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李笭來解答】敘事視角差在哪?哪個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李笭自我流亂教時間

本單元來自討論區的發問與交流,儘管問,我會努力寫成文章來回答!


Q:第一人稱視角是不是有很多限制,比較不好寫?

「李笭有用第一人稱視角寫作過嗎?(略)感覺這樣會想的不夠全面(上帝視角讚)?完全使用第一人稱視角,到後面發展劇情好像也會受到限制,不知道有沒有推薦的全第一人稱視角作品。」


先說個觀念

我們常聽到「第一人稱視角」、「第三人稱限定視角」、或是「全知視角」,還有《全知讀者視角》(?)但你知道到底有多少種嗎?

我覺得,敘述視角其實應該是拆開成兩個東西來看:【第幾人稱】以及【對故事角色的內心活動知道多少】(以下簡稱【知道多少】)。我看過有人粗暴分成少數幾種,也有其他人直接畫表格,這種教學簡單粗暴,用來定義或說明是很清楚沒錯,但從實務來看我不完全認同。

人稱分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可以單用、可以混用,這沒毛病。但【知道多少】,我不認為直接分為「全知」與「限定」是好的,我建議把它看成光譜的兩端,不是非黑即白的東西


不同人稱的敘述感覺

1.第一人稱:「我」

「這時候,我看到他眼神移開,我知道/我不知道……」

會有敘事者傾訴的感覺。只要敘事邏輯正常,價值觀不要太誇張炸裂,讀者極易帶入。
有效用途:讀者拉近距離、博取讀者認同、刻劃內心活動與情感
需要注意:角色情緒氾濫、忘記周遭客觀事物,導致作品看起來像畫面感糊糊的回憶錄,或可能會有敘事者很自以為是、自作多情的感覺。

沒錯啦!那個注意事項就是我自己的個人經驗(哭)
我曾挑戰「以敘事者為中心」。作為一個無情的小渾蛋,我是不太會讓角色情緒氾濫,但確實是會忘記要寫客觀世界的東西。太危險了,對我來說這個視角難度很高。

但是,其實無論是通俗還是純文學,都很多人擅長使用第一人稱敘述。
而且通常會利用「部分限定」的視角做出反轉,或是敘事者內心與客觀世界的反差。
我自己最喜歡的第一人稱大大是朝井遼,他和湊佳苗都很擅長在不同章節,利用第一人稱視角好好經營角色,讓整部作品深刻立體。


2.第二人稱:「你」

「這時候,你看到他眼神移開,你知道/你不知道……」

書信體那種「你」是故事裡的特定角色,但另一種就很像直接在跟讀者說話、裝熟。
這種敘述感覺大好大壞,基本取決於作者功力。如果寫得好,讀者會感覺被同理,勵志雞湯文就屬於這種。如果寫不好,就會有強烈說教感,還會讓人覺得「最好是這樣,你懂個屁」。
這是超級難駕馭的視角,很少看到有人使用。除了遊戲以外,我還沒看到我滿意的第二人稱視角作品,也沒有想過要寫。

簡單說一下原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人生經歷,今天文章通篇都用「你」來和讀者對話,這等於是未經你同意把你拉入整個故事裡面,然後說你一定會這樣做、這樣想、擁有這樣的價值觀與人生經歷。
讀者沒有選擇,難免有【我才不是這樣】、【我才不會這樣】的感受,覺得作者或作品太自以為是,因而反感。
所以,我個人覺得比起「文章」,有互動和選擇的「遊戲」比較適合第二人稱視角。


3.第三人稱:「他」

「這時候,她看到他眼神移開,他知道/他不知道……」

這個就不用多寫了吧(又、又偷懶)
第三人稱相對前面兩個有一些距離感,讀者可以用觀察者的心態看角色。因為這種旁觀感,敘事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地穿梭在內心語可觀世界,非常靈活。
我都是用這種。


知道多少的差異

raw-image

簡單介紹一下光譜上的三個名詞

1.不知:
限定某一特定角色的視角,連作為敘事者的角色本身的內心活動都不知道。
讀者僅能透過各種動作、台詞與客觀世界的敘述,推測角色的想法和故事全貌。

2.全知:顧名思義,任何角色內心活動與事件都知道。

3.有限:介於上述兩者之間。而「有限」很有彈性,根據人物的設定與抽換視角的方式,可以提供讀者不同程度的資訊,幫助讀者窺探全貌,或者欺騙讀者。
簡言之,不同人稱x知道多少=各種敘事視角


