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六本木藝術之夜,Whatever 東京與紐約辦公室同仁,共同開發 MoAR(Museum of AR)- 以建築物為畫布的藝廊。使用者拿起 iPhone 直接掃描 WHEREVER 大樓外牆上的 QR code,不需下載任何 APP 或開啟瀏覽器,就可以在 AR 中觀賞不同藝術家的作品。
為什麼會有不需下載任何 APP 或開啟瀏覽器,就能體驗 AR的想法?
Saqoosha:MoAR 的互動方式是希望讓靠近建築物的人,可以立即體驗 AR,尤其是在可能只會使用一次的展覽活動上;我覺得還要在現場等下載 APP 完成才有辦法體驗,在使用流程上很不友善,也擔心等待時間過長讓使用者沒有耐心而離開,因而錯過新銳藝術家們精彩的創意,所以我想跳脫過往技術上的限制,也挑戰自己去做沒有人做過的事情。
過去 Whatever 發表滿多 AR 案例,這次跟以往的案例有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嗎?
Saqoosha:以往開發 AR 內容常使用的 ARKit / ARCore ,不太可能直接覆蓋在建築物上,所以一開始我就往 VPS (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的方向研究。為此,我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研究與測試不同的 VPS,最後選定可以設置經緯度,且準確度較高的Google ARCore Geospatial API。
聽起來過程應該不輕鬆吧?有達成當初期待的「做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嗎?」
Saqoosha:開發過程真的學習到很多呢。(苦笑)雖然當時通過 iOS 獨有的 App Clip,只需掃描 QR code 即可享受 AR 體驗,但是 App Clip 對 APP 檔案大小有限制,因此無法使用 Unity 等我們常用的 3D 引擎,必須使用 iOS 內建的 SceneKit。當我們確認使用 App Clip + SceneKit + Geospatial API 的組合時,還沒有看到其他國家有類似的案例可以參考。
用新的方式開發 AR 體驗,在呈現作品時有沒有遇到特別難忘的事情呢?
Saqoosha:iOS 內建的 SceneKit 不能使用 Unity,所以開發前我們花了一些時間比較了幾種 3D 檔案格式,也記錄下遇到的狀況與問題;雖然優化的過程花了團隊滿多時間,但也多了很多機會跟同事們互相討論解決方案,盡可能完整呈現藝術家的作品,尤其這個案子是由東京、紐約辦公室的同事共同完成,我認為這是很好的經驗與學習。
巨大數位藝術作品合作多位日本新銳藝術家,總計 28 件 AR 投影藝術齊聚一堂。
把建築物外牆當作畫布,讓藝術有更多可能呢!未來你們還有其他計畫嗎?
富永:未來我們不僅想開發 WHEREVER 大樓,還想開發各種公共空間和建築作為藝術作品的畫布。希望將城市變成一個可以享受數位藝術的空間,實現「城市 x 藝術 x AR」 的可能性。
成員介紹
Saqoosha
以頭上的一頂熊帽為個人著名商標,擅長解決前端複雜的技術問題,並推動多平台軟硬體技術的創新。
富永 勇亮
活躍於廣告、裝置藝術、MV、IoT、時尚服飾、電視等媒體各領域的創作,曾獲頒坎城國際創意節、SXSW、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The Webby Awards等獎項的肯定。
聯絡我們
合作邀請:hello@whatever.co
MoAR 網站:https://whatever.co/moar/
Whatever 官網:https://whatever.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