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中,重新調整策略後,粉專發文減少發表看法,轉為以每日一章、投資週誌跟投資隨筆為主。跟以往相比,現在花在投資上的時間變少許多。
不同投資階段,需要花費時間的地方不同,在2020年學習投資開始,我在最初兩年的時間大多花在閱讀與擬定初步策略上,同時藉由每一次的事件學習局勢分析,累積經驗值。
在接下來的兩年,因為通膨與聯準會貨幣緊縮政策,市場轉折,使我能體會熊市時,市場的特性。這兩年花最多時間在調整策略與延伸閱讀上。同時,我也體悟到預測對於整體策略而言,是可能造成額外風險的。
這四年的學習與調整讓我有一些感觸,對於市場的看法常會增加風險承受度,這會造成三種可能的問題,分別是放大損益的幅度、可能會不遵守紀律以及在看錯時無法及時撤出。
歷經數次事件後,最終策略的調整就朝向『不依看法操作』、『以情緒為訊號』、『條件明確』為主要考量,將整個投資過程切割成以下幾個小區塊:
透過策略的執行,大幅降低看盤時間,同時也能客觀操作。回憶讀書時期靠著線上遊戲賺錢時,為了賺取些微價差,每天總會花時間逛遊戲中的攤位。但在投資的第四年,我理解了一個概念,就是『時薪最大化』。
在獲取收入時,不能僅看取得的收益,還需要考量投入成本 (如交通時間與花費),以達到時薪最大化為目標。
在投資上也是,許多人會花費大量時間,使交易高頻化。然而,許多文獻與研究指出,交易頻率越高,獲利機率與百分比都會下降,不只換算的時薪非常微薄,也容易澆熄投資的熱情,這時候就要思考如何改善目前的策略。
投資並不容易,指數化投資人常強調,理解指數,並定期定額投入。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投資方式,只要在付出時間了解標的組成、閱讀研究回測結果,並堅定執行,長期可以取得接近指數的年化報酬。
但假如想獲得超越指數的報酬,就必須在早期付出大量時間作為代價。以我來說,在投資路上,總共花了兩年進行策略擬定,再花兩年實戰並調整策略,這四年時間持續閱讀,藉由提升的知識進行回測,了解策略執行的形貌,最後設計出一套簡單明瞭的執行流程。
投資,跟其他領域一樣,都必須付出大量時間學習知識與經驗,才有可能得到獲利。想成為主動交易者,就必須在前期花費大量時間閱讀,同時貼近市場,了解市場週期與情緒。
請問您願意花多少時間在投資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