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戲劇|什麼叫「飽滿」的角色?聊聊脈絡塑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寫劇評寫了這麼多年,偶爾跟家人朋友提起我對某部劇的看法時,還是常會聽到他們說 Get 不到我表達的東西 XD,比如可能無法理解我為什麼覺得誰的演技不太好,或是感受不出哪個角色的塑造有問題等。

其實這種狀況滿正常的,畢竟每個人看劇觀察的地方都不一樣,我自己可能比較追求層次和邏輯,其他人則會從不同的角度看,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

不過在角色飽滿度這塊,我覺得還是有些判斷標準滿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有些角色會被我說是「飽滿」、「合理」、「有脈絡」,而有些只能被評價為「扁平」和「突兀」呢?到底判斷的基準在哪裡?

當然這些標準大多是我的個人習慣,不見得正確,但還是希望能給有疑問的讀者參考看看。


▌如何創造一個飽滿的角色?

戲劇,說到底就是呈現「一群人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故事」,所以一部劇要成功,好好告訴觀眾這些人是誰便相當重要。

「告訴觀眾角色是誰」並不只是把人名、職業、家裡幾個人等資訊全都丟出來就好,一個飽滿且富有脈絡的角色,通常會藉由鮮明的第一印象、出乎意料的反差、合乎邏輯的過去以及具有脈絡的未來去塑造層次,如此一來這個角色才會更有血有肉。


① 鮮明的第一印象

塑造角色其實跟畫素描的概念很像,在深入描繪之前,必須先打出一個粗略的輪廓,不需要非常細緻或花俏,只要能告訴觀眾「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就可以了。是個熱情開朗的大學生?天真浪漫的小女孩?殘酷冷血的殺手?亦或是心無城府的大少爺?

就拿我前陣子看的《春色寄情人》為例,女主角莊潔的初登場,是躺在病床上準備被推進手術室,然而她卻笑容滿面地跟一路上所有人閒話家常。

這段劇情就非常簡單明瞭地替莊潔一角定了錨:她是個外向、熱情、圓滑的女性,職業是業務,而且銷售成績很好,長年位居銷售冠軍的寶座。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初登場案例,短短幾幕戲、幾句台詞就把角色立在了故事裡,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她是個什麼樣的人。


出乎意料的反差

層次飽滿的角色身上基本都不會只有一種色彩,所以很多角色在輪廓定下來後,會馬上殺出一個令人意外的反差,一來勾起觀眾對他的好奇,二來也為之後的故事埋下伏筆。

比如《春色寄情人》對莊潔一角安插的反差,就是告訴大家她其實是位身障人士。

raw-image

一個強而有力的反差,會去打擊到觀眾對第一印象的既有框架,一個開朗的人殘缺的那一面、凶暴的人溫柔的那一面、冷靜的人失控的那一面、成熟的人幼稚的那一面……,這些超乎預期的面向會引導我們思考「他為何會變成這樣?」、「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是一種替故事留下懸念的方式。

除了《春色寄情人》的莊潔以外,台劇《黑喵知情》的配角羅育棋也是我很有印象的例子。羅育棋是一名殘酷冷血的殺手,甚至會將人關在狗籠裡凌虐,然而這樣的他卻對身旁的柴犬奈奈呵護備至,總會溫柔地餵牠食物照顧牠。

這種極端強烈的反差會使角色充滿更多層次,不再流於臉譜化,是飽滿人物相當重要的關鍵。


合乎邏輯的過去

雖然反差可以帶來深度和懸念,可若沒有經過合理的鋪陳,這些反差也可能導致觀眾覺得混亂。

身而為人,我們的性格和價值觀大多會受過往經歷影響,劇裡的角色當然也一樣,他們的反差都會有一個「塑造的過程」。如果過程合理、反差有根據,角色層次就會出來;而若沒有經過良好的整合,就會給人明顯的突兀感。

就拿《長樂曲》的女主角顏幸來說,設定上她身為刑部書吏,有著天賦異稟的查案能力;然而劇裡卻沒有明說這些能力從何而來,也沒有展露出她身為查案者該有的智慧,這就會讓我覺得欠缺脈絡。

一個聰明的偵探,一定需要足夠的閱歷才有辦法找出每個案件的疑點、抽絲剝繭把真相查出來,但顏幸本身官階不大又長期居於京城,她的經歷很難那麼全面;而且即便她閱歷足夠,在有這麼多經驗的情況下,她也不可能每次查案都不要命地往前衝,這種魯莽的行徑顯然跟閱歷豐富的設定是背道而馳的。

