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术"恰恰是表现大唐气象的一个绝妙隐喻,有种明知是假却仍信以为真的浪漫。虚虚实实,正好就构成了这一出《唐朝诡事录》。
虽说不再看国产剧,但其实这几年来还是看了不少,凭印象还能数出若干,包括之前的《夜天子》《河神》《长安十二时辰》《沉默的真相》《无证之罪》,再到今年的《唐朝诡事录》。先前举例的这几部,除了《夜天子》和《唐朝诡事录》有一样遗憾的下场,其他口碑都还算不错。
2018年的《夜天子》是典型的男频小说改编,因为国产电视剧的受众似乎多是女性,于是很多人因为这一点就不太愿意再理会这部剧。我也一样。所以人确实会因为偏见漏掉一些东西,又因为别人的偏见得以平衡,偶尔像湖水推波助澜,因为别人也在推,所以都能正好处在浪上。
当时放假在家,被迫跟着家人看了几集后,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这部剧的制作水平虽然和其他古装剧没什么分别,但胜在剧情紧凑,两位主演虽然年纪很轻、同样是流量明星出道,但在剧中表现不凡,那恋爱也谈得像是认真的,不会像今天很多国产剧一样,剧情还没开始,观众就被告知这两人爱得死去活来,之后的故事无论多么缠绵悱恻,也让人感觉他们像是在互相折磨。
而我回想起来它最打动我的,其实是有小时候不停追着《仙剑奇侠传》看的心情。《仙剑》至今已过去十七年,有人认为它是一场无法复刻的青春旧梦,对翻拍表示强烈的反感。《夜天子》的故事也可以看作是当年的李逍遥踏上仙灵岛,新世界在他与观众面前徐徐展开,只不过缺少了仙剑曾不遗余力打造的那种"梦幻感"。《夜天子》是在现实世界、小地方打滚的小人物,举步维艰,前路一片黑暗渺茫,并不像《仙剑》那样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似的。我想这也是今天的时代与《仙剑》出世时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现,但仍可以看出李逍遥之后对小说英雄形象的影响——我认为可以将《夜天子》看作是一种对所谓《仙剑》精神气的继承。
再回到今年播出的《唐朝诡事录》,这部剧几乎悄无声息地上线,并没有铺天盖地的宣发,像之前的《梦华录》,就几乎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期口碑多么喜人,之后便招致多少恶评。
但《唐朝诡事录》有一个怪现象,我还没对这部剧提起兴趣之前,就曾经目睹它一路冲上豆瓣热门榜,评分却出奇的低。起初还以为是因《妖猫传》之后掀起的唐朝古装剧风潮,看到《长安十二时辰》等电视剧赢得了较为成功的收视率,于是跟风拍了很多相同背景、相似主题的剧集,企图收割观众在此之前就已经攒下的期待。
因为这种偏见,我险些又错过了。但幸好同在一汪湖水里,对面也有人在推波助澜,于是即便我已将眼前的机会推远,但又随之被推回了我这里,让我也赶上了这浪潮。
看过第一集后就对这部片子大为改观,我甚至在心里觉得这比相似题材的《长安十二时辰》要好,又小又巧,但并不端着,不会用那些看起来美则美矣的东西来故意糊弄人,甚至是浪漫的,因幻术开始,又以之结束。此前《长安十二时辰》是下足了功夫的,演员阵容、热播宣发,小说作者在此之前就已有名气,剧集的制作团队也成熟,我记得第一集开头就有非常炫技的场面调度,确实是电影级别。而《唐朝诡事录》想必是不能同时做到这几点,于是在别处取巧,所幸也成功了。
此剧由八个单元故事串连而成,分别是长安红茶、甘棠驿、石桥图、众生堂、黄梅杀、鼍神、人面花和参天楼。八个故事,就是八个探案传奇。因为剧中角色不断强调致敬《神探狄仁杰》,也请了当年的演员加入阵容,主角的设定更是"狄公亲传弟子",于是我早先是当侦探剧来看的,却也津津有味。
开篇有幻术造成的猫妖杀人,不免让人想到《妖猫传》,除了角色出场惊艳,也没有留下再深刻印象了。但这还只是个开头,它似乎有意继承那种美艳绝伦的精神气,之后一气呵成牵连出整个篇章的故事,让观众看到这幻术不光造出猫妖,还造出神兽能与人相斗的奇景,又有反派被召唤是从泥塑的雕像中破土而出,形式夸张美艳,惊心动魄。
再有女主角裴喜君愿与画中人成亲,就是梁祝化蝶、《红与黑》中玛特儿公主抱着于连的头颅举行婚礼;黄梅杀篇主角以为因雨入梦,分不清真假,在梦中度过了他人和自己共同造成的人生,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所爱之人,真相像是要到平行时空去找;而凶手被逼出真相时有一段武打戏,角色以伞为剑,中途怒诵《滕王阁序》,有种贯穿天地纵深的孤寂感。
此前《妖猫传》《长安十二时辰》都表现了对一个美丽王朝盛极转衰的叹息,《唐朝诡事录》同样继承这一点,力图以诡谲浪漫的手法凸显这明丽时代的暗面。而此处的"暗"不光是指《长安十二时辰》里那样的政治隐喻——太"实"了。此剧充满怪、诡、神等要素,每个小故事反倒是像看《聊斋》一样精彩,但又不是真的鬼神,而是"幻术"造就的奇景。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败笔,因为审查的缘故不敢"坐实",但如果真是一部聊斋,剧中就不再需要探案的主角了,大胆一点,拍成"大唐地狱变"或许还好看些。而我认为"幻术"恰恰是表现大唐气象的一个绝妙隐喻,有种明知是假却仍信以为真的浪漫。虚虚实实,正好就构成了这一出《唐朝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