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風了|05騎的大馬找醫師(中風回憶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個近似靈異的經驗:在我轉加護病房的前一晚間(我不確定,我認為是),那時病房配有兩個女性護理。第一次是一位護理人員喝斥一位病友(老先生)怎麼爬了起來,自己在操作儀器,要他回原位去,稍後一位資淺的護理問資深的護理有没有遇過此情況?另一位護理表示她在加護病房服務多年,只遇過一次;不久之後我聽到隔壁的隔壁傳來兩人對話的聲音,其中一個人告訴(提醒)另一個人是否還記得那一次去看過「xxx」醫師(甲醫師)門診時的事,我當時豎起耳朵聽,因為我認識甲醫師,她是兒童精神科的醫師,早已辭世多年,一人說那一次她的血壓高到180那次(那時我在想也沒什麼,我都測過自己242了),又提及社子島的醫生(那不正是我認識的人「xXX」醫師(乙醫師)嗎?),像是要提醒另一個人的記憶。又提及她們做一個測驗(我沒聽過),是符合什麼型態的,在一連串對話後,一個護理人員過來對著那張病床說:「某某某,妳在做什麼?」 ,然後不久那個病人似乎就掛了。一切歸於沉寂。有一個護理跑過來,問我有看到什麼,我告訴她,我什麼也看不到但我有聽到內容,並把片斷內容講了一次。她問我有否看到一個巨人?叫我不要說出去。我再次跟她說,我只有聽得到看不到。後來護理們就向那個病床方向拜了拜,並說要買什麼花(來去邪氣),本來要算我一份,後來沒有,並且她們通知能排床的X醫師(好像是當時神經內科的駐院總醫師)來,而X醫師向她們表示此病人前一天騎著大馬來找他,還表示在此病房那麼多狀況難免會遇到(靈異的)事,有一個印象是這位病人死者,大概26歲,曾是這些護理人員的同事。後來x醫師答應我轉床。

(更多現場時況內容及討論,可聆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 ,EP77)

追蹤「穗波心理師(心理顯影)」FB粉絲專頁或加入「心理顯影:愛情、親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聊天室」社團可不定時收到「今日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與生活的Podcast 

avatar-img
202會員
376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地震似乎是一種人際關係測驗,當地震發生後,可顯現你目前的人際關係連結狀況。進一步審視你的安危情況及詢問,或許能推論人際連結緊疏的情形。
這篇文章描述穗波心理師在加護病房期間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包括他的聽覺體驗、對護理人員們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和心情。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大諮商時代,簡介心理諮商與治療如何進行。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地震似乎是一種人際關係測驗,當地震發生後,可顯現你目前的人際關係連結狀況。進一步審視你的安危情況及詢問,或許能推論人際連結緊疏的情形。
這篇文章描述穗波心理師在加護病房期間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包括他的聽覺體驗、對護理人員們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和心情。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大諮商時代,簡介心理諮商與治療如何進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間沒有冷氣、沒有裝潢、陳舊如30年前、散發出鬼片氣氛的小診所,醫生角色和溫暖照護的方式,讓我反思心理師這個角色的存在樣貌。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那天,跟診到11:30,想說沒病人,醫生也準備要離開了,我便去上廁所,回來時,剛好看到一個病人正要進診間,我跟著病人一起進去,那個人正站在診間後面狠瞪著我,應該是醫生過去隔壁要她叫病人,醫生跟病人說怎麼那麼晚來,我都要走了,最後我們快速的幫病人換藥,結束看診 對於三天兩頭被狠瞪、被氣聲咒罵,已是家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Thumbnail
【醫院裡的警衛】   我只能說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回憶,是誰的回憶?只能說這不是我的故事:不是我要說的,也不能我說,信者恆信不信者不信,我將用我的角度書寫,將我代入主角:那時的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那時我還在跑補習班,每天上課結束到家都已經晚上十點多,而我太太則是在醫院休養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這次因為上天的惡趣味,讓我偶然的,在距離當初認識時很遙遠的另個縣市中,遇見了十年前沒有道別就結束的,我的第一位心理師。 在我隔著一段距離見到她的當下,創傷反應便發作了,身體僵硬、頭痛頭暈、噁心、心悸、呼吸困難......最重要的,還是冒出來的創傷重現,戳破了過去十年間潛意識覆蓋在真正記憶上的障眼法。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間沒有冷氣、沒有裝潢、陳舊如30年前、散發出鬼片氣氛的小診所,醫生角色和溫暖照護的方式,讓我反思心理師這個角色的存在樣貌。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那天,跟診到11:30,想說沒病人,醫生也準備要離開了,我便去上廁所,回來時,剛好看到一個病人正要進診間,我跟著病人一起進去,那個人正站在診間後面狠瞪著我,應該是醫生過去隔壁要她叫病人,醫生跟病人說怎麼那麼晚來,我都要走了,最後我們快速的幫病人換藥,結束看診 對於三天兩頭被狠瞪、被氣聲咒罵,已是家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Thumbnail
【醫院裡的警衛】   我只能說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回憶,是誰的回憶?只能說這不是我的故事:不是我要說的,也不能我說,信者恆信不信者不信,我將用我的角度書寫,將我代入主角:那時的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那時我還在跑補習班,每天上課結束到家都已經晚上十點多,而我太太則是在醫院休養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這次因為上天的惡趣味,讓我偶然的,在距離當初認識時很遙遠的另個縣市中,遇見了十年前沒有道別就結束的,我的第一位心理師。 在我隔著一段距離見到她的當下,創傷反應便發作了,身體僵硬、頭痛頭暈、噁心、心悸、呼吸困難......最重要的,還是冒出來的創傷重現,戳破了過去十年間潛意識覆蓋在真正記憶上的障眼法。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