統整概述一下各種敘事視角

1.第一人稱x不知

像是附身在透過某一特定角色身上。
以該角色的視角體驗故事,但連宿主在想啥都不知道。
我稱之為「沒有展現角色想法的第一人稱冒險遊戲
當然,也可以輪流附身在不同角色身上(?)變成可以切換角色的「沒有展現角色想法的第一人稱冒險遊戲」。

2.第一人稱x有限

同樣鎖定在單一角色身上,知道宿主在想什麼,可以透過它的內心活動了解較多故事全貌。但獲得的資訊有限且主觀,該角色不知道的事情,讀者也不知道。是比較常見且有較容易帶入角色的敘事視角。
通常可以細分成「主角」以及「配角」,前者就是常見的那種主角視角,後者類似《福爾摩斯》裡的華生。「配角第一人稱」是與主角有很多互動且基本在線的角色在敘事,這個視角的重點是敘事者不是主角,讀者和主角還是保持了一段距離

個人認為,這種視角最大的缺點就是敘事者很忙,因為所有劇情他都要在。
試想,某一個事件確實發生,但敘事者不在。後來敘事者得知時,讀者可能會有「作者是不是掰不下去才補這個劇情」或是「不是啊,我怎麼不知道有這件事情」的感覺。
為避免這種感覺,作者需要很好的鋪陳與暗示技術,否則會變成大暴雷、劇情超好猜。
這個方法好累!(個人想法)

3.第一人稱x全知

那天和想像朋友寫作會的佳駿、奕樵討論這個視角,他們都說這個視角在純文學是很常見的,但相對其他國家,台灣比較不偏好這種寫法。例如: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們。

以下說明是基於佳駿和奕樵的解釋,加上我的一些想法
當敘事者是整個故事裡的「神」,也就是整個故事裡「具有絕對權力、地位」的角色。例如,真的把所有人都玩弄於股掌之中,其他角色都被他摸透,都是他的棋子。這時,他的視角就會是知道全貌的視角。
在書寫習慣上家族史、家族回憶這類的作品,通常會挑一個已經知道全部事情真相的角色回頭敘事。因為在故事時間的設定上是「已經發生」的事情,讀者自然可以接受這個角色的全知
謝謝佳駿大大和奕樵大大無私分享

4.第三人稱x不知

讀者變成一直跟著角色們的奇怪隱形路人。
僅透過作者給的台詞、動作,一切外在敘述推測角色的想法。
很像在看文字轉播或是沒有內心戲指示的劇本。

5.第三人稱x有限

我個人最推薦、最常用的敘事視角。
不受特定角色視角限制太多,可以好好鋪陳客觀世界的敘述之外,還可以配合劇情需要隨意穿梭在角色的內心。
通常會聚焦在能推動劇情的少數角色身上,讓不同角色經歷不同事件、觸發不同感知,但對角色的瞭解又要受到事件與劇情的限制。

讀者在東拼西湊得知故事全貌的過程中,可以認識角色,享受角色魅力。
而且最有趣的是,因為是東拼西湊,所以操作彈性很大、超好下圈套。可以安排敘事詭計,引導讀者誤會,也可以透過角色間所知有限,引發的衝突或是安排反轉。
個人認為這是最好操作、最輕鬆、CP值最高的絕佳敘事視角。(再強調一次,這是主觀感受)

注意事項:
穿梭在每個角色之間,要小心視角切換不能太頻繁,不然讀者很容易抽離情緒、不知道是誰在說話。也要小心揭露的程度,以免破壞劇情驚喜。

我的《被詛咒的南國穆氏》就是採用這個敘事視角。即使主角群的許多人同時在場,我也只會挑一個人的視角當主要敘事。如果真的要換人,我會小心鋪陳,慢慢轉過去。

6.第三人稱x全知

成為真正的神。(很想直接用句話結束,但這樣好像太敷衍了)
使用這個視角,等於解開全部的束縛。比第三人稱x有限還更誇張的自由,連路人內心在想什麼都知道。
同時把每個角色的台詞、內心話,以及路人的反映,通通都寫出來,深怕讀者遺漏任何東西。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很突然的補述、評論。
更容易發生視角切換太頻繁、視角與敘事都很混亂、情緒不連貫、揭露的資訊過多、繁雜而破壞驚喜等破壞故事節奏的情況。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神,凡人不要輕易嘗試


免責聲明

此系列最初是為了回覆他人向我提的寫作問題,待我整理好後,把回答放到網路上分享,希望一些小心得能對其他創作者有些幫助。
本文主要目的是淺談各種寫作的視角,並不限於小說,且刻意規避名詞定義。
我故意不直接寫「第一人稱有限」而是「第一人稱x有限」,是希望能避免侷限,但如果上面的用詞或是分類,與你過往知道的不同,讓你感到困惑費解,請以過往看過的大大的為準。


