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笭有用第一人稱視角寫作過嗎?(略)感覺這樣會想的不夠全面(上帝視角讚)?完全使用第一人稱視角,到後面發展劇情好像也會受到限制,不知道有沒有推薦的全第一人稱視角作品。」
我們常聽到「第一人稱視角」、「第三人稱限定視角」、或是「全知視角」,還有《全知讀者視角》(?)但你知道到底有多少種嗎?
我覺得,敘述視角其實應該是拆開成兩個東西來看:【第幾人稱】以及【對故事角色的內心活動知道多少】(以下簡稱【知道多少】)。我看過有人粗暴分成少數幾種,也有其他人直接畫表格,這種教學簡單粗暴,用來定義或說明是很清楚沒錯,但從實務來看我不完全認同。
人稱分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可以單用、可以混用,這沒毛病。但【知道多少】,我不認為直接分為「全知」與「限定」是好的,我建議把它看成光譜的兩端,不是非黑即白的東西。
「這時候,我看到他眼神移開,我知道/我不知道……」
會有敘事者傾訴的感覺。只要敘事邏輯正常,價值觀不要太誇張炸裂,讀者極易帶入。
有效用途:讀者拉近距離、博取讀者認同、刻劃內心活動與情感
需要注意:角色情緒氾濫、忘記周遭客觀事物,導致作品看起來像畫面感糊糊的回憶錄,或可能會有敘事者很自以為是、自作多情的感覺。
沒錯啦!那個注意事項就是我自己的個人經驗(哭)
我曾挑戰「以敘事者為中心」。作為一個無情的小渾蛋,我是不太會讓角色情緒氾濫,但確實是會忘記要寫客觀世界的東西。太危險了,對我來說這個視角難度很高。
但是,其實無論是通俗還是純文學,都很多人擅長使用第一人稱敘述。
而且通常會利用「部分限定」的視角做出反轉,或是敘事者內心與客觀世界的反差。
我自己最喜歡的第一人稱大大是朝井遼,他和湊佳苗都很擅長在不同章節,利用第一人稱視角好好經營角色,讓整部作品深刻立體。
「這時候,你看到他眼神移開,你知道/你不知道……」
書信體那種「你」是故事裡的特定角色,但另一種就很像直接在跟讀者說話、裝熟。
這種敘述感覺大好大壞,基本取決於作者功力。如果寫得好,讀者會感覺被同理,勵志雞湯文就屬於這種。如果寫不好,就會有強烈說教感,還會讓人覺得「最好是這樣,你懂個屁」。
這是超級難駕馭的視角,很少看到有人使用。除了遊戲以外,我還沒看到我滿意的第二人稱視角作品,也沒有想過要寫。
簡單說一下原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人生經歷,今天文章通篇都用「你」來和讀者對話,這等於是未經你同意把你拉入整個故事裡面,然後說你一定會這樣做、這樣想、擁有這樣的價值觀與人生經歷。
讀者沒有選擇,難免有【我才不是這樣】、【我才不會這樣】的感受,覺得作者或作品太自以為是,因而反感。
所以,我個人覺得比起「文章」,有互動和選擇的「遊戲」比較適合第二人稱視角。
「這時候,她看到他眼神移開,他知道/他不知道……」
這個就不用多寫了吧(又、又偷懶)
第三人稱相對前面兩個有一些距離感,讀者可以用觀察者的心態看角色。因為這種旁觀感,敘事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地穿梭在內心語可觀世界,非常靈活。
我都是用這種。
1.不知:
限定某一特定角色的視角,連作為敘事者的角色本身的內心活動都不知道。
讀者僅能透過各種動作、台詞與客觀世界的敘述,推測角色的想法和故事全貌。
2.全知:顧名思義,任何角色內心活動與事件都知道。
3.有限:介於上述兩者之間。而「有限」很有彈性,根據人物的設定與抽換視角的方式,可以提供讀者不同程度的資訊,幫助讀者窺探全貌,或者欺騙讀者。
簡言之,不同人稱x知道多少=各種敘事視角
像是附身在透過某一特定角色身上。
以該角色的視角體驗故事,但連宿主在想啥都不知道。
我稱之為「沒有展現角色想法的第一人稱冒險遊戲」
當然,也可以輪流附身在不同角色身上(?)變成可以切換角色的「沒有展現角色想法的第一人稱冒險遊戲」。
同樣鎖定在單一角色身上,知道宿主在想什麼,可以透過它的內心活動了解較多故事全貌。但獲得的資訊有限且主觀,該角色不知道的事情,讀者也不知道。是比較常見且有較容易帶入角色的敘事視角。
