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印度晶片戰爭的前世今生-精選報告解碼#20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言:本篇是由著名諮詢機構榮鼎(Rhodium)的中共科技分析師Jordan Schneider所主持的Podcast China Talk 的內容重點精華,這集還有一位特別來賓來和這位印度的晶片設計工程師與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對談,那就是《晶片戰爭》的作者Chris Miller。不過Miller顯然也對印度了解不多,因此只是丟出問題和補充一些東亞半導體業的發展情況,主要內容還是由這位印度的工程師 /分析師大談印度晶片業的情況。

一、印度早期的國家主導模式步上蘇聯後塵

  在90年代初期的自由化經濟改革之前,印度的半導體業和航太、核能、汽車業類似,都是由政府扶植,按照政府的目而進行營運。最早政府成立的公司有兩家,其實成立的時間和台灣政府扶植電子業的時間相近,其中一家是在Chandigarh的Semiconductor Complex Ltd(SCL),該公司在1984年生產5000奈米製程的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晶片。

  當時這家公司得到政府的財務支柱和來自印度頂尖工程學院研究生和博士生加入。不過為了突破技術障礙,SCL在1980年代初期和美國公司Microsystem Inc 成立合資機構。還從兩家其他公司(美國的Rockwell自動化和日本的日立)獲得技術轉移,這是該公司和這兩家外國公司簽訂製造零件合約中的條件之一。後來SCL的製程逐漸推進到800奈米,當時距離全球尖端技術並不遠。

  但是該公司最終無法做到生產大規模的商業晶片,畢竟一家靠政府補助存活的公司資源有限,SCL無法跟上所謂的Rock定律-蓋一座半導體晶片廠的資本支出每五年就翻一倍。後來一場園區的大火更讓該公司一蹶不振。在2000年的時候印度的資訊科技部嘗試想要賣掉該公司的股份,但是找不到買家。因為當時沒有印度本地OEM代工製造商,所以沒有購買SCL生產的晶片的需求。

現在的SCL 辦公室

現在的SCL 辦公室

最後是印度的太空部在2005年重整了這家公司,讓它轉向幫人造衛星和發射器製造晶片。但該公司依然沒有重返昔日的高峰,當晶片戰爭推進到3奈米、5奈米等級的現在,SCL還在嘗試將設備升級,以求小量生產180奈米製程的晶片。

 還有另一家政府扶植,屬於國防部的Bharat Electronic Limited (BEL),當初是為了國防與航太電子的需求而由政府成立的公司。它最早打算生產鍺晶片的提議在拖延2年半後終於得到核准。在得到飛利浦的技術轉移後,在1962年BEL製造出第一個電晶體。之後逐漸升級到製造矽電晶體。在高峰時該公司一年製造2000萬個電晶體。到了80年代,BEL和Metkem Silicon Ltd合作生產太陽能電池和電子產品使用的多晶矽晶圓。

  但到了1980年代末期,BEL一樣撞上了Rock定律的牆。當時的印度外匯短缺讓它無法順利進口晶片製造設備。雖然該公司吸引到美國的國家半導體想和它合作生產類比式積體電路。但竟然沒有拿到政府核准。之後BEL和捲入和SEL的營運範圍之爭,SCL想當晶片的唯一晶片製造商。

  在1997年印度政府要求BEL專注在封裝和製造消費性電子用的積體電路產品就好。最後BEL決定把營運範圍限定在生產少量晶片但持續強化特定用途晶片的設計。和差不多同時開始生產晶片的日本松下對比,松下最後不但能出口產品,產量還達到10億個電晶體。而BEL的主要目的只是滿足印度軍方和其他股東的小量需求。

