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病房浮生錄

林口長庚急診觀察室的臨時床位非常侷促,寬度剛剛好就病床+椅子擠得下,一公分也不多,跟隔壁床用一道布簾相隔。第九區觀察室就這樣擠了十個床位。署立豐原醫院也有一個急診觀察區,人少些分到空間大些,擔心焦慮的氣氛並無二致。上個月陪老媽在長庚住了幾天,上星期則是陪老婆在豐原急診觀察了一陣子。心神波盪之際,病房內焦躁的聲音在腦海刻下一幕幕浮生錄。

在長庚急診觀察室過夜,睡折疊椅上就不太舒服,艱困翻身努力想入眠時,左邊床大個子卻開始鼾聲大作。我知道很多人有打鼾的毛病,鼻中膈彎曲之類的問題。但不知道是否這位大哥體型特大成了共鳴箱的關係,那巨大的鼾聲在觀察室迴響,讓我想拼命入眠的努力變成可悲徒勞的掙扎。隔天早上聽大個子跟朋友講電話,感覺他對這裡挺有經驗的,說道這急診觀察室比起以前好太多了。以前的長庚急診根本就是躺在走廊上吹冷風,病人跟照顧的家屬不是排在走道就是塞在轉角... 我不禁想起好幾年前多次陪老媽在長庚急診瑟縮發抖的可憐經驗。嗯,會來到這裡的都是可憐人,也沒甚麼好抱怨的了。

說到抱怨,右邊床的老婆婆倒是凶巴巴的抱怨了我們一頓。因為第一天中午在狹小空間試著挪出用餐的位置,可能不小心碰到老婆婆的床,被她狠狠批了好一陣。老年人生病脾氣差,我跟老媽也就忍了,倒是她女兒很快跑來私下向我們道歉致意,我們才比較釋懷。病房苦人多,大家互相體諒就不用太計較。但三天下來,老婆婆的照護者換了三個女兒,每個都在數落老婆婆。看來老婆婆是住兒子家,同住家人卻沒半個過來照顧,最疼的兩個孫子應該也有二十幾三十歲吧,也被姑姑打電話教訓了一下,說連電話都沒有問候一下生病心情低落的阿嬤。非常有連續劇的既視感。

後來,對面床搬來一位大哥喜歡看新聞龍捲風之類的節目。為什麼我知道呢? 因為他會把手機影片的音量放出來,劉寶傑那戲劇化高調的聲音迴響室內,堪比夜間鼾聲哈!這位白目大哥說話拖得慢慢地,感覺像不經世事的富家子。口音聽似陸籍的看護倒是很愛跟他聊天,聊到整個家底都強迫我聽明白了。病人的老婆常打電話過來遠端遙控,吃了甚麼,驗血驗尿沒,開甚麼藥,家裡幾件事現在如何安排等等。語氣非常精明能幹。咿!為什麼這些對話我都知道? 因為這位白目大哥把手機開擴音啊!

三天後我們終於等到了病房,三人房,相對寬的空間以及較少的人,還有自用的衛浴設備,真的舒適許多。不過,這次左右兩床卻住了大不同的病友。左床夫妻非常有教養,而且生病的妻子以前也在長庚工作,所以不少醫護來打招呼。夫妻最常做的事竟然是討論講稿投影片。兩人輕聲細語,相敬如賓。

右床病人聽聲音像是年輕的少女,似乎大腿受傷萎縮,看護需要拍打活絡血管,常常痛得哀哭... 所以我跟老媽還是常常被吵到,不過,病友都是苦人,只能多忍耐。後來發現她不是少女,竟然是位阿姨,只是聲音嬌細如少女。她一直抱怨看護弄痛了她。那看護極有耐心幫忙復健照護,即使被罵還是努力照護勸慰病人,體力與心理雙重付出,很了不起。聽了老半天後終於發現那看護同時也是病人的姪女。她們倆也是整天說話說不停。我終於漸漸明白那姪女也是歷經滄桑,打過很多粗工後才學當看護掙錢。沒想到過了一天劇情急轉直下,那姪女的老公頻頻打電話來抱怨管不住家裡小孩,問她何時回家,原來姪女家裡還有前夫小孩跟現任同居人小孩好幾個(好複雜冏)。晚上那男的更是直衝病房口氣不善要找老婆,被護士硬請出去。到了隔天一早看護姪女才回來照護阿姨。可是不久,姪女中午又接到電話說她大孩子車禍,她急忙語帶哭音跑回家,留下那阿姨哽咽地跟護士說她沒有家人照顧,孤零零被丟在病房裡... 稍晚三弟過來接手照顧老媽,這病房浮生錄我也就不知下文了。

然而最近時運不濟,才過一個月,上星期老婆也摔車進了豐原醫院急診。在我趕到醫院前,病房眾生苦難流轉本就未曾停過。老婆娓娓訴說,剛剛躺在她隔壁的那個年輕人可能腳斷了,本來強忍鎮定地看著手機,後來一跟醫師對上話,馬上要求要全身麻醉。醫生勸說這腳傷手術只要需要半身麻醉,況且全身麻醉風險較高。他還是激動地堅持:給我全身麻醉!給我全身麻醉!天知道他到底有多痛,是怎麼忍下來的...

娑婆世界,人生苦難實多,要是真能隨時要求全身麻醉不省人事,那倒也輕鬆。只不過,麻醉終究是會退的。

2023春末,病房浮生錄,一嘆!

林口長庚病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理工人的史哲魂。座右銘: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藍迪韋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