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尋找我的藍色小屋

這兩天酷暑,我在家讀「藍色小屋」、畫「藍色小屋」、寫「藍色小屋」。舒心地渡過了這個周末。

 「藍色小屋」是我近日讀到很美又很溫暖的書。這本書在網路上推薦文也不少,譯者是:柯倩華老師。再次印證從譯者挑繪本絕對錯不了!故事大意是小女孩每年都會隨著家人回到童年生長的地方渡假,這是一個關於家、童年、回憶、守護與愛的故事。但若因此迅速理解、匆匆翻閱,沒能從少少的文字、樸實、寧靜的畫面意會,就大大地錯過了作者要傳達鼓舞人心的情意。 

每個人對家的畫面或多或少都有憧憬,最好是能貼近大自然的美好。翻閱這本書時立刻想起小時候玩紙娃娃的夢幻時光總愛把自己的家想像成有著繽紛的花園,或是被夏日沙灘圍繞,房間最好被安置在有窗景的閣樓,當然身邊還要有一隻狗相伴。


 「藍色小屋」滿足兒時的夢想,文字有詩意、畫面有暖意,音符般的文字穿梭其中,若說一頁頁彩色鉛筆畫像一張張卡片,那文字的編排無疑就是灑在卡片上的金粉,使整張畫面更顯出色!藍色小屋是名詞也是動詞,「小屋吹口哨、小屋嘆息」整篇充滿律動與生氣的文字,沒有過於優美詞藻堆疊,簡單地描述萬物與四季變化,都是生活的日常。                                     

父母在家等待孩子長大,卻忘了自己在這兒變老。也因為自己已結婚、生子,離家多時,當我讀到「空蕩蕩的小屋越來越灰暗…」心裡著實酸酸的,想到娘家只剩媽媽獨居。記憶中黃昏的巷口,總有一群剛放學回家仍下書包的孩子們玩著跳房子、跳橡皮筋,如今嬉鬧聲不在,逢年過節伯伯們來家裡打麻將的搓牌聲也顯陌生,香氣四溢的餐食也已不復見,在我心裡即便偶有爭執、吵鬧的聲音也是家的另一種溫度。


隨著年紀增長,兒女各自成家,「家」難免流露出父母的落寞與兒女的不捨。作者在結尾處暖心地安排已為人母的小女孩帶著自己的孩子與家人再次回到「藍色小屋」,重溫過去的美好,將小屋重新粉刷,修補過去離家時家人沒能團聚時的空白,讓小屋重見明亮,一如「家」總是令人期待、給人勇氣、希望與安定的力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