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演奏樂(56)只此一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Jean Philippe Audin 《Toute Une Vie 只此一生》


對於「樂師」在另外一個角度而言,成名作是否一種羈絆?如果一生的事業,總是無法超逾賴以成名的初期起始飛升之作,是否一種遺憾?


Jean Philippe Audin 1955年生於法國,極其熱愛演奏大提琴,日後甚至被稱為大提琴詩人,琴藝技巧當然高超,他曾演出多場 JS 巴赫的完整大提琴組曲音樂會,2008 年有份參與坎城影展的音樂事工,2014年又是法國有名國際電影《Lucy 露西》Soundtrack 中擔綱大提琴樂師。


他在 2007 年開發了“視頻大提琴”,籌組「多媒體樂隊」去實現將電薩克斯,融合了電子爵士樂、古典音樂創作成視頻藝術。


Jean Philippe Audin 一生人都在法國音樂界打滾,然而樂迷始終只惦記於「Delphine – 達芬唱片公司」1988年 將他捧紅的成名作《Toute Une Vie 只此一生》,就像名酒一樣,愈久愈醇,並不因時移世易而有所失色。


法國商業奇才 Olivier Toussaint 與樂壇高手 Paul de Senneville在 1974年成立了「Delphine – 達芬唱片公司」,具有商業戰略計劃的頭腦,為演奏不同樂器的卓越音樂家打造個人品牌,Paul 為每一位樂師量身訂造,為他們作曲,這反映出 Paul de Senneville 精通各種樂器。


1988年 法國創作歌手 Jean Baudlot 與達芬唱片合作遊戲機的配樂,他和 Paul de Senneville 共同創作了好幾首樂曲,Paul 在深思熟慮後考慮到當時還未成名的 Jean Philippe Audin 精於大提琴演奏,憑天才的音色觸角,Paul 將其中的一首新作《Toute Une Vie 只此一生》,定意由 Jean Philippe Audin 以大提琴主力擔綱,一如所料,一嗚驚人。