   和台灣的經驗類比一樣很有啟發性,BEL當時也想從純粹生產電晶體和少數的零組件中升級。但當時尋求和飛利浦的技術合作被拒絕了,原因是飛利浦自己也在進行生產不想扶植出一個對手。但美商RCA適時對印度伸出援手,RCA當時已經在台灣設廠為台灣的電子業打下了基礎,那麼印度的電子業和台灣的發展為何有天壤之別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7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趙君朔政經智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8.8K會員
    235內容數
    這是每一個老闆與高階經理人,都會需要的國際政經分析師特助。訂閱本專題,將會幫助你即時掌握世界最重要的趨勢變動,建立真正客觀、全面的國際觀, 培養對於關鍵議題的深度洞察與分析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君朔政經智庫 的其他內容
    美國經濟不少行業出現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情況,在1990年代這樣的大者恆大還有些正面效應,在2000年之後這個現像就開始對美國經濟和民眾福祉帶來負面影響,今天的直播就要談在產業集中度越高的產業,在投資行為、無形資產投資還有生產力上的相應變化是什麽。
    陳時奮教授曾在對岸和共產黨有密切關係的學校、機構教書 ,這是否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海外反共媒體 和中共大學有過合作的全軍先生揭開陳時奮(翁達瑞)不想讓台灣人知道的事
    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法國藉的Thomas Phillipon 透過自己和廣泛閱讀產業經濟學的學術研究,針對他個人來往美國、法國和西歐兩地觀察到的詭異現像-美國類似的的商品、服務比經濟發展程度接近的西歐高很多,提出了嚴謹的經濟學解釋,因此寫成了《大逆轉:美國如何放棄自由市場》這本重要著作
    東亞各國歡慶春節前,最受囑目的國際經濟新聞是中共和香港的股市狂跌還有中共各種手忙腳亂的救市措施,本文先詳細介紹了彭博新聞網整理的中共官方救市大事記。接者談中共經濟專家George Magnus(談中共經濟好書《紅旗警訊》作者)在英國The Spectactor 上的中共股災短評以及經濟學人的長篇報導
    本文是前年和Michael Buckley合寫的政經智庫曾介紹過好書《Danger Zone》的作者Hal Brand在智庫對外關係協會的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現的新長文,用意在提醒世界形勢正往類似二次大戰的方向走去,但危險的是,美國和其盟友對此都還沒有做好準備情況讓人擔心
    趙君朔政經智庫首次訂閱一年 首月只要一元特惠活動 今天是最後一天了 到底這個智庫是在幹嘛 為何值得你每個月 少喝兩杯大杯星巴克咖啡 來和全球政經科技菁英同步讀什麼最好的資訊 掌握地緣政治與國際經濟 科技 金融之間 會越來越複雜的互動 這篇文章有簡單明瞭的說明
    美國經濟不少行業出現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情況,在1990年代這樣的大者恆大還有些正面效應,在2000年之後這個現像就開始對美國經濟和民眾福祉帶來負面影響,今天的直播就要談在產業集中度越高的產業,在投資行為、無形資產投資還有生產力上的相應變化是什麽。
    陳時奮教授曾在對岸和共產黨有密切關係的學校、機構教書 ,這是否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海外反共媒體 和中共大學有過合作的全軍先生揭開陳時奮(翁達瑞)不想讓台灣人知道的事
    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法國藉的Thomas Phillipon 透過自己和廣泛閱讀產業經濟學的學術研究,針對他個人來往美國、法國和西歐兩地觀察到的詭異現像-美國類似的的商品、服務比經濟發展程度接近的西歐高很多,提出了嚴謹的經濟學解釋,因此寫成了《大逆轉:美國如何放棄自由市場》這本重要著作
    東亞各國歡慶春節前,最受囑目的國際經濟新聞是中共和香港的股市狂跌還有中共各種手忙腳亂的救市措施,本文先詳細介紹了彭博新聞網整理的中共官方救市大事記。接者談中共經濟專家George Magnus(談中共經濟好書《紅旗警訊》作者)在英國The Spectactor 上的中共股災短評以及經濟學人的長篇報導
    本文是前年和Michael Buckley合寫的政經智庫曾介紹過好書《Danger Zone》的作者Hal Brand在智庫對外關係協會的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現的新長文,用意在提醒世界形勢正往類似二次大戰的方向走去,但危險的是,美國和其盟友對此都還沒有做好準備情況讓人擔心
    趙君朔政經智庫首次訂閱一年 首月只要一元特惠活動 今天是最後一天了 到底這個智庫是在幹嘛 為何值得你每個月 少喝兩杯大杯星巴克咖啡 來和全球政經科技菁英同步讀什麼最好的資訊 掌握地緣政治與國際經濟 科技 金融之間 會越來越複雜的互動 這篇文章有簡單明瞭的說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們透過《晶片戰爭》(Chris Miller,2023)與《決勝矽紀元》(黃欽勇,2024),解析華為與國際角力的關係。華為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與美國的矛盾,探討商業挑戰和戰略挑戰,以及晶片戰對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華為的技術實力對於中國在半導體戰爭中的地位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中國晶片設計產業挑戰之一,就是缺乏先進國產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由於美國的出口管制,包括 Cadence 和 Synopsys 等供應商都無法提供晶片設計軟體,中國本身也沒有國產晶片設計軟體 EDA 工具可用,造成一定壓力。但事態似乎有了變化,芯華章推出第一款中國國產處理器運行的 EDA
    📚 《晶片戰爭》中的技術進步與國際博弈分析 📚 最近讀完了克里斯·米勒的《晶片戰爭》,真是一場知識的盛宴,讓我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本書揭示了晶片如何成為現代科技的核心,從家庭電子產品到國防系統,無處不在。 書中詳細描述了晶片產業如何從最初的科學突破演變成今天的全球競爭戰場。尤其
    Thumbnail
    在當今全球經濟格局中,半導體產業無疑是一個關鍵領域,其重要性在未來十年將更加突顯。這一領域不僅涉及深層的技術問題,也與國際政治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儘管晶片戰爭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相對遙遠的概念,但對其未來走向的關注和討論卻是不斷加深。
