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川地圖】藝術跳島.古民家散策五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後來所有的旅行,核心都是「回家」,都是在找尋一條回家的路,這在我的童年時代隱約定下的基調—謝哲青
天王洲碼頭岸陽光灑落

天王洲碼頭岸陽光灑落


後疫情時代,朋友間相處不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延宕三年的相聚時光,首度跨越國度的藩籬,等待好友接我回家的間隙,獨自迎向未知的忐忑沖刷,在品川街道跳島散策中起始。

人行道旁烏鴉啼鳴,微風蘸著溫煦陽光,清透蘊蓄著踏實感。

既定的行程和給力的導航形成安全防護網籠罩全身,抱持篤定的心情,一步一腳印的步道足跡,填滿已繪製輪廓的旅行地圖。



天王洲島

午後,天穹雲彩貯滿光影,人行道初綻。

依偎東京灣的天王洲島,傳為江戶時代船民,看到*牛頭天王的臉龐於這一帶浮起,據以得名。


*日本**神佛習合的神

**日本本土的信仰和佛教折衷,再習合形成一個信仰系統。


📌WHAT MUSEUM

Collectors'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一下機邊留意避免行李於電車行進中溜走,邊刷卡線上預約時段。置物妥當後,從品川車站一路沿著陽光灑落的天王洲街道漫步,第一站來到隸屬寺田倉庫集團的建築倉庫ARCHI-DEPOT。作為專門展示建築模型的博物館,和建築師共創現代藝術體驗,感動充盈。 (專文可點)

官網




📌PIGMENT TOKYO

Traditional art materials lab for creating the Now

前一方天地沉心徜徉在隈研吾模型裡,接續著踏入同一建築師為寺田倉庫設計旗下日本畫具及顏料專賣店,取自法文顏料的Pigment Tokyo,也鋪墊著為之後行程安排 日本畫聯展 打基礎。店鋪曲面竹簾淡化空間的界線,探索顏色和繪畫肌理(matiere)的表現。shop、lab、workshop三者功能兼具的複合式設施,畫具直立牆面、顏料漸層擺設蔚為奇觀,亦揭示店內color titanium panel特有研發產品顏料,可以抗酸雨、UV、海水侵蝕,並廣泛用於日本國內建築,回扣創立主旨的傳統素材創造現代應用上。

官網



📌SLOW HOUSE

Lifestyle store with the concept of slow living

店門口壁掛毯和植蔭映照店鋪販售不僅是選品、植栽,更是營造的生活態度。不期然的相遇造就了驚喜,前些日子才驚嘆呼吸巴黎書中的骨董之美,二樓的SLOW HOUSE選物店鋪夾層見到寫字檯本尊。即使首日旅行沒有買東西的打算,走走逛逛也可以找到理想家中一隅裝飾藝術的靈感。

官網



——————————————古民家分割線——————————————


SHINAGAWA 1930

隨著好友下班時間漸近,前進心心念念1930至今的古民家複合設施。位於北品川、歷經東京大空襲後依舊留存的木屋建築,坐在面向道路的椅子上,居民的腳踏車來來去去,感受住宅區寧謐的氛圍。

官網

取自SHINAGAWA1930 Facebook

取自SHINAGAWA1930 Facebook



📌MamaPlus Cafe

位於懷舊的古民家建築,MamaPlus Cafe可以事先預約,是個能夠租借和孩子一起工作的場域,亦社區在地創生具體實現的餐廳。好友和我推開日式拉門,脫鞋踩在木頭地板上,二樓挑高的空間與日式矮桌相映,到此時此刻我才有到日本的實感。兩人奢侈包場和好久終於相見交織的興奮感中,邊嘟嚷著這中文是什麼呀,邊切換日文模式點單,選擇海膽白醬緞帶麵和沙拉,麵體是充滿日式風味的焙煎玄米Fettuccine。老東京好友譽為來日本數一數二好吃的特色義大利麵,雖然是廚師煮的,不過餐廳是我找的,這樣的讚美就不客氣地收下啦:)