多次以身涉險的顏幸

多次以身涉險的顏幸

那有沒有比較正面的例子呢?當然有,像剛剛提過的《春色寄情人》莊潔就是個不錯的案例。

莊潔一角的反差是奠基在「熱情開朗」跟「肢體殘缺」的矛盾上,因此只要把「她為什麼身為身障人士卻這麼活潑開朗?」好好解答出來,這個人物的邏輯就成立了。

raw-image

針對這點,劇中給我們的答案是:莊潔小時候也曾對身體的殘缺自卑過,當時是陳麥冬給了她鼓勵,她才有辦法真正擺脫陰影。

因為陳麥冬告訴過她「只要不把自己當殘疾,就沒人當她是殘疾人」,所以莊潔後來才有辦法脫離自卑,在沒有人認識她的上海活得像普通人一樣自在。這個解答不只合理化了莊潔的反差,也替這對 CP 的故事下了個很好的起點。


具有脈絡的未來

只要以上三點做好,基本上角色的主要脈絡就出來了。有明確的性格、反差的色彩、合理的過去,那接下來要描繪的,就是角色的「未來」。

所謂的「未來」,就是角色在故事裡的改變或成長,劇裡發生的事對他產生什麼影響?帶來了什麼結果?讓他有了哪些變化?

其實這跟鋪陳過去的邏輯差不多,只是這段劇情往往會是作品的主軸,所以細密度、連貫性、合理性都會大大影響角色的塑造。像現在就有很多一開始把角色塑造得很好,卻因為後續劇情缺乏脈絡而狗尾續貂的作品,比如莊潔的結局。

莊潔最後決定離開上海,和陳麥冬在一起

莊潔最後決定離開上海,和陳麥冬在一起

說實話,這個結局我覺得還稱不上爛尾,畢竟一個人在鬼門關走一遭後,會想留在愛人身邊是很合理的。但它突兀的地方在於前面實在花太多時間描述莊潔「不想因為愛情犧牲自己」了,近十集的篇幅都在強調她不想為了陳麥冬放棄工作,結果最後一集突然因為一場車禍驀然回首,看起來就有點牽強。

raw-image

那有沒有把故事鋪陳得好的作品呢?我認為前陣子聊過的經典陸劇《步步驚心》就是很好的範例。

若曦從剛穿越時的活潑無畏,到最後被封建社會蠶食而在多年憂懼之中油盡燈枯,她的每個變化都是有理由、有鋪陳的。因為知道歷史而警告八爺、因為被八爺的不信任傷害而愛上毫無隱瞞的四爺、因為府邸時的情誼而處處維護八爺十爺十四爺、因為見證雍正對旁人的狠絕而心死離開皇宮。

即便若曦在故事頭尾的性格落差很大,我們卻不會覺得哪裡突兀,反倒能明白她的改變從何而來,這就是有把脈絡鋪陳好的成果。


有脈絡 ≠ 討喜

雖然洋洋灑灑講了這麼多,但我還是要提醒一下,一個角色有沒有脈絡跟他討不討喜是沒有絕對關係的。有些角色就算有脈絡,仍會讓人討厭;也有些角色即便沒什麼層次,依然會給你很多好感。

比如《十里桃花》的夜華在眾神逼迫下挖了素素的眼睛,即便他也有自己的無奈,不過相信很多觀眾依然無法認同他的作為;又或者像《當我飛奔向你》的蘇在在,即便角色本身沒什麼深度,卻還是非常討喜可愛。這都證明了角色的飽滿度跟觀眾的好感度並無直接相關,只單純印證這個人物本身邏輯合不合理而已。

再來,其實一段劇情「合不合理」也沒有絕對的標準。像前面提到《長樂曲》對顏幸的刻劃,假如你追這部劇前並沒有看過其他探案劇,可能不會察覺顏幸的設定是有所矛盾的;但由於我之前看過角色刻劃紮實的《御賜小仵作》,所以我很快就會發現這角色身上的不合理之處。

還有之前在〈古裝劇一定要按歷史演嗎?淺談考據的定位與價值所在〉中說過,倘若你對某個朝代特別熟悉,在看到相應背景的古裝劇時也會更容易注意到不合史觀的部分。像我就會因為熟悉唐代歷史,而總對《長歌行》中被明顯弱化的唐太宗感到彆扭。

這種因為經歷不同產生的認知落差,都會影響我們評判角色的合理性,因為大家熟悉的領域、看過的故事、思維建構的方式都不一樣,判斷合不合理、覺得討不討喜的標準就會有所差異。

不過畢竟追劇就只是娛樂而已,比起死死抓著脈絡不放,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能否從中得到滿足,就像我雖然一直吐槽《長樂曲》的劇情,卻還是嗑三沈有幸 CP 嗑得很上癮一樣(笑)。其實一部劇只要看得喜歡就好了,邏輯有沒有問題倒是其次,所以也不需要太有壓力啦!