有什麼希望我回答的問題歡迎到這篇貼文留言
但是我會判斷該問題是否適合寫文章討論,也會按照問題難度決定該文章要不要開收費
雖然我是俗辣,怕我亂講害人其實不太敢收費

------------------------------------------------------------------------------------

🐾歡迎加入我的沙龍或是訂閱各種專題,以獲得最新的更新消息

沙龍◆李笭上班可以寫小說(改名囉!)
專題◇被詛咒的南國穆氏
專題◆漫談創作
專題◇地府實習筆記
專題◆人魚能不能上岸


🐾歡迎追蹤我的社群,看看我的日常廢文

Instagram Threads X 推特

這裡放的是李笭腦袋裝的東西 類似於作品集的存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鳳-avatar-img
2024/02/20
2
第一人稱我覺得是最可以發揮的角度(可以將角色發揮到極度狂野),但是使用起來真的難度較高,如果文本屬於需要多個角度側寫不同人視角將會是很大的困難,切開的章節、視角使用不當就變得支離破碎(雖說如此,即便使用第三人稱再轉視角時,有時候太不緊湊,也是會讓人想放棄某個支線)。第一人稱如果在不轉視角前提下,寫完整本,就是很考驗劇本推進的各個節點。有些人會寫得太過意識流,或是呢喃很遠才拉回來,或許都是因為這個特點。既是風格優點,也有可能變成某種缺點,當然就是看讀者有沒有對上眼。以村上春樹為例,即便他手中的「我」有很多個,有時候呢喃思緒抽離得需要再三思考,而有時又巧妙地鑿開新的一個短篇的感覺。之前只看過日本有部小說叫《絕叫》,用第二人稱。閱讀起來竟然非常順暢,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或許有朝一日大家可以挑戰第二人稱(歌詞、散文、詩感覺是很常可以套用的角度,但放在小說裡是滿大的考驗)
2
李笭-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1
2
老鳳 這些觀點我都很認同~而且你說的很對,許多問題是每個視角都可能發生的,只是機率和難度的差異。所以,雖然我說了這麼多,但我個人其實不是很建議把立場踩太死。當然這些分類終究有其用處,只是我認為無論是哪種視角,最重要的還是作者自己要清楚如何呈現劇情。換言之,作者絕不能忘記考慮「敘事時想讓讀者知道多少」以及「如何知道多少」。而最後作品完成時,也要記得確認自己當初期待的效果有沒有做到。另外感謝推書,有機會我會找來看看的,希望它也能帶給我奇妙的感受~
2
可以考慮拆成兩個面向來看,一個是作品得以成立的邏輯,一個是作者期望呈現的風格。前者是客觀的,後者是主觀的。人稱與視角,是研究小說所提出的學理分析,學理講求客觀嚴謹,重點放在敘事邏輯能不能成立,最初倒不是在討論作者主觀的風格問題。從學理上看,人稱與視角不能分開。僅能知道主人翁怎麼想的,即作者附身為故事敘事者,稱為第一人稱限知視角;能夠知道所有角色內心活動的,即作者抽身為全能的上帝,稱為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學理上的「人稱」指的是主體或客體,與小說內容要用你、我、他或其它無關)小說能夠成立,實際上就只有上述兩種分類。這談不上粗不粗暴,粗暴的是硬要拿著邏輯問題去套風格問題。學理上講人稱和視角只有一個重點,限知就不能全知,全知就不叫限知,1就是「我」,>1就是「他」,不能以「我」的心理活動說故事,卻同時知道「他」怎麼想,因為這違反敘事邏輯。敘事者「他」「我」不兩立,所謂「部分(角色)限知」學理上就是「全知」。接下來才有風格問題。作者為了達到主觀期待的表現效果,使用什麼稱謂,如何講述故事,手法千變萬化,從中亦能展現巧思與功力。於是而有「第一人稱小說」、「第二人稱小說」等區別,或「主體全知」、「部分限知」等說法,沒什麼不可以,但必須知道這是討論風格問題(表現手法)的分類,這裡所謂人稱和視角,已經超越學理分析上談人稱、視角的嚴謹定義了。總之,文學創作百花齊放,風格分類只會愈來愈多,愈來愈細。但討論敘事邏輯必然只有兩個,第一人稱限知與第三人稱全知。可以在一部小說的不同章節交叉混用,卻不可在同一個故事網內互打。敘事邏輯不通,則小說無法成立。由此也可以說明為何「第二人稱小說」那麼「罕見」,因為那是一種風格(表現手法),邏輯上以「你」為主體的敘事並不成立。「你」若限知在主體身上則為「我」的化身,「你」若全知每個角色則為「他」的別名,等同主角叫做YOU而已。以上拙見,謹供參考🙂
1
李笭-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8
1
6号羊の三流世界 你說得很對,畢竟許多詞彙及其用法都是從學術或專業領域而來,可是在進入大眾日常的時候會經過多少會有以訛傳訛、穿鑿附會最終成為約定俗成的情況。身為一個中文系+中文所畢業的人,我認為從學理角度是很好的,因為學術研究通常有明確定義,或是至少在論述前要先做好名詞定義。我拆成這樣也是方便大家有機可循,方便檢視和回頭瞭解自己的寫作習慣,目標受眾自然不會是嚴謹的學者。我刻意不做明確的定義,不得不說是一種投機(?)就像你說的(我和老鳳也有提到),實務上的可能很多,尤其在長篇小說上,刻意去綁定或歸類「視角」勢必會越分越多,越來越尷尬。所以,我覺得創作者最終還是專注在【打算給讀者知道多少】,然後確定有達成該目的就好~文本分析那就是其他人的工作了~例如,寫論文的我QQ