    這本去年出版的書(中文譯本,英文版應該是2022年就寫好了),我一直到今年才買來讀, 但即使是今年讀仍然很有料。 推薦給大家,尤其買台股的人一定要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這本書可以算是教科書了。 這本書描寫了整個晶片發展史,寫幾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觀點。 以下都是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的私營部門願意為操縱政治機器的“老闆”們輸送政治獻金。印度莫迪總理需要政治獻金以勝選,所以不可能帶領印度擺脫腐敗。中國的專制政體可以徹底斬斷官商勾結的政治獻金,才能真正的反腐,而提升政府效能。在21世紀裡,美、中還是互相競爭的全球首位二強,印度經濟將遠為落後,並非競爭的第一梯隊。
    Thumbnail
    瞭解IC和IP的區別、晶圓代工的角色,以及芯粒和小晶片對半導體製造的影響。此外,探討了人工智慧對電子設計的影響。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的其中一部分是美國對於晶片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生產晶片的半導體產業,則是台灣的關鍵產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命脈。在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對GDP的貢獻值約為13%。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位置,僅次於美國。正因為如此,中美貿易戰很可能會影響台灣經濟,而且是往不好的方向走。
    Thumbnail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风起云涌,而马来西亚正成为这场技术争夺战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中美对于全球技术霸主地位的争夺,双方就技术准入问题的分歧愈发紧张,各国纷纷限制对先进芯片和制造设备的出口,导致许多半导体公司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而马来西亚则成为了受益者之一。 据了解,马来西亚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后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們透過《晶片戰爭》(Chris Miller,2023)與《決勝矽紀元》(黃欽勇,2024),解析華為與國際角力的關係。華為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與美國的矛盾,探討商業挑戰和戰略挑戰,以及晶片戰對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華為的技術實力對於中國在半導體戰爭中的地位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中國晶片設計產業挑戰之一,就是缺乏先進國產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由於美國的出口管制,包括 Cadence 和 Synopsys 等供應商都無法提供晶片設計軟體,中國本身也沒有國產晶片設計軟體 EDA 工具可用,造成一定壓力。但事態似乎有了變化,芯華章推出第一款中國國產處理器運行的 EDA
    📚 《晶片戰爭》中的技術進步與國際博弈分析 📚 最近讀完了克里斯·米勒的《晶片戰爭》,真是一場知識的盛宴,讓我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本書揭示了晶片如何成為現代科技的核心,從家庭電子產品到國防系統,無處不在。 書中詳細描述了晶片產業如何從最初的科學突破演變成今天的全球競爭戰場。尤其
    Thumbnail
    在當今全球經濟格局中,半導體產業無疑是一個關鍵領域,其重要性在未來十年將更加突顯。這一領域不僅涉及深層的技術問題,也與國際政治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儘管晶片戰爭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相對遙遠的概念,但對其未來走向的關注和討論卻是不斷加深。
    這本去年出版的書(中文譯本,英文版應該是2022年就寫好了),我一直到今年才買來讀, 但即使是今年讀仍然很有料。 推薦給大家,尤其買台股的人一定要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這本書可以算是教科書了。 這本書描寫了整個晶片發展史,寫幾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觀點。 以下都是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的私營部門願意為操縱政治機器的“老闆”們輸送政治獻金。印度莫迪總理需要政治獻金以勝選,所以不可能帶領印度擺脫腐敗。中國的專制政體可以徹底斬斷官商勾結的政治獻金,才能真正的反腐,而提升政府效能。在21世紀裡,美、中還是互相競爭的全球首位二強,印度經濟將遠為落後,並非競爭的第一梯隊。
    Thumbnail
    瞭解IC和IP的區別、晶圓代工的角色,以及芯粒和小晶片對半導體製造的影響。此外,探討了人工智慧對電子設計的影響。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的其中一部分是美國對於晶片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生產晶片的半導體產業,則是台灣的關鍵產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命脈。在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對GDP的貢獻值約為13%。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位置,僅次於美國。正因為如此,中美貿易戰很可能會影響台灣經濟,而且是往不好的方向走。
    Thumbnail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风起云涌,而马来西亚正成为这场技术争夺战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中美对于全球技术霸主地位的争夺,双方就技术准入问题的分歧愈发紧张,各国纷纷限制对先进芯片和制造设备的出口,导致许多半导体公司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而马来西亚则成为了受益者之一。 据了解,马来西亚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