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審完文章後,發現好久沒來聊演技了!上次聊演技已經是兩年以前,不得不說這兩年陸劇圈的變化也滿大的,可能有些表現不及格的演員演技大躍進,也有些本來我挺看好的演員,發展得不如我所預期。
當然這些演員的起起落落,不見得跟實力絕對相關,可能只是剛好遇到適合或不適合的角色而已,所以今天我想來仔細探討「角色契合」這件事。為什麼有些角色可以被演員演成經典?為什麼其他人演起來會像場災難?又為什麼很多演員演活幾個經典後,就再也沒有水花了?
同樣地,這裡聊的只是些個人見解,不具任何專業性。若有不同意見,都歡迎留言或 mail 與我聊聊喔!
▌氣質
要演活一個角色,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氣質相符。
只要角色的性格、氣質跟演員相似,劇本和演技別太拖後腿,要把角色演成經典其實不難。目前陸劇圈就有非常多這種案例,比如趙露思的陳芊芊、成毅的禹司鳳、虞書欣的小蘭花、張凌赫的長珩仙君、陳都靈的葉冰裳……
如果時間推遠一點,還有李沁的元淳、楊洋的肖奈、楊冪的白淺等數不勝數的例子。
這些演員不見得都沒有演技,像成毅的演技我覺得是不錯的,只是顯而易見,他演舒適圈內(病弱公子)的角色就會比其他類型更加經典。
當然反面例子也挺多的,今年在《一念關山》討論度超高的劉宇寧就是最好的案例 XD。
看過之前文章的讀者應該知道,從《長歌行》之後,劉宇寧就是我相當看好的演員。說實話,我也沒想到他這次會在《一念關山》滑鐵盧,不過看了幾個片段後,我大概能猜出他這次的表演,為何評價如此兩極化。
其實劉宇寧的演技不算特別差,除了《長歌行》時就有的情緒不夠細膩的問題,大多時候他的眼神細節仍有到位,而之所以寧遠舟這個角色受到這麼多批判,主要是劉宇寧的「氣質」實在跟角色差太遠。
寧遠舟是六道堂堂主,是個智勇雙全的領導者。他有英勇殺敵的一面,也有深謀遠慮的時候,但顯而易見劉宇寧的氣質跟「足智多謀領導者」是有衝突的。
通常這種富有謀略的角色,行事沉穩、冷靜,說話語速不會太快,言行之中會有思考的空檔,大多時候只有眼神的流動可以看出他真正的情緒。
可是劉宇寧卻沒有演出這種氣質。不管是責罵時會伸手指著人罵的動作、用抬下巴來指方向的習慣,這些肢體語言都讓人感覺他更像個做事衝動的莽夫。
這也是為什麼他當初可以把皓都演好,卻會在寧遠舟栽跟斗的原因。他熟稔的表演方式,比較適合心機沒那麼深的角色,像他在《樂遊原》裡客串的慕仙鶴,就明顯沒有寧遠舟突兀,除了戲份少、難出錯以外,這個角色身上的幽默色彩,也跟他的氣質更加相符。
這段時間,我真的看到很多人在批判劉宇寧演的寧遠舟,我不否認他的演技有一堆問題,還遠遠撐不起男主角的位置,但不該因此對他的外貌人身攻擊。
從前《十里桃花》跟《宸汐緣》播的時候,也有許多人在抨擊趙又廷跟張震的長相,可他們卻用演技證明了自己可以演好這些角色。這都說明了長相根本不是角色成不成功的關鍵,就只是演員有沒有演技把他演好而已。
▸ 氣質對了,然後呢?
這樣聽起來,只要演員氣質相符,應該就有辦法一直演好角色才對,那為什麼還是有很多演員演出幾個經典後,就再也沒有水花了?
很簡單,因為觀眾的耐心很有限。每當演員演活一個角色,觀眾就會對他的表演方式有了印象,這時若再看其他類似色彩的角色,就非常容易串戲。
近期我最有感覺的例子,就是《當我飛奔向你》的兩位主演周翊然跟張淼怡。這兩位主演在小飛奔衝出高人氣後,又陸續播了許多劇,其中色彩與張陸讓和蘇在在類似的角色,就會給人明顯的串戲感,像是《白日夢我》的沈倦、《我回到十七歲的理由》的鍾笑笑。
雖然他們缺乏辨識度的問題沒有鞠婧禕那麼明顯,可若未來還是繼續接演同類型角色、持續在校園劇打轉,這種審美疲勞的問題只會越變越嚴重。
我理解演員演出一個經典後,會收到更多同類型角色的邀約,只是就像我在〈「夢回」的隱憂:是經典太過成功?還是演技止步不前?〉說過的,真正專業的演員即使接到類似的角色,依然可以演出差異。一直用最熟悉、不容易出錯的方法演戲,只會徒然消耗口碑而已。
▌劇本
除了演員本身的氣質以外,劇本也是影響角色成敗的關鍵。有時候一個好的劇本,是足以挽救演員八成演技的,像《延禧攻略》的吳謹言就是最經典的案例。
吳謹言的演技應該是連外行人看都會覺得怪的那種,不過當初《延禧攻略》熱播時,並沒有太多批判的聲音,是直到後來其他幾部災難作品播出後,才被抓回來鞭。
我覺得這就是劇本加乘的效果。當故事本身的情節或導演拍攝的手法很精湛,就能多少遮掩掉演員的短板,更何況那時吳謹言還是個籍籍無名的演員,觀眾也不太會受到她過往角色的影響,自然不會感覺突兀。
除了吳謹言,演活《東宮》小楓的彭小苒也算一個代表。