1
Masque Chen-avatar-img
2024/02/26
1
看到這篇會有腦洞大開是因,之前教我看小說的老師把人稱及所知綁得死死的,對他來說第一人稱就是有限,第三人稱就是全知。因而他的世界充滿了「美好的、天才的特例」QQ。但把人稱及所知視為獨立事件後,能解釋的範圍好~寬~廣~呀。(以及默默思考後,我喜歡的小說都是有限視角的,真的比較容易營造戲劇衝擊感。)
1
李笭-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8
Masque Chen 都是自我流的詮釋,能讓你覺得受用是我的榮幸~雖然我其實也只會用第三人稱,哈哈
于翎-avatar-img
2024/02/22
1
第二人稱視角的小說真的很少見,實際創作時也能感受到難度頗高。最近看到一本新書是由三種視角混合寫成,其中第二人稱視角鋪陳的不錯,推薦你看看😊《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作者:丹妮亞‧庫嘉夫卡
1
李笭-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8
1
于翎 謝謝推書~寫一篇分享就能獲得酷書單真賺~
1
#李笭自我流亂教時間 :本單元來自討論區的發問與交流,儘管問,我會努力寫成文章來回答! Q:小說大綱怎麼抓?字數怎麼估算? 「李笭,救命!我雖然寫出了劇情發展的大綱,真的下筆之後卻只能卡在幾千字以內。連短篇小說常見的一萬二千到一萬五千字的門檻都碰不到,是不是我很不會抓字數?」
第二屆臨淵齋短篇通俗小說獎將於2024/02/14截止收件。這是一個適合素人作家參加的比賽,共有四個方面的好處,包括寫短篇展現能力、免費看文拿建議、免費廣告宣傳、真正的創作夥伴。詳情請見本文。
分享我成為想像朋友寫作會觀察員的心得與經驗,包括觀察會員制度、互評會及其價值。
南島嶼族籌辦的臺南文學享讀市集,將在2024年1月27日至28日舉行。我將在文學市集展示潛水裝備、桔醬和新作品,以及《人魚能不能上岸》的推薦文。參與者將有機會獲得限定角色書籤和免費試吃雞胸肉佐桔醬。
#李笭自我流亂教時間 :本單元來自討論區的發問與交流,儘管問,我會努力寫成文章來回答! Q:小說大綱怎麼抓?字數怎麼估算? 「李笭,救命!我雖然寫出了劇情發展的大綱,真的下筆之後卻只能卡在幾千字以內。連短篇小說常見的一萬二千到一萬五千字的門檻都碰不到,是不是我很不會抓字數?」
第二屆臨淵齋短篇通俗小說獎將於2024/02/14截止收件。這是一個適合素人作家參加的比賽,共有四個方面的好處,包括寫短篇展現能力、免費看文拿建議、免費廣告宣傳、真正的創作夥伴。詳情請見本文。
分享我成為想像朋友寫作會觀察員的心得與經驗,包括觀察會員制度、互評會及其價值。
南島嶼族籌辦的臺南文學享讀市集,將在2024年1月27日至28日舉行。我將在文學市集展示潛水裝備、桔醬和新作品,以及《人魚能不能上岸》的推薦文。參與者將有機會獲得限定角色書籤和免費試吃雞胸肉佐桔醬。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不管是身邊的朋友還是財經節目,只要聊到股票,大家一定會說到 ETF ,雖然  TING & LIZA 比較偏向研究個體的好公司,打造屬於自己的 ETF,但還是分享找 ETF 的靈感工具,讓想吃魚,卻又不知道怎麼釣魚的朋友,有一個管道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Thumbnail
從哪裡爬起來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無數的智慧和生活經驗。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但真正能夠讓人成功的,不是避開這些挫折,而是在面對挫敗時,仍然能夠堅持、勇敢地站起來繼續前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邁向成功。 成功的定義不盡相同 在每一
Thumbnail
退休不是時間到了,才開始準備!!! 關於退休這件事你是否有,認真思考過該怎麼進行準備? 退休關鍵的是穩定現金流但你是否會,因為過度追求現金流而導致自己陷入退休危機呢? 從「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最近投資的熱門議題,就是我們到底該不該把現金流和高股息
Thumbnail
