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5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近期世界經濟揮之不去的陰影-高利率-焦點媒體深讀 #18

前言:本文是綜合了《經濟學人》上上期的封面專題報導,以及《金融時報》不久前探討各國央行目前心態的長篇專題,還有《華爾街日報》本周一篇對美國經濟軟著陸可能性報導內容,來為讀者描繪出短期內世界經濟必定會受到高利率衝擊的圖像。


一、高利率對經濟體各方面的衝擊

  上個月18號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殖利率來到4.9%,創下2007來的新高,而在2021年時十年國債的殖利率只有區區1﹪。同一天30期的美國公債殖利率也跨越了5%的門檻。歐元區在2021年的利率是負的,現在德國10年期的借貸需要付出3%的利率。英國的國債殖利率差不多飆到和美國一樣高。連被當作長期低利率指標的日本的國債殖利率都面臨升高的壓力。現在一下子飆高的利率會讓將來的利息支出變成頭痛的負擔,因此需要追問的問題是,利率會停留在高檔很長一段時間(higher for longer)嗎? 如果情況真的是如此,那麼家戶和企業借貸的成本會提高,整個金融體系需要適應痛苦的新常態。政府需要挪出更多的稅收來支付累積債務的利息。總之很多投資人預測利率會在高檔久留會是帖苦藥。

先從實體經濟來看,的確去年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在高利率的環境下表現得頗為強韌。美國的GDP第三季的年化成長率高達4.9%,消費者因為手上還有疫情封城期間補助的餘款所以能維持強勁的消費力。很多公司是在利率還很低時發行了到期日很長的債務,所以現在的利息負擔還是頗低。事實上美國公司的淨利息支出今年還降低了,這是受惠於他們的手上現金賺到的利息比它們還債要付出的利息還多。

這些支撐柱經濟的緩衝都還能在維持一陣子,今年九月統計學家上修了家戶在疫情期間所存儲蓄還剩下的數量,所以並非如之前以為的儲蓄即將用盡。目前看來美國的的家庭手上還握有大概1兆美元的現金,這相當於5﹪的個人年收入總額。至於公司的情況是未來幾年之前低利率所借的債根據高盛的估計只有16﹪會到期。到期後要再借的話,會把所有債務的平均利率在2025年從4.2﹪稍微提高到4.5﹪。

  不過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擋得住高利率。過去美國比較小的公司債務到期的比大公司快,現在即使在經濟還很好下會承受新的壓力。在經濟沒那麼強勁的歐洲公司破產的數量正在上升,畢竟在2021年年尾時,義大利和西班牙債務到期年限的中位數分別是只有2.6年和2.1年。在公司債高達GDP 1.55倍的瑞典,公司債務的實質利率到今年三月已經從1.5﹪上漲到3.9﹪,而且現在一定會變更高,這就是為何瑞典公司破產的數目比去年多了14﹪。

  萬一利率長期停留在很高的水準上,即使是很久才到期的債務對企業來說也會是個問題,因為在上一個十年企業都是大量舉債。上一個十年美國的企業的淨舉債總額是4.1兆美元,在同期間他們透過發放股利和股票回購回收了3.2兆美金的股票。就所有先進經濟體來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資料,公司債大概佔GDP的93﹪,這比前一個10年的不到80﹪要高很多。那麼若是因為現在利息飆高要開始降低債務負擔,投資的支出就需要相應的減少,就好像上一個十年的投資是因為成長率低而被壓縮了一樣。

各國公債殖利率與更多公司破產

家戶一定最後也會被高利率影響到。雖然在美國和歐洲房屋抵押貸款的期間都很長。但是已經購房的人的房屋現值會往下跌,因為現在想購房的人會因為貸款成本大增減少而讓房價下跌,所以對這些還有低利率房貸的人來說,他們當初的購屋成本還是上升了。的確根據產業資訊公司Mortgage News Daily的上個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現在要買一個普通的美國房子所需要房屋總值9成的貸款總額的每月還款金額現在會耗掉薪水是平均值美國人的6成薪資,在2021年6月這個比例只有33﹪。

  這麼嚇人的比例當然會影響到房市,因此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在12先進經濟體的房價從去年年初到今年第二季已經跌了10%。如果利率按照市場的預測繼續下去,到2025年實質房價還會再跌14。如果利率比現在再往上升高一點點,實際房價可能會跌35﹪,相對地上次全球金融危機的跌幅只有13﹪。

  再來考慮高利率對金融部門的影響。交易員常開玩笑說升息都會升到有東西啪一聲斷掉。的確這次今年的春天發生過了:矽谷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因為手上持有的十年美國公債價格大跌而出問題,雖然聯準會出手以這些債券的票面價值而不是實際價格為計價標準緊急貸款給各家銀行而阻止了危機蔓延,但在高利率持續的世界,這樣的危機還會再來!...............................................................................................................................

IMF在三個時期對通膨的預測與實際通膨差距(深藍色線_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