官網





📌いにしえ酒店(Inishie Liquor Store)

看到這裡別誤會,日文酒店的意思,同夜店漢字一樣,分別代表賣酒的店和夜市。在いにしえ著重試飲和體驗,也有各式日本酒講堂,如酒粕或起士搭配,促進居民的學習交流。

眼神交會進店一臉懵然的我,店員推薦較為滑順口感的2016熟成純米酒。隨之搭配的酒器是豬口杯,望向一般傳統應為藍色圓圈圈的杯底,我看到一個可愛的笑臉。由於深藍的色差較明顯,由此可以觀察酒液的顏色,除了活性炭濾過會脫色,古酒的年份積累也會為清酒著上淡黃的顏色。單杯品飲緩緩滑入的口中,不似較輕年份的清酒直接嗆辣米味重,溫潤的口感是品川いにしえ酒店限定獨有的味道。

品川散策的收穫,提起文字落定方格子沙龍地圖上,回歸我心靈意義的家。

官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ANNE'S SALON
61會員
106內容數
紀錄日常微光,凝聚濃縮念想。
JEANNE'S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5/01/11
不同以往,旅行之於兩年前的我,是一張通往自由的門票,專注在當下的自己。 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是尋找自我的解答。
Thumbnail
2025/01/11
不同以往,旅行之於兩年前的我,是一張通往自由的門票,專注在當下的自己。 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是尋找自我的解答。
Thumbnail
2024/07/24
東京繞一圈市集打開我的旅行的買物開關。從農產品到手工藝,澀谷至池袋,逛街地圖沿山手線線迴圈,翩然品味東京。人對了,旅行調性調和成最適合的顏色。
Thumbnail
2024/07/24
東京繞一圈市集打開我的旅行的買物開關。從農產品到手工藝,澀谷至池袋,逛街地圖沿山手線線迴圈,翩然品味東京。人對了,旅行調性調和成最適合的顏色。
Thumbnail
2024/06/21
朋友談到紐約太多選擇,也許這樣人文薈萃的大蘋果舞台,文化大熔爐之下迸出奔放地炙熱火花,燃燒著發光發亮✨
Thumbnail
2024/06/21
朋友談到紐約太多選擇,也許這樣人文薈萃的大蘋果舞台,文化大熔爐之下迸出奔放地炙熱火花,燃燒著發光發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我們走出那歡樂場,披星戴月的與你相遇,只為一解從那時的長相思—洄瀾,你回應我們的是東大門的熱情似火還有在地的濃濃人情,在踏上這裡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一切都值了~ 太魯閣裡長春祠的這份靜謐不只是先進們櫛風沐雨、前仆後繼地開墾這塊土地的終點,更是後輩們懂得飲水思源、知道敬天畏地的開始,路上的崎嶇和
Thumbnail
當我們走出那歡樂場,披星戴月的與你相遇,只為一解從那時的長相思—洄瀾,你回應我們的是東大門的熱情似火還有在地的濃濃人情,在踏上這裡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一切都值了~ 太魯閣裡長春祠的這份靜謐不只是先進們櫛風沐雨、前仆後繼地開墾這塊土地的終點,更是後輩們懂得飲水思源、知道敬天畏地的開始,路上的崎嶇和
