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準備下筆的我,發現2024總統大選時刻已經倒數到快剩不到70天了,在各陣營準備進入選戰白熱化之前,過去一、二個月的時間,卻上演一齣十分弔詭的「藍白合」戲碼。從開始談藍白陣營到底「要不要合作」迄今仍無定案,從隔空呼喊到拉下鐵門「喬事情」藍白至今仍各說各話。然而,時間不會等人,指針再轉71天就要開票見真章,這藍白合到底在幹嘛?是絕大多數選民心中的大問號。
沒錯,筆者稱「藍白合」是一場堪比第四台八點黨的連續劇,再也不為過。從選戰初期開始公佈名調後,綠營,也就是現在的執政黨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竟穩居第一,且和在野兩大黨,藍營國民黨、白營民眾黨之間有的不小段的落差,這邊先暫且不提起第四位要出來參與選戰的郭董郭陣營了。因為數份名調的公佈結果仍無法扭轉局勢,釀就藍營需要約白營出來協商,力拚2024選情翻轉創造民主的真諦—政黨輪替。
「藍白合」的初衷說是政黨輪替,卻淪為藍營白營之間的政治角力,彼此口水互噴,就是互不讓步。而藍方陣營侯選人侯友宜雖在近期出面喊說「我可以當副的」,稱會和白營黨主席,即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兩人同時印在同一張選票單上。這看似讓步的發言,卻不被柯文哲買單。柯文哲堅持要以全民調參考,藍營卻始終不答應。簡單來說是一個想要趕快先合再來談誰正誰副,一個想要先確定分出誰正誰副再來談合。
寫到這邊,筆者想問兩位候選人:「到底要不要選?」既然要選,既然要合,那為什麼「藍白合」的湯圓可以搓這麼久?相信這時間一久,只會讓更多民眾看得一頭霧水。以筆者角度看這齣藍白合,終究在於雙方並不是真心想要為台灣創造政黨輪替,而是在選前就在想選後究竟「誰是頭家?」
筆者認為,選舉是長期戰爭,在選戰倒數剩快不到70天的情況下,應是快馬加鞭,好好搬出新政見,向選民們訴說新政策,扎扎實實說服民眾來獲取選票。「藍白合」在我眼中,只是互相推延的心理戰,玩弄新聞媒體版面,虛耗而已。身為在野黨,現在並不應該想著「如何找出最優秀的候選人組合」,而是如何提出會引起民眾共鳴的政見,不是嗎?抑或攻擊執政黨政績缺失,找出破口扭轉民眾印象,說服在野黨會做得更加優秀
,這不都是選舉要件之一嗎?怎麼到剩沒多少天了,還在搞「藍白合」。久了,就不新奇,就沒意義了。甚至,被看破了。
「藍白合」就如同賴清德近日所說的「空」,話是空的,合也是空的。請問藍白有沒有試想,既然認為民眾對於執政黨積怨已久,那麼為什麼不好好宣揚自己的政績,力圖拉高自己聲量,在選戰奮力一搏?在選戰一百天前就開始看衰自己,覺得自己打不過口中的「爛政府」,所以要以「1+1>2」的數學方式贏得選舉。筆者看來這不是想耍小聰明,就是對自己本身根本沒自信。沒自信說服民眾自己陣營是唯一選擇,沒自信攻擊執政黨「到底哪裡做不好?」沒自信講出「自己會不會做得比他好」。
筆者寫到這裡不免來個「柯P式抓頭」,這「藍白合」根本被兩陣營搞得太過複雜,演變成權力角力,民主國家選舉,不就是要落實「好好做代誌?」真心為國家著想,應拋開偏見與質疑,讓選民看到各候選人的努力與作為,勤走基層、傾聽民意、力拚選戰,這樣不是才能真正落實本文開頭所說的「政黨輪替」?
筆者為八年級生,近期對於台灣2024總統大選關注許多,希望能以八年級生觀點,闡述一些選民的想法,沒有太多政治立場,只希望以旁觀者角度分析時事議題,讓台灣政治能夠理想地茁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