資料來源:作者本人


我的目標,是要介紹 100 首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



avatar-img
115會員
526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vid T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Nicolas De Angelis 《Quelquer Notes Pour Anna 安娜小箋》 Olivier Toussaint 在法國樂壇是一位大忙人,Paul de Senneville 可以說是他的御用作曲家,兩人合作的創造簡直左右了樂壇舞台,他們在 1974 年成立了「Delp
Ron Goodwin 《Theme From 633 Squadron》 偉大的創作是怎樣產生的?歷史上有過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中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亦有過太多的感人事跡,戰事結束不久,很多「名」戰役場景被撰文成書,這裡面看到另一種「文學寫作」,字裡行間包含了「官階」、「武器型號」、「地
Paul Mauriat 《Rain And Tears》 1981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 『Chariots Of Fires 火戰車』,Vangelis 憑此電影主題曲譽滿天下。 Demis Roussos 與 Vangelis 是老戰友,他們因政治因素同被希臘政府流放,旅居法國,早
Vangelis 《Chariots Of Fire》 1924 年巴黎奧運會發生了一件震驚全球的事,英國選手代表 Eric Liddell 拒絕在禮拜日出賽,因為星期日是敬拜 神的日子,這名虔誠的基督徒並不是故作驚人,而是他對 神真正的順服,Eric Liddell 後來成為來華宣教士,
Isaac Hayes《Theme from Shaft》1971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本土開始了Soul 的舞曲,亦隨著電吉他的漸趨流行,發展出 Funk Music,這些音樂都成了70 年代 Disco Music 席捲全球的基礎,1971年亦出了一首經典而影響深遠的樂曲,它來自一齣電影配樂
Norman Candler 《Scarborough Fair》 「Scarborough Fair 史卡博羅市集」這首英國傳統民歌太過古老,亦太大名氣,被稱為「不可能任務的奇異故事」,例如該歌曲描述一位年輕男子指示聽者,吩咐他以前的愛人為他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務,其中有製作一件沒有線縫的襯
Nicolas De Angelis 《Quelquer Notes Pour Anna 安娜小箋》 Olivier Toussaint 在法國樂壇是一位大忙人,Paul de Senneville 可以說是他的御用作曲家,兩人合作的創造簡直左右了樂壇舞台,他們在 1974 年成立了「Delp
Ron Goodwin 《Theme From 633 Squadron》 偉大的創作是怎樣產生的?歷史上有過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中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亦有過太多的感人事跡,戰事結束不久,很多「名」戰役場景被撰文成書,這裡面看到另一種「文學寫作」,字裡行間包含了「官階」、「武器型號」、「地
Paul Mauriat 《Rain And Tears》 1981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 『Chariots Of Fires 火戰車』,Vangelis 憑此電影主題曲譽滿天下。 Demis Roussos 與 Vangelis 是老戰友,他們因政治因素同被希臘政府流放,旅居法國,早
Vangelis 《Chariots Of Fire》 1924 年巴黎奧運會發生了一件震驚全球的事,英國選手代表 Eric Liddell 拒絕在禮拜日出賽,因為星期日是敬拜 神的日子,這名虔誠的基督徒並不是故作驚人,而是他對 神真正的順服,Eric Liddell 後來成為來華宣教士,
Isaac Hayes《Theme from Shaft》1971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本土開始了Soul 的舞曲,亦隨著電吉他的漸趨流行,發展出 Funk Music,這些音樂都成了70 年代 Disco Music 席捲全球的基礎,1971年亦出了一首經典而影響深遠的樂曲,它來自一齣電影配樂
Norman Candler 《Scarborough Fair》 「Scarborough Fair 史卡博羅市集」這首英國傳統民歌太過古老,亦太大名氣,被稱為「不可能任務的奇異故事」,例如該歌曲描述一位年輕男子指示聽者,吩咐他以前的愛人為他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務,其中有製作一件沒有線縫的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1967年由Scott McKenzie創作的熱門歌曲《San Francisco》,該曲一度在美國和歐洲引起熱潮,吸引大量年輕人造訪這座城市。此外,70年代大量輕音樂團體以古典樂風格重編流行曲,文中並介紹了多位演奏此曲的著名音樂家。這些演繹版本各具特色,展現了音樂的多樣性和競爭的魅力,
Thumbnail
《Till》是一首法國流行曲,卻有英語,有義大利、德語、芬蘭語版本,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去見證法國音樂文化的軟實力並非浪得虛名。
安排好每句旋律的起頭、音色、尾音是歌手的基本素質,頂尖歌手突出的不是齊全的演唱技巧或飆多高的音,而是在相同的情緒表達上如何別出心裁,給人更深刻的體驗。
Thumbnail
都說「人,終究是一座孤島」,也因此多半的時候必須獨自前行,然而,走著走著,每個人一定都走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故事的發展也必然多所不同。而音樂家,剛剛好就是那最能以音樂說故事的人。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1967年由Scott McKenzie創作的熱門歌曲《San Francisco》,該曲一度在美國和歐洲引起熱潮,吸引大量年輕人造訪這座城市。此外,70年代大量輕音樂團體以古典樂風格重編流行曲,文中並介紹了多位演奏此曲的著名音樂家。這些演繹版本各具特色,展現了音樂的多樣性和競爭的魅力,
Thumbnail
《Till》是一首法國流行曲,卻有英語,有義大利、德語、芬蘭語版本,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去見證法國音樂文化的軟實力並非浪得虛名。
安排好每句旋律的起頭、音色、尾音是歌手的基本素質,頂尖歌手突出的不是齊全的演唱技巧或飆多高的音,而是在相同的情緒表達上如何別出心裁,給人更深刻的體驗。
Thumbnail
都說「人,終究是一座孤島」,也因此多半的時候必須獨自前行,然而,走著走著,每個人一定都走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故事的發展也必然多所不同。而音樂家,剛剛好就是那最能以音樂說故事的人。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