▌如何演出一個飽滿的角色?

最後一點篇幅還想來小聊演技這部分,畢竟演技也是成就角色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是因為我過去就有滿多文章在聊演技了,今天我就不說太細,簡單聊幾個跟主題相關的部分就好。


① 氣質的相符

之前我曾寫過一篇關於演員與角色契合度的文章,那時有提到演員跟角色的氣質越相符,就越容易把角色演成經典,不過準確來說,演員能否共情角色的脈絡才是關鍵所在。

就像剛剛說的,角色跟我們現實中的人一樣都有自己的脈絡,他們的性格和價值觀都有塑造的過程,比如一個人若活得自信燦爛,那他的家庭可能給了他充足的情緒價值;而若總是沉悶壓抑,那他過去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被重視過情緒。

正因為每個角色、每個演員都有不同的經歷,如果演員自己的故事已經跟角色高度重疊,那他不需要做多少功課就有辦法進到角色的脈絡裡;可若落差太大,他就勢必得花大量心力模擬角色的生活,才有辦法自然地把他「活」出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現在很多女演員演傻白甜都會令人反感呢?撇除劇本本身的問題,主要還是許多演員的閱歷早已無法讓她們進到角色「不諳世事」的脈絡裡。

傻白甜身上的傻氣和天真,是出於年少時的青澀無畏無懼,她們不是雙商低下的傻子,也不是幼稚任性的小孩,只單純是閱歷還沒那麼多的年輕人而已。

然而很多演員都會因為自己過了那個年紀,而總想刻意「演」出角色的可愛,用睜大眼睛或嘟嘴吐舌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年輕和無知。

一個演員是在刻意的「演」還是自然的「活」,是可以從眼神動作中明顯感覺到的,造不了假。真正的天真可愛不是擠眉弄眼就能裝得出來,飽經世事後的沉穩成熟也不是光靠歪嘴瞪眼就能有那個韻味。


② 反差的程度

之所以說脈絡才是成就角色的關鍵,是因為單純模仿角色的氣質並不算難,但能否將氣質跟角色的各種反應整合起來,就會需要夠深入的理解。

應該很多觀眾都看過一種情況,就是演員對角色的總體詮釋雖然不算太差,不過就是有某幾場戲特別容易讓人出戲。像是《偷偷藏不住》桑稚後期跟桑延吵架的戲,或是《長歌行》皓都在樂嫣告白後的反應,都非常地跳脫角色。

raw-image
raw-image

會有這種問題就是因為這些演員並沒有把戲整合地很好,他們是一場戲一場戲分開在演的,因此一遇上跟主要性格反差大的橋段,就容易瞬間從角色的框架中跳脫。

一個脈絡理解透徹的演員,就算是演反差較大的橋段,也依舊會在角色的框架之內。沉穩冷靜的人會有沉穩冷靜的崩潰方式、天真可愛的人會有天真可愛的殘酷之處,並不會換了場戲就像換了個人。

《問心》裡的周筱風設定上是一個理性木訥的醫生,連病人離世了都有辦法冷靜地工作,可他劇中也有承受不住悲痛而放聲痛哭的時候。

raw-image

就算崩潰痛哭的劇情跟周筱風壓抑的性格存在反差,趙又廷的表演卻完全不會讓人出戲。從一開始看著手裡的糖回憶過去、邊含著糖邊眼眶泛淚、而後悲痛難抑掉下眼淚、最後低下頭痛哭失聲,一連串遞進都是按照周筱風這個角色的脈絡在走的,毫無違和感。


③ 時間的推演

理解脈絡不只能幫助演員整合角色色彩,也會在建構角色的「時間線」上提供不少幫助。像剛剛說過《步步驚心》的若曦之所以前後性格變化很大也不會使人出戲,演員的表現也是一大助力。

其實我一直覺得劉詩詩的演技不算特別出彩,但必須說她在《步步驚心》裡的確把若曦每個時期的狀態拿捏得很好。一開始的明媚活潑、在宮裡待久的沉穩驚懼、浣衣局時的平和釋然、雍正即位初期的溫柔恬靜、見證雍正狠戾時的悲痛萬分,到最終油盡燈枯時的杳無生氣。

