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0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包子企業-2024年投資備忘錄

    一、前言

    一九五九年,英國廣播公司訪問了英國數學家兼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有沒有什麼建議要給未來世代。他回答說:

    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會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我也想問問你,那關於你的投資之道,你能用那些事實證明它呢?

    二、我的事實

    從2013年就開始練習在年末時要寫下過去一年的投資回顧,一方面整理過去一整年做過那些投資決策,這些決策最終得到多少的報酬回饋,然後設定明年要有那些新的短期投資目標。

    在這之後每一年度回顧時,就會把去年設定的短期目標拿出來檢視,看看自己是否一直走在設定好的投資計畫中。

    每年新產生的短期目標都是為了一個早在2010年就訂下的最終目標,那就是在2030年左右要達到[第二人生]所需要的財務自主的資產數字,期間大約訂為20~25年。

    我覺得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劃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

    1. 出生至成年出社會
    2. 出社會獨立生活至退休
    3. 退休養老至死亡

    每個階段的期間大約都有25年~30年不等,所謂的[第二人生]指的是第三階段[退休養老至死亡],在這個階段你已經完成多數人對你的期許,你也盡力完成你應盡的責任,無論這些階段是否如你所意,剩下的人生你不需要多顧慮別人而活,父母、老闆、同事、孩子...等,這些大都已經遠離你的人生旅途。

    為了準確地進入這個階段,我決定使用在職場工作時類似的方法,即每年進行投資計畫的檢視,然後像年終績效考核時要回顧過去一年與設定未來一年的工作目標。

    把投資計畫當成一個專案來執行,而主管(或客戶)就是你自己。

    三、績效基準-短期目標

    為了考核你的短期目標,你必須設定一個比較的基準,通常我們每年都會固定使用某種標準來做為當年的績效比較,例如同期間的加權指數或全世界指數的含息報酬率,或是任何一種合理計算而來的評比方式。

    以2023年為例,台灣、美國與全世界指數的幾個指數報酬如下:

    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對於所有資料的正確性不負任何責任


    以指數化投資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人,可以依照其資產配置中股債比例的不同,大致與這些投資工具的績效做比較:

    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對於所有資料的正確性不負任何責任


    因為美股必須負擔30%的股息稅,所以先以moneydj網站上各ETF的殖利率資料,將此數字乘以30%後從報酬率扣除。

    以VT為例,該網站的殖利率是顯示1.92%,乘以30%後為0.58%,將報酬率21.06%扣除股息稅率0.58%,得出該年度VT大致有20.48%的股息稅後報酬率。如果是80% VT加上20% BNDW的資產配置,按比重計算後接近17.38%,與AOA相差不多。

    台股ETF則是使用殖利率乘以2.11%的補充保費稅率作為股息稅成本。

    我大略計算出包子企業從2022年至2023年的資產配置變化與投資報酬率,與一個股債比80:20資產配置績效差不多,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指數化投資就是會這樣。

    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對於所有資料的正確性不負任何責任

    有了這些數據,你就可以用來評比你今年的短期目標。就跟同事之間的績效排名一樣,如果A同事當年度的產出績效是30%,你當年度的產出績效是12%,在績效考核時你就是落後A同事18%。

    然而我們都知道投資計畫並非短期內會完成的項目,在你制定它時應該至少有10年、20年、甚至長達30年以上,在你檢視完每年的短期目標後,你的投資計畫的整體完成度又是多少百分比了呢?

    畢竟每年的績效評比可能有輸有贏,但是長期執行後你的投資計劃是否會因為一些出乎意料的變動而受影響嗎?


    四、投資計畫-長期目標

    一個簡單的投資計劃的描述,例如:在預定的投資期間X年內,我有初期投資本金Y元與後續可投資金額Z,在期望的投資報酬率R下,最終期望有多少資產終值。

    而這正是一個複利公式的輸入參數。

    投資計畫的三要素分別為時間、本金與報酬率,透過一些簡單的試算表功能,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投資計畫圖形化了,如下表:

    下表中的黃色線只是簡單的將總資產目標除以總投資年數,在簡單計算後就可以規劃出一條線性的每月資產目標,並將他做為一個短期與長期目標的檢視。

    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對於所有資料的正確性不負任何責任


    你也可以根據各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或是模擬網站得出你的每年的投資進度目標,然後得道下圖這樣的圖形與表格(省略),你可以使用PR 50%的資產路徑做為長短期目標參考線,因為這是統計後機率最高情況。

    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對於所有資料的正確性不負任何責任


    不管你最後採用了那一種長期目標設定方式都可以,但是過度樂觀與朝令夕改的目標設定是必須避免的。

    以我個人為例,我先使用了蒙地卡羅進行過投資計畫的模擬,確認過PR50的目標是否可行,然後只用最簡單的方法追蹤我的計畫。

    從2012年開始使用下圖做為長期目標的追蹤,我的[總資產目標線](黃線)只是簡單的用總資產目標除以投資總月數然後線性的遞增,完成不考慮任何複利效果(如果是複利,黃色線會是一條下凹的上升曲線)。

