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閱讀|坐在對面的人

raw-image

📘閱讀書名

坐在對面的人:職場面試官十年筆記,誰能脫穎而出、誰只能輾轉沉浮,他談完就知。


📖閱讀筆記

05 無面人

我內心其實清楚知道,我一直是一個內向的人,這一點還是沒能改變。因為區分內向和外向的辦法,並不是看一個人是否擅於和人交流,而是看社交對於一個人而言,是「充電」還是「耗電」。

這個社會對於內向的人的確是不友好的,因為內向的人獲取的資訊和資源會更少。在很多時候,資訊就是事業的命脈。

我知道這些都很難改變,你不能改變自己的家境,也無法改變自己的性格。但你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性格、一個新的自己,當你在一次一次的扮演中越來越熟練後,在某些你需要的時刻,這個人造的角色會代替你和這個世界相處,讓比賽變得更加公平一些。

這是我個人對於「內向的人要如何和世界相處」,這個問題的答案。

07 不在乎待遇多少的人

理想是一個在現今社會已經很稀缺的東西。但我不認為沒有理想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因為有很多人根本沒有選擇。

遊戲玩家之中有句俗話:「活著才有輸出。」每個人的精力有限,當理想暫時不能讓自己填飽肚子時,人只能先把精力耗在「活著」這件事上。比如在找工作時多跑幾次面試,看看哪一家公司可以給自己更高的薪水。

08 叛逆者

人活著,就是為了體驗:體驗努力的過程,體驗事業帶來的成就感,體驗感情的甜蜜和悲傷,也體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瑣碎。體驗越多,人的一生就越充實,體驗就是人生的意義。

中國當代幻想小說家江南的《九州縹緲錄》裡有這麼一段話:「其實所謂悲愁,無非是過去之人不可追、現在之心不可安、將來之事不可知,這是萬古之愁,不會變的。」

09 理想主義者

很多人在學習了某個專業或者了解了某個行業以後,才知道自己完全不適合這個方向。但在他們知道了自己不想要什麼之後,離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還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

11 四十不惑的人

這似乎是我的一種自我安慰:如果有本事的人找工作並不困難,那我也無須為自己的中年擔憂。可事情的結果通常是,我既沒有幫到他們,也沒能安慰自己。

12 四十而惑的人

四十歲的年齡,這一個劣勢就可以抹殺用五頁A4紙才能寫完的專案經歷、資深工程師職稱,以及一大堆證書等所有優勢。

這個決定性的劣勢,不是可以透過任何努力彌補的;人的老去是自然規律,誰都要面對這一天。

如果「奮鬥」必然能換來自身的延遲滿足,那還可以說是個人選擇,見仁見智。但如果一個人為了事業,犧牲了陪伴家庭的時間,犧牲了個人最珍貴的健康,最終換來的所謂競爭力、專業能力,在必然到來的四十歲面前一文不值,那麼此前的犧牲和投入,還是值得的嗎?

15 做自己

我們說他們是年輕人,但他們在踏入職場之前,其實已經經歷過了十幾年的「工作」。他們年輕,卻筋疲力盡。於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決定,用努力換來的學歷,用過往勝利的獎章,換取停止奮鬥的資格。

從此他們無須勉強自己,無須折磨自己。在職場前輩的眼中,他們的事業只是起點,而年輕人卻覺得這是終點——終於可以停一停拚搏的腳步了。

22 囚鳥

我們之所以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因為人們很少會實踐心中的道理。我們的顧慮太多了。

人有個特點,對現實不滿時,會在想像中美化自己當初沒有選擇的那條路,然後為了自己的選擇後悔。無論你回家以後怎麼選,後悔的時候要記得,另一條路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完美。明白這一點,很多事情就可以看開了。

25 工人

我意識到每個人對社會的認知,都局限於自己的生活圈,而這個圈子,只是整個社會的其中一個小角落。

我開始明白,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努力的條件。人們都說知識改變命運,但命運完全可以糟糕到讓人接觸不到知識。而我,今天能擁有這一切,只是因為自己的運氣不壞而已。

後記:看完參考答案,換你選擇人生之路

所有成功者的成就,都可以歸因於他們所擁有的優越條件。翻開任何一個成功人士的履歷,這個結論都可以成立。所以,沒有必要總是拿自己和最優秀的那些人比較,然後為此焦慮或者否定自己,這對自己實在太不公平。


📝閱讀心得

此書作者是位中國的人資,透過無數個短短的面試,與許多人生有了短暫的交集,藉由書中描寫各種不同的人生片段,也能反思讀者自己的人生。

第五章是作者描寫自己,提到:『區分內向和外向的辦法,是看社交對於一個人而言,是「充電」還是「耗電」。』的確,社交對我來說也是耗電的,而作者的解方是創造一個角色與這世界相處,我則常用演員的「內在修養」與「外在演技」做比喻,目前這階段所彙整的屬於演員的「外在演技」,也可說是作者創造角色的性格。

我們凡夫也不妨練習「無所住而生其心」,最初可能比較困難,但是時間久了,就會把世間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夢、如演戲。你會非常認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戲,那就不會受到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響而煩惱不已。—《聖嚴說禪》

書中也描寫到四十歲的中年危機,以資訊業而言,中年沒有新鮮人的最新技術、新鮮的肝、廉價的薪水,就算做到主管階級反而比底層人員容易被資遣,公司中最穩定的職位常常是清潔人員。我再過幾年也要來到四十大關,這幾年的確也再想著是否要儘早離開資訊產業,或離開台北,作為一位機房輪班星人,一晃眼也十個年頭了。

「我們之所以聽過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因為人們很少會實踐心中的道理。我們的顧慮太多了。」人生中,「理應」大家都懂,但往往也都有個「可是」,決定後不如意就會有個「早知道」,在這個VUCA時代,或許如殷海光所言:「像我這樣的人,在這樣的時代和環境,沒有餓死已算萬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