若曦的每個改變都潤飾地恰到好處,讓人從頭到尾都能相信這就是若曦的一生,而不是被演員演出來的樣子,能做到這點就代表劉詩詩當時對若曦一角的理解確實相當透徹。



▌總結

最一開始有和大家提到,戲劇就是呈現一群人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故事,而脈絡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就是讓這群人活在我們眼前的基礎

老實說我偶爾也會看一些脈絡不深的作品,所以我能理解觀眾喜歡追無腦爽劇或甜寵劇的感覺。不過我還是認為一部作品如果脈絡紮實(包括劇本和演員),它留在觀眾心中的時間絕對會比其他劇更長久。因為它們創造出的層次、塑造出的角色、帶給你的感動都是極富厚度的,不只是滿足短暫的情緒需求而已。

雖然今天我都是拿陸劇做參考,不過這套邏輯也可以用在其他形式的創作上。像前陣子我重看了《霍爾的移動城堡》和小說《嫌疑犯 X 的獻身》,在以我如今的觀點重新審視這兩個故事後,就會發現它們的角色塑造都相當有意思,性格面和時間線都鋪陳地很有層次,或許這也是它們過了十年依然經典的原因之一。

總而言之,我不認為角色脈絡是決定作品優劣的絕對因素,可它一定會對品質有所影響。一部缺乏脈絡的作品不見得不好,但好的作品一定擁有紮實的脈絡

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能多少提供大家一些評判作品的方針,也希望在越來越多觀眾重視劇本的情況下,市場上能出現更多精彩有深度的作品。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冰陽雜談紀錄館 ✦
54會員
119內容數
聊聊我的生活點滴,也歡迎分享你的天馬行空。
2025/02/19
這幾個月有很多二搭 CP 劇上線,剛好討論度高的幾部我最近都看了一輪 XD,想說也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今天我主要會討論《珠簾玉幕》、《永夜星河》和《國色芳華》中六位主演的演技表現,那在開始前還是強調一下,演技好不好是很看個人感受的,或許我覺得差強人意的表現看在別人眼中沒問題,也可能我不在意的地方會
Thumbnail
2025/02/19
這幾個月有很多二搭 CP 劇上線,剛好討論度高的幾部我最近都看了一輪 XD,想說也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今天我主要會討論《珠簾玉幕》、《永夜星河》和《國色芳華》中六位主演的演技表現,那在開始前還是強調一下,演技好不好是很看個人感受的,或許我覺得差強人意的表現看在別人眼中沒問題,也可能我不在意的地方會
Thumbnail
2024/03/01
要演活一個經典角色,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氣質相符。 只要角色的性格氣質跟演員相似,劇本演技也別太拖後腿,要把角色演成經典其實不難,目前陸劇圈就有非常多這種案例,比如趙露思的陳芊芊、成毅的禹司鳳、虞書欣的小蘭花、張凌赫的長珩、陳都靈的葉冰裳……如果時間推遠一點,還有李沁的元淳、楊洋的肖奈、楊冪的白
Thumbnail
2024/03/01
要演活一個經典角色,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氣質相符。 只要角色的性格氣質跟演員相似,劇本演技也別太拖後腿,要把角色演成經典其實不難,目前陸劇圈就有非常多這種案例,比如趙露思的陳芊芊、成毅的禹司鳳、虞書欣的小蘭花、張凌赫的長珩、陳都靈的葉冰裳……如果時間推遠一點,還有李沁的元淳、楊洋的肖奈、楊冪的白
Thumbnail
2022/07/24
不曉得喜歡看古裝劇的觀眾在追劇之餘,會不會對劇中的歷史、服裝或是文化產生興趣呢?會不會心血來潮查詢各角色的原型與故事?或是注意起各朝代的妝容與服裝風格? 像我就常常因為太愛一部劇而跑去補各種背景設定,像前幾年《延禧攻略》與《如懿傳》熱播時,我就將乾隆后妃子嗣的資料翻了好幾遍,讓我直到現在都還能背出乾
Thumbnail
2022/07/24
不曉得喜歡看古裝劇的觀眾在追劇之餘,會不會對劇中的歷史、服裝或是文化產生興趣呢?會不會心血來潮查詢各角色的原型與故事?或是注意起各朝代的妝容與服裝風格? 像我就常常因為太愛一部劇而跑去補各種背景設定,像前幾年《延禧攻略》與《如懿傳》熱播時,我就將乾隆后妃子嗣的資料翻了好幾遍,讓我直到現在都還能背出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相信⋯那些在戲劇進行中,抽抽噎噎的聲音來源,都有一段需要超度的情感⋯⋯
Thumbnail
我相信⋯那些在戲劇進行中,抽抽噎噎的聲音來源,都有一段需要超度的情感⋯⋯
Thumbnail