通常可以細分成「主角」以及「配角」,前者就是常見的那種主角視角,後者類似《福爾摩斯》裡的華生。「配角第一人稱」是與主角有很多互動且基本在線的角色在敘事,這個視角的重點是敘事者不是主角,讀者和主角還是保持了一段距離。
個人認為,這種視角最大的缺點就是敘事者很忙,因為所有劇情他都要在。
試想,某一個事件確實發生,但敘事者不在。後來敘事者得知時,讀者可能會有「作者是不是掰不下去才補這個劇情」或是「不是啊,我怎麼不知道有這件事情」的感覺。
為避免這種感覺,作者需要很好的鋪陳與暗示技術,否則會變成大暴雷、劇情超好猜。
這個方法好累!(個人想法)
那天和想像朋友寫作會的佳駿、奕樵討論這個視角,他們都說這個視角在純文學是很常見的,但相對其他國家,台灣比較不偏好這種寫法。例如: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們。
以下說明是基於佳駿和奕樵的解釋,加上我的一些想法
當敘事者是整個故事裡的「神」,也就是整個故事裡「具有絕對權力、地位」的角色。例如,真的把所有人都玩弄於股掌之中,其他角色都被他摸透,都是他的棋子。這時,他的視角就會是知道全貌的視角。
在書寫習慣上家族史、家族回憶這類的作品,通常會挑一個已經知道全部事情真相的角色回頭敘事。因為在故事時間的設定上是「已經發生」的事情,讀者自然可以接受這個角色的全知。
謝謝佳駿大大和奕樵大大無私分享
讀者變成一直跟著角色們的奇怪隱形路人。
僅透過作者給的台詞、動作,一切外在敘述推測角色的想法。
很像在看文字轉播或是沒有內心戲指示的劇本。
我個人最推薦、最常用的敘事視角。
不受特定角色視角限制太多,可以好好鋪陳客觀世界的敘述之外,還可以配合劇情需要隨意穿梭在角色的內心。
通常會聚焦在能推動劇情的少數角色身上,讓不同角色經歷不同事件、觸發不同感知,但對角色的瞭解又要受到事件與劇情的限制。
讀者在東拼西湊得知故事全貌的過程中,可以認識角色,享受角色魅力。
而且最有趣的是,因為是東拼西湊,所以操作彈性很大、超好下圈套。可以安排敘事詭計,引導讀者誤會,也可以透過角色間所知有限,引發的衝突或是安排反轉。
個人認為這是最好操作、最輕鬆、CP值最高的絕佳敘事視角。(再強調一次,這是主觀感受)
注意事項:
穿梭在每個角色之間,要小心視角切換不能太頻繁,不然讀者很容易抽離情緒、不知道是誰在說話。也要小心揭露的程度,以免破壞劇情驚喜。
我的《被詛咒的南國穆氏》就是採用這個敘事視角。即使主角群的許多人同時在場,我也只會挑一個人的視角當主要敘事。如果真的要換人,我會小心鋪陳,慢慢轉過去。
成為真正的神。(很想直接用句話結束,但這樣好像太敷衍了)
使用這個視角,等於解開全部的束縛。比第三人稱x有限還更誇張的自由,連路人內心在想什麼都知道。
同時把每個角色的台詞、內心話,以及路人的反映,通通都寫出來,深怕讀者遺漏任何東西。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很突然的補述、評論。
更容易發生視角切換太頻繁、視角與敘事都很混亂、情緒不連貫、揭露的資訊過多、繁雜而破壞驚喜等破壞故事節奏的情況。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神,凡人不要輕易嘗試
此系列最初是為了回覆他人向我提的寫作問題,待我整理好後,把回答放到網路上分享,希望一些小心得能對其他創作者有些幫助。
本文主要目的是淺談各種寫作的視角,並不限於小說,且刻意規避名詞定義。
我故意不直接寫「第一人稱有限」而是「第一人稱x有限」,是希望能避免侷限,但如果上面的用詞或是分類,與你過往知道的不同,讓你感到困惑費解,請以過往看過的大大的為準。
有什麼希望我回答的問題歡迎到這篇貼文留言
但是我會判斷該問題是否適合寫文章討論,也會按照問題難度決定該文章要不要開收費雖然我是俗辣,怕我亂講害人其實不太敢收費
------------------------------------------------------------------------------------
🐾歡迎加入我的沙龍或是訂閱各種專題,以獲得最新的更新消息
沙龍◆李笭上班可以寫小說(改名囉!)
專題◇被詛咒的南國穆氏
專題◆漫談創作
專題◇地府實習筆記
專題◆人魚能不能上岸
🐾歡迎追蹤我的社群,看看我的日常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