他爬起來的決心與勇氣 人生如同一場長跑,充滿了無數的挑戰與挫折。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個時刻跌倒,面對困難與失敗。然而,真正能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他跌倒的次數,而是他爬起來的決心與勇氣。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人生哲理。只有堅持,才能迎來成功的曙光。 失望、沮喪,
Thumbnail
今天分享了三位作者建立人物的做法。你可以選擇你最有感、最想運用在自己作品的方法。接著請將你主要角色的設定寫在筆記本上,你甚至可以畫人際關係圖,檢視彼此是否有相互矛盾之處,是否有你覺得可以賦予人物新的設定之處,好比,給某個人物一個與其成長線有關的缺點或弱點。
Thumbnail
觀點是創作者對於故事有特定的想法,接著思考該用什麼樣的人物與事件來呈現的關鍵。同樣描寫愛情故事,你會發現每個作者的觀點或多或少都不一樣。當你有了觀點,對怎麼塑造人物,讓哪些人物出場,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我總是謹慎地躲開複眼下的競爭硝煙,規避虛構的情事豔豔冉冉,卻怎樣也找不到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偶有歪斜到簡直聰明的體會,卻總不成個體系。」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不同的敘述視角,以及其對角色描寫和故事情節展現的影響。內文分享了我自身的寫作經驗和觀點,並對不同敘述視角提出建議。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不管是身邊的朋友還是財經節目,只要聊到股票,大家一定會說到 ETF ,雖然  TING & LIZA 比較偏向研究個體的好公司,打造屬於自己的 ETF,但還是分享找 ETF 的靈感工具,讓想吃魚,卻又不知道怎麼釣魚的朋友,有一個管道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Thumbnail
從哪裡爬起來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無數的智慧和生活經驗。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但真正能夠讓人成功的,不是避開這些挫折,而是在面對挫敗時,仍然能夠堅持、勇敢地站起來繼續前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邁向成功。 成功的定義不盡相同 在每一
Thumbnail
退休不是時間到了,才開始準備!!! 關於退休這件事你是否有,認真思考過該怎麼進行準備? 退休關鍵的是穩定現金流但你是否會,因為過度追求現金流而導致自己陷入退休危機呢? 從「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最近投資的熱門議題,就是我們到底該不該把現金流和高股息
Thumbnail
他爬起來的決心與勇氣 人生如同一場長跑,充滿了無數的挑戰與挫折。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個時刻跌倒,面對困難與失敗。然而,真正能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他跌倒的次數,而是他爬起來的決心與勇氣。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人生哲理。只有堅持,才能迎來成功的曙光。 失望、沮喪,
Thumbnail
今天分享了三位作者建立人物的做法。你可以選擇你最有感、最想運用在自己作品的方法。接著請將你主要角色的設定寫在筆記本上,你甚至可以畫人際關係圖,檢視彼此是否有相互矛盾之處,是否有你覺得可以賦予人物新的設定之處,好比,給某個人物一個與其成長線有關的缺點或弱點。
Thumbnail
觀點是創作者對於故事有特定的想法,接著思考該用什麼樣的人物與事件來呈現的關鍵。同樣描寫愛情故事,你會發現每個作者的觀點或多或少都不一樣。當你有了觀點,對怎麼塑造人物,讓哪些人物出場,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我總是謹慎地躲開複眼下的競爭硝煙,規避虛構的情事豔豔冉冉,卻怎樣也找不到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偶有歪斜到簡直聰明的體會,卻總不成個體系。」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不同的敘述視角,以及其對角色描寫和故事情節展現的影響。內文分享了我自身的寫作經驗和觀點,並對不同敘述視角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