其實《東宮》時期,彭小苒的演技就有些難以忽視的問題,特別是情緒張力大的場面容易表情失控這點,然而《東宮》劇本的精采程度跟導演的鏡頭美學,大大轉移了觀眾的焦點,加上彭小苒的氣質跟小楓太契合了!種種原因都讓那時的觀眾不太會注意到她演技的短板。
可在那之後,彭小苒便和吳謹言一樣,再也沒有創造出同樣經典的角色,這都能說明她們的演技目前還不足以撐起劇本的不足。
▸ 用眼光彌補不足
跟氣質相符比起來,要在中國市場找到好劇本的難度絕對要高出不少,但還是有些演員靠著超犀利的眼光,演出了一個個高口碑角色,比如蘇曉彤和曾舜晞。

蘇曉彤主演作品豆瓣評分

曾舜晞主演作品豆瓣評分
綜觀兩位演員近年主演的作品,評分平均都在陸劇圈的高標。尤其曾舜晞挑劇本的眼光真的很強 XD,從《終極筆記》、《我可能遇到了救星》到去年的《蓮花樓》,基本上只要是他主演的劇,劇情都不會難看到哪裡去。
這也使他成了新生代演員中滿特別的案例。說實話,我認為曾舜晞的演技還不到非常優秀,普通的情緒和眼神流轉是過關的,不過角色間的辨識度還不太夠,無法明確刻劃出差異。
只是高水準的劇本卻讓觀眾能自然而然忽略這些問題,把注意力集中在劇情上,所以自從曾舜晞演戲以來,我真的很少看到有人吐槽他的演技。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他只會拿劇本來擋槍,一位演員願意花時間篩選劇本,找出自己能演好、觀眾又覺得精彩的角色,我認為是很難得的,目前陸劇圈也找不出幾個同樣愛惜羽毛的新生代演員。只是這跟演技好不好是兩回事,我不會因為喜歡這些作品,而認為他的演技毫無破綻,還是希望他在謹慎挑劇的同時,持續增進演技,這樣他的演員之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演技
氣質也好、劇本也罷,它們創造的成功對演員來說都不穩定,因為成就一個角色的關鍵,還是落在「演技」上。
一個專業的演員,可以改變自己的氣質去詮釋各式各樣的角色,甚至靠實力彌補劇本、外貌、拍攝手法的缺陷。
像在《一閃一閃亮星星》演活張萬森的屈楚蕭,我覺得就是特別經典的案例。
老實說,我當初之所以沒看這部劇,就是因為我對屈楚蕭的印象,跟這部作品的調性差太大了。我沒辦法想像一個演過多爾袞、永琪這種權臣角色的人,去演傻氣純情的高中生會是什麼樣子。
結果屈楚蕭卻把張萬森的可愛演得超級自然,澄澈的眼神、難以遮掩的情緒、不知所措的小動作都是張萬森專屬的氣質,跟屈楚蕭本人和那些過去的角色沒有關係。
另外,去年在《星落凝成糖》飾演少典有琴的陳星旭也是一個例子。
記得《星落凝成糖》剛開播時,很多人會因著《東宮》濾鏡,先入為主認為陳星旭不適合仙俠劇,比較適合心機深沉的權臣角色。然而陳星旭卻成功詮釋了少典有琴身上四種不同的色彩,辣目的笨拙、沒有情的精明、聞人的風流及玄商神君的深情,就連劇本自帶的喜感也被演繹得活靈活現。
我不否認他們作為演員還是有不足的地方,這些角色會成功,也可能是剛好碰到好的劇本,或角色氣質還在他們的舒適圈內而已。
不過演戲就是這樣,每位演員都有自己原生的舒適圈,在這個圈裡,演什麼角色都不太有挑戰,但他們仍要不停學習、累積經驗,慢慢擴大這個舒適圈,才有辦法接演更多元的角色。
▌總結
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批判那些靠挑氣質、挑劇本來演活角色的演員。就像我上面提到的,演技跟任何職能一樣都需要「磨練」,在經驗不足的時候,透過相似的角色或優質的劇本遮掩短板,其實是對角色和作品的尊重。
只是這種方式遮得了一時,遮不了一世。
一旦氣質被觀眾看膩了、劇本素質下滑了、接到的角色更複雜了,演技沒有將角色撐起來,看起來就會特別格格不入。
我一直很不喜歡粉絲用氣質、劇本、對手演員等理由,去替沒演好戲的演員找藉口。喜歡一個演員跟承認他演技不足並不衝突,就像我到現在還是很喜歡劉宇寧,可這絲毫不影響我批判他在《一念關山》的表現。
理性批判的目的,是希望對方知道自己不足,進而起心動念學習成長,就像當年王鶴棣的演技在《遇龍》被罵過一輪後,能在《蒼蘭訣》大放異彩一樣。
觀眾的眼睛並不盲目,演技好不好、有沒有成長還是看得出來,有下過功夫苦練的演員,演出來的效果,絕對跟一味待在舒適圈的人不一樣。
我滿慶幸這兩年陸劇圈終於對演技有了些苛求,開始會去審判那些空有流量、毫無演技的明星,每年的熱門作品也不再是流量明星的天下,不少小成本劇也漸漸嶄露頭角。
希望我下次再來聊演技的時候,這個市場能變得更健康 XD。
更多【聊演技】系列文章: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