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9-10/15
事情的發展如史書般充滿波折,會計傳來了壞消息:要匯出外幣必須要先辦好「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和「海關登記」,而外管局還要求:法人代表必須親自來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後來,我透過關係協調,官員終於同意用「特殊情況,特殊辦理」來解決,法人代表不必來了。
10/10是設計院院長答應給我施工圖檔的日子,但跳票了,要延兩天,我當天是無法依約把圖檔送給四家建商了。就在此時,會計打電話來告知,外管局的課長仍然要我親自去一趟。到了外管局,我才知道要我本人去的目的,是「坐在那裡聽政令宣導」。大丰本地習慣把政府基層辦事人員敬稱為「課長或主任」,銀行行員則稱上面的經理為「老總」。如果政府各部門動不動就要叫企業法人代表或總經理來聽訓,我看誰也不會願意來投資。
原本計劃拿到圖檔之後密集拜訪建商的行程落空了,我就近提前拜訪了一家工程項目管理公司。這是本地唯一同時具備「招標代理」和「造價諮詢」兩項甲級資格的顧問公司,我和老董交談並且從中獲取建議。首先,他認為建築這個行業比較特殊,如果要建商分別估價,很難有一致性的基礎,因此結算上會出現很多問題。
雖然是老王賣瓜,但這瓜是甜的,我決定請他們幫忙做工程發包預算,並且輔導擬訂更周延的合同條文,最後的竣工驗收結算也包含在內。由於他們都是本地建築圈裡面的人,我也請他分析一下我們初選的四家公司。他說其中三家一級建商的實力都不錯,這三家一級建商只有一家完全由自已公司包工包料,另外兩家的模式則是「由公司項目經理內部創業」(公司只收約4%的利益),完全由建商領導施工的效率較慢,執行時很多事決定不了,必須不斷上報。
當遇到阻礙或者不順利,有時候是老天發現你走偏了,要拉住你,希望你再去思考。現在我決定不再麻煩四家建商自行估價,而是等顧問公司的預算(數量明細)出來,再請四家廠商依照預算報價競標。
開發區主任打來電話,說打算把我們列入鹽城市領導參加的「例行性開工儀式」。我說我們已經辦過奠基儀式,鞭炮都放了,有人舉辦兩次動土儀式的嗎?如果再辦,又是一筆費用。第二天,我想想還是不妥,又打電話去回絕了,主任說:「我瞭解您的意思」。
星期一的設備頭期款結匯沒有成功,鹽城市建行拿我們的買賣合同細節做文章,大丰支行的小女生又搞不清楚狀況,一直拖到第三天,才把外幣成功匯出。
入冬之前、秋決之末,處處充滿煩燥。「煩燥」反應身心運轉已經到了最大產能,台灣會計煩燥、設計院院長和主任煩燥、大潤發的收銀員煩燥,我後來發現收銀煩燥的原因,是用大丰話叫我把籃子裡的東西拿出來,我因為聽不懂本地話而沒有照辦。
由於「設計圖紙送審」、「環評報告書待批」、「土地指標待批」都近尾聲,但這三件大事的進度都比最初計劃拖延不少,這種急迫性和不確定感也令我沉不住氣。
在本週等待的過程中,我也拜訪並委託了工程監理公司,和監理公司老板的交談中,我再度打聽了四家建商的風評,決定把「工期」和「項目經理」也列入評估重點。經由設計院、監理公司、工程管理公司的多方探聽,現在我對四家建商的情況也越來越清晰。監理老板認為我們這個項目雖然不大,但建商感興趣的地方有二:(一)、因為是新廠工程,如果簽到主體工程,會有利於日後承包附屬工程;(二)、因為我們在竣工前可付款的能力強,建商會願意犠牲更多的利潤,預估競標結果會比發包預算下降15%。
春節、打樁檢測、工程收尾都得花時間,明年六月初竣工的目標,變得很緊張。現在要控制在十月底之前把工程發包出去,發包出去的前提是要在10/20取得工程預算書,10/25~10/28把工程發包出去,另外,設計院也要在月底之前把圖紙送審完成,並且制成藍圖,讓中標的建商能夠取得正式的圖紙。
審圖中心規定的審圖時間是十五個工作日,如果透過關係加急,或許三五天也能審完,這是要努力的瓶項之一。晚上約了審圖中心的人和幾位熟識的建築同業喝茶,希望加快審圖進度,審圖中心的人聽到我們打算申請綠建二星,提出了一個令人緊張的問題,他說二星的圖紙本地審不了,要送到地級市政府的專門小組,會拖不少時間。
經過整晚的沉澱,我覺得他們把觀念混淆了,審圖中心所審的,是「強制性」的綠建規定,目前大型民用或公共建築有強制二星的規定,因此審圖時就得審,但我們的廠房和寫字樓都只需要符合一星的標準即可,至於我們提出依照二星標準來設計,只是我們打算未來直接向江蘇省申請綠建二星認証,在法規上,目前應該並不強制要市級來審查圖紙。
隔天一早,我去設計院溝通,決定採取一二星分離的政策,也就是目前「以二星標準設計、以一星標準送審圖中心」,未來再用具備二星標準的圖紙直接向省級申請綠建二星設計認証。這個觀點獲得設計院、審圖中心、綠建輔導單位的一致認同,預估下週一就可送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