一席話中找到自我價值,而《可憐的東西》裡的男人,到最後仍然是可憐的東西。在這部電影裡,所有男性都是「可憐的東西」,只有麥斯不是(貝拉的未婚夫)。不過,麥斯本來就不是可憐的東西,從電影的一開始就不是,他自始至終都不是活在性別框架裡的男性。


追求科學的「上帝」,在講求理性的父權社會裡,被迫合理化自己父親帶給他的種種傷害,成了一個徹底的怪胎。花花公子鄧肯,無法接受貝拉在外從事性交易,引發他內在的不安全感,激起他身為男人的種種羞愧和不堪,明明還愛著貝拉,卻用言語對她進行蕩婦羞辱。貝拉的前夫,一個暴力的恐怖情人,無法分辨愛與控制之間的界線,以權力和武力迫使女人留下,最後被貝拉變成一隻羊。以上這些男人,都是活在父權社會裡的「可憐的東西」。


而唯獨貝拉的未婚夫能存活到最後,因為他從沒有受到父權體制的桎梏。當貝拉跟他說自己有從事性交易時,他看著貝拉說:「那是你自己的身體,我認為你有權利做任何事。」麥斯是內心最豐盛的男人,才能夠表露地如此真誠。


如果女性主義的存在,是為了讓女人當上總統,讓女人無條件地成為優勢的一方,那就不叫女性主義。就像《芭比》的一開場,男性被詮釋為無腦、沒用的東西;而女性可以是科學家、諾貝爾文學家,這其實跟父權沒兩樣,都是畸形的性別生態。


又或是在《可憐的東西》的巴黎篇,那我最喜歡這部電影裡的一章,倒不是什麼貝拉透過性交易爲自身賦權,而是她發現,原來那只會讓她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遙遠。


特別喜歡她在性愛過程中頻頻露出「狐疑」的眼神,我認為是這部電影裡最動人的地方。如果貝拉在巴黎的性體驗缺少這種狐疑、不舒服的感受,那這部電影就會全毀。


在平權的世界裡,倘若只有一方獲勝,那就是全輸,女性主義的存在,正是為了解放「全人類」而存在,因此性別的覺醒,也是自我的覺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ra的靈魂體驗所
14會員
27內容數
歡迎來到靈魂體驗所,在這裡,我們致力於追求更高層次的靈魂拓展,用電影、書籍、旅行完成一場人生的冒險與壯遊。
Era的靈魂體驗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01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Thumbnail
2024/03/01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Thumbnail
2024/03/01
Poor Things,指的正是那些受到桎梏的男性,而女性主義的存在,也是為了解放這些男人。平權與覺醒,是屬於全人類的事。 [ 倫敦:男性所建構的世界,過度強調理性,逃避真實的情感 。] 在男性的成長歷程中,他們始終被教導著不能感情用事,做事必須有邏輯、理性。那些缺乏證據的事物,
Thumbnail
2024/03/01
Poor Things,指的正是那些受到桎梏的男性,而女性主義的存在,也是為了解放這些男人。平權與覺醒,是屬於全人類的事。 [ 倫敦:男性所建構的世界,過度強調理性,逃避真實的情感 。] 在男性的成長歷程中,他們始終被教導著不能感情用事,做事必須有邏輯、理性。那些缺乏證據的事物,
Thumbnail
2024/03/01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部跨文化、宗教探討的電影,但主題與宗教本身並沒有關係,而是一種關於「我之於自己;之於宇宙」的意識層面交流。本文描述了主角Pi在面對船難和生存困境時,對信仰、人性和生命的反思和掙扎。李安導演突破理性、科學至上的重圍,在意識層面探討自我和生命,解構「真理」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3/01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部跨文化、宗教探討的電影,但主題與宗教本身並沒有關係,而是一種關於「我之於自己;之於宇宙」的意識層面交流。本文描述了主角Pi在面對船難和生存困境時,對信仰、人性和生命的反思和掙扎。李安導演突破理性、科學至上的重圍,在意識層面探討自我和生命,解構「真理」的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正向思考成為主流,打破框架亦是各位現代獨立女性之必需。蛤?你不同意《芭比》?蛤?你說Metoo運動已白熱化至女人使用「有毒的」陽剛氣質?!你是不是為父權說話? 女性主義崛起,健身網紅變成「正能量」的化身 :我們要愛自己,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本來就值得,相信自己是最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正向思考成為主流,打破框架亦是各位現代獨立女性之必需。蛤?你不同意《芭比》?蛤?你說Metoo運動已白熱化至女人使用「有毒的」陽剛氣質?!你是不是為父權說話? 女性主義崛起,健身網紅變成「正能量」的化身 :我們要愛自己,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本來就值得,相信自己是最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製作女性與女性啟蒙是本片的一大主旨,女主角貝拉的確是被製作和再啟蒙的,這其中有一種被動而主動的過程。至於貝拉何以瘋狂?那是因為,一個女人要想說明一個道理,她首先必須成為一個奇觀,表現出自己是「發了瘋」才行。
Thumbnail
製作女性與女性啟蒙是本片的一大主旨,女主角貝拉的確是被製作和再啟蒙的,這其中有一種被動而主動的過程。至於貝拉何以瘋狂?那是因為,一個女人要想說明一個道理,她首先必須成為一個奇觀,表現出自己是「發了瘋」才行。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導演並不希望觀眾在自己的電影中找到簡單的結論,更不希望人們就此滿足於「女性勝利」的結局。
Thumbnail
導演並不希望觀眾在自己的電影中找到簡單的結論,更不希望人們就此滿足於「女性勝利」的結局。
Thumbnail
《芭比》由的 Greta Gerwig 執導,內容充滿著女性主義的色彩。在《芭比》的世界—Barbie Land,芭比是眾所矚目的完美焦點,而肯尼卻只是肯尼。然而,芭比的身體與情緒開始出現失調的情況,這讓芭比決定到真實世界一探究竟。
Thumbnail
《芭比》由的 Greta Gerwig 執導,內容充滿著女性主義的色彩。在《芭比》的世界—Barbie Land,芭比是眾所矚目的完美焦點,而肯尼卻只是肯尼。然而,芭比的身體與情緒開始出現失調的情況,這讓芭比決定到真實世界一探究竟。
Thumbnail
早在《芭比》之前,就有不少探討女性處境的作品,或許用力,也或許輕盈,但鮮少會像《芭比》一樣如此不和諧。它蓄意以戲謔的口吻談論嚴肅的議題,再搭配蒼白的敘事發展,強灌性別雞湯,藉此達到電影內外的荒唐呼應。以此來講,電影的離地,恰好作為貼近大眾心聲的路徑,膚淺得可愛,同時膚淺得夠味,巧妙地表現當代社會距離
Thumbnail
早在《芭比》之前,就有不少探討女性處境的作品,或許用力,也或許輕盈,但鮮少會像《芭比》一樣如此不和諧。它蓄意以戲謔的口吻談論嚴肅的議題,再搭配蒼白的敘事發展,強灌性別雞湯,藉此達到電影內外的荒唐呼應。以此來講,電影的離地,恰好作為貼近大眾心聲的路徑,膚淺得可愛,同時膚淺得夠味,巧妙地表現當代社會距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