對於這部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討劇中角色的心理與行為,以及對於劇名的獨特解讀。
Thumbnail
對於這部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討劇中角色的心理與行為,以及對於劇名的獨特解讀。
Thumbnail
這部戲在預告的時候,就讓我非常的有感觸 可能是我本身就是某某人的太太、媽媽、媳婦, 所以一開始不太敢看這齣戲.........
Thumbnail
這部戲在預告的時候,就讓我非常的有感觸 可能是我本身就是某某人的太太、媽媽、媳婦, 所以一開始不太敢看這齣戲.........
Thumbnail
在別人的人生裡 就懂分寸做好陪考腳色 千萬別亂了別人的劇本 怎樣也奪不了主角戲份 那是主角該去演繹專注的戲份 在自己的人生裡 別做陪考腳色 沒有主角的人生 一齣有靈魂的戲是演不成 場內陪考從不是配角 只是入錯戲 走錯場 主角也不一定是主角 場內陪考心態上身 成
Thumbnail
在別人的人生裡 就懂分寸做好陪考腳色 千萬別亂了別人的劇本 怎樣也奪不了主角戲份 那是主角該去演繹專注的戲份 在自己的人生裡 別做陪考腳色 沒有主角的人生 一齣有靈魂的戲是演不成 場內陪考從不是配角 只是入錯戲 走錯場 主角也不一定是主角 場內陪考心態上身 成
Thumbnail
喜歡的戲劇、電影 總有幾個劇本塑造的角色另人多生好奇, 可能是劇本刻劃的立體, 更可以說每個人可以從角色中取得一定程度的共鳴, 有時候,共鳴之巨大,餘音繞樑, 甚至是感同身受,想要把她(他)們的故事繼續寫下去, 日劇午後三點的戀人們的女主角紗和, 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Thumbnail
喜歡的戲劇、電影 總有幾個劇本塑造的角色另人多生好奇, 可能是劇本刻劃的立體, 更可以說每個人可以從角色中取得一定程度的共鳴, 有時候,共鳴之巨大,餘音繞樑, 甚至是感同身受,想要把她(他)們的故事繼續寫下去, 日劇午後三點的戀人們的女主角紗和, 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在寫作戲劇、動漫、圖文等方向時,評論分析與感想心得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戲劇評論的不同層次,並提供了寫作戲劇評論的建議。
Thumbnail
在寫作戲劇、動漫、圖文等方向時,評論分析與感想心得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戲劇評論的不同層次,並提供了寫作戲劇評論的建議。
Thumbnail
台灣不是沒有好劇本,而是有時候演員撐不起或是經常缺了細節和深入故事的情節,或是「那些觀眾都會知道但其實觀眾根本不知道的事」沒有被放進故事裡,拿捏得宜就會是一個完整又精采的故事,觀眾便會相信這樣的故事、那樣的情節都是真實的,而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Thumbnail
台灣不是沒有好劇本,而是有時候演員撐不起或是經常缺了細節和深入故事的情節,或是「那些觀眾都會知道但其實觀眾根本不知道的事」沒有被放進故事裡,拿捏得宜就會是一個完整又精采的故事,觀眾便會相信這樣的故事、那樣的情節都是真實的,而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Thumbnail
C我是各種影視媒體 (包含但不限於電影 網劇 小說 電玩 科技新創..)的編劇 影視選角導演 運鏡導演 歡迎各種傳媒邀約我合作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社群編輯 掌握故事魔法,引領影視全新潮流 妳們好! 我是妳尋找已久的全方位影視編劇, 我是擁有相關經
Thumbnail
C我是各種影視媒體 (包含但不限於電影 網劇 小說 電玩 科技新創..)的編劇 影視選角導演 運鏡導演 歡迎各種傳媒邀約我合作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社群編輯 掌握故事魔法,引領影視全新潮流 妳們好! 我是妳尋找已久的全方位影視編劇, 我是擁有相關經
Thumbnail
戲劇觀賞不僅是放鬆,也可以成為提升自己寫作能力的一種準備。通過觀賞戲劇,人們可以嘗試將畫面與自己的感受以文字綁在一起,並重新語言化,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Thumbnail
戲劇觀賞不僅是放鬆,也可以成為提升自己寫作能力的一種準備。通過觀賞戲劇,人們可以嘗試將畫面與自己的感受以文字綁在一起,並重新語言化,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