Thumbnail
獨自迎向未知的忐忑沖刷,在品川街道跳島散策中起始。 品川散策的收穫,提起文字落定方格子沙龍地圖上,回歸我心靈意義上的家。
Thumbnail
獨自迎向未知的忐忑沖刷,在品川街道跳島散策中起始。 品川散策的收穫,提起文字落定方格子沙龍地圖上,回歸我心靈意義上的家。
Thumbnail
前往機場的路上看著窗外,風光明媚、萬里無雲的好天氣在宣示這趟旅程將會非常愉快,初次出國真的會緊張,但是是跟家人一起出國,又覺得不緊張了,我們從小港機場出發,直到飛機落地日本一路都很順利沒遇到什麼亂流,只不過到達時已經是很晚了。
Thumbnail
前往機場的路上看著窗外,風光明媚、萬里無雲的好天氣在宣示這趟旅程將會非常愉快,初次出國真的會緊張,但是是跟家人一起出國,又覺得不緊張了,我們從小港機場出發,直到飛機落地日本一路都很順利沒遇到什麼亂流,只不過到達時已經是很晚了。
Thumbnail
到了不同的人生階段,復刻懷舊不僅僅只是年歲已有的尷尬笑語抑或從流的復古風潮,更享受的,是一種時間發酵後的帶有魔法的醇甜佳釀。對於太魯閣的記憶回想,第一時間浮現的,是東西橫貫公路牌樓下畢旅笑鬧畫面,模糊的景深讓我決定重新復刻太魯閣與花東縱谷旅憶。
Thumbnail
到了不同的人生階段,復刻懷舊不僅僅只是年歲已有的尷尬笑語抑或從流的復古風潮,更享受的,是一種時間發酵後的帶有魔法的醇甜佳釀。對於太魯閣的記憶回想,第一時間浮現的,是東西橫貫公路牌樓下畢旅笑鬧畫面,模糊的景深讓我決定重新復刻太魯閣與花東縱谷旅憶。
Thumbnail
最後一天的列車環島,走訪了高雄的蓮池潭、孔廟、鳳儀書院、平成砲台、曹公廟,臺南的成功大學、臺灣文學館。鐵道、文學、山水,他們的交織,促成了這次的旅程。在回憶、書寫這四篇遊記之時,從才思枯竭到逐漸恢復文筆,無疑是復甦的過程。更多時候,我覺得環島是為自己的理想而走,當下是,在未來回想也是。
Thumbnail
最後一天的列車環島,走訪了高雄的蓮池潭、孔廟、鳳儀書院、平成砲台、曹公廟,臺南的成功大學、臺灣文學館。鐵道、文學、山水,他們的交織,促成了這次的旅程。在回憶、書寫這四篇遊記之時,從才思枯竭到逐漸恢復文筆,無疑是復甦的過程。更多時候,我覺得環島是為自己的理想而走,當下是,在未來回想也是。
Thumbnail
薄霧輕寒的早晨我走向南方 鑽出凹子底捷運站滿目陽光 穿過蒲葵大道YY等在盡頭 公園漫步交錯著日照與蔭涼 說此區當年重劃經歷的滄桑 塞翁失馬不會只見市街繁忙 坐上輕軌龍貓美術館喝咖啡 來趟懷舊之旅西子灣看夕陽 壽山的老兵如今已找不到槍 落日海濱誰曾攜伴在此徜徉 獨坐岩礁白衣少女脫下口罩 蒼老的鏡頭中霎
Thumbnail
薄霧輕寒的早晨我走向南方 鑽出凹子底捷運站滿目陽光 穿過蒲葵大道YY等在盡頭 公園漫步交錯著日照與蔭涼 說此區當年重劃經歷的滄桑 塞翁失馬不會只見市街繁忙 坐上輕軌龍貓美術館喝咖啡 來趟懷舊之旅西子灣看夕陽 壽山的老兵如今已找不到槍 落日海濱誰曾攜伴在此徜徉 獨坐岩礁白衣少女脫下口罩 蒼老的鏡頭中霎
Thumbnail
每次點開照片時,我便彷彿再次感受到當時的靜謐、十一月時乾冷的空氣、殘留在屋瓦與窗櫺上的夕陽餘暉,以及那鮮明的日本印象。
Thumbnail
每次點開照片時,我便彷彿再次感受到當時的靜謐、十一月時乾冷的空氣、殘留在屋瓦與窗櫺上的夕陽餘暉,以及那鮮明的日本印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