    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對於所有資料的正確性不負任何責任


    我的[總資產目標]來源很簡單,使用過去幾年[平均開銷]除以[提領率4%]而來。在2023Q2的例行盤點時,已經達成84.7%。再次檢查過去幾年記帳的支出資料發現並沒有明顯增加。在進度提前的情況下決定將提領率下調成3%,2023年的長期目標進度完成率變成70.6%。

    以此為目標,2023年我的總資產年增率為21.19%,目前現金:投資比重大約在87%:13%,比重改變的原因很單純,因為現金是我的緊急備用金與生活費的加總,所以大致是一個固定金額,隨著資產年年增加,現金比重只會越來越低,並非加碼投入造成。

    大略的總資產年增率的占比如下:

    • 被動收入(股息與利息收入):1.93%
    • 主動收入(工作薪資儲蓄):5.64%
    • 資本增值(投資增值):13.61%

    在經過大約12年的投資耕耘後,資產成長的力道大約有73%是來自財務資本的貢獻,人力資產占比27%,這是因為2023年的VT的報酬率高達2成,比過去幾年來的年化報酬率高出一倍,自然占比就會高出許多。

    參考過去自己的分析資料,我預估的合理值大致如下圖:

    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對於所有資料的正確性不負任何責任


    在年化報酬率7%的條件下,持續定期定額的投資時間在第11-12年間,投資部位的獲利與每年可投入本金比較,大約會是每年投入本金的110%~125%,除二之後平均的投資占比大約在是55%~62%之間。

    以上就是我們指數化投資人可以提出的事實,每個人都可以得到類似的真實結果。


    五、我們的建議

    還記得本文一開始引用的話嗎?

    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會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為什麼要進行短期(每年的績效比較)與長期目標(投資總目標完成百分比)的檢視?你相信的投資事實是什麼?你又能拿出什麼證據來證明你說的是事實?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如果你只是低著看看每年績效,可是完全不管長期目標已經遠離你了,那檢視短期目標又有多少意義呢?

    假使你連短期目標都難以達成,你怎麼能奢望長期目標可以準時完成呢?我們來看看這篇此篇新聞的內容:

    若以台股已開戶人數1248萬2489人計算,平均每位投資人今年帳面獲利約101萬元,股民們一吐怨氣。由於外資是台股最大持有者,持有股票約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0.42%,因此,外資帳面資產也同樣增長,若扣除外資持股部分,來計算本國法人與股民能分享的台股上漲果實,比較不會失真。

    由此算來,本國法人與股民持有的台股總市值,約增加7兆4927億元,平均下來,每位投資人帳面增加約60萬元。不過,以上都是推估,因為每位投資人進出股市的狀況都不一樣,平均估算絕對不等於每個人實際的投資損益。

    你有達成這樣的帳面獲利事實嗎?

    我們可以使用以下幾種投資標的報酬率,反推算出投資人在2022年底必須擁有多少投資價值,才能在2023年底賺到平均的60萬~101萬。以0050為例,只要你在2022年底擁有價值218萬的受益單位,以當時0050股價約110元,你需要持有20張0050。

    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對於所有資料的正確性不負任何責任


    你或許沒辦法在2022年底勇敢地投入218萬一次買進,但是如果你用最常見的定期定額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在2022年底累績到218萬呢?在不考慮買進成本與稅負的影響下,我們可以得到下表的結果。

    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對於所有資料的正確性不負任何責任


    如果你從2016年5月開始執行一個每月定期定額2萬於0050投資計畫,在經過6.7年後,你會在2022年底擁有一個價值218萬元的投資組合,然後只要繼續保持買進並持有,在2023年底你會賺到全體散戶的平均報酬60萬元了。

    指數化投資的事實就是這麼簡單。

    我們每年的投資績效就是市場報酬率扣除費用率,而當我們的短期目標都順利完成後,長期目標就幾乎可以順利達成,前些日子在約翰.柏格粉絲社團看到了這段話:

    在當考慮到所有稅費時,沒有比任何較長時期(例如 10 年以上或更長)的市場指數更好的選擇了。我能給你的最好的比喻如下:我在一場 20 匹賽馬比賽開始之前告訴你哪匹馬保證獲得第二名。 如果有人愚蠢地說“我會忽略這個建議,因為我認為我可以選出獲勝者”,那就這樣吧。知道哪匹馬獲得第二名,你可以賺很多錢。

    當考慮到所有費用和稅收(以及巨額對價)時,市場指數在任何較長時期內始終處於業績的前 5%(與主動式管理基金相比)。

    你還希望我們給你什麼建議呢?

    你不需要猜中未來20年,每一年的第一名賽馬才能賺大錢,只要選擇[複勝]的投資工具(指數化投資),再加上買進並持有就可以賺到該有的平均獲利金額,而且只要堅持的夠久,你連平均獲利金額都能輕鬆超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