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也同步發表於PTT stock板

這本去年出版的書(中文譯本,英文版應該是2022年就寫好了),我一直到今年才買來讀, 但即使是今年讀仍然很有料。 推薦給大家,尤其買台股的人一定要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這本書可以算是教科書了。 這本書描寫了整個晶片發展史,寫幾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觀點。 以下都是我自己手打的心得,跟原文一定不一樣,帶有很多我自己的解讀和感想。 有興趣的人建議直接看書。


●談1960年代的蘇聯●

作者認為,1960年代的蘇聯頂尖科學家也很多, 蘇聯即使跟美國隔絕,靠那堆物理學大神也有機會幹出一套自己的半導體生態。 然而當時的蘇聯政府是軍人帶頭,採取抄襲策略, 叫商業間諜去偷美國晶片回來, 叫科學家全部「照抄」,複製一模一樣的晶片出來。 蘇聯神人科學家即使不服氣,卻也沒辦法,預算是政府給的,只能聽政府的話乖乖照抄。 蘇聯的想法是「只要照抄我就不會輸」,然而正是因為照抄才會輸。 蘇聯沒想到半導體的迭代速度實在太快, 根據摩爾定律,半導體每2年運算速度就增加一倍。 你就算2年就抄好,你還是會落後一代。 而事實上蘇聯的半導體大概落後美國五年。 而且越到後面越難抄襲,半導體的製造越來越燒錢,越來越困難。 蘇聯半導體只做軍用,不做民用,賺不了錢,只能硬著頭皮燒錢。 美蘇差距越拉越大,直到1990年代波斯灣戰爭, 美國展現半導體用在軍事上的黑科技,蘇聯就解體了。 所以想要追上對手,你本身一定要有研發能力,而不是照抄。 而且要能民用化、商業化,只靠國家燒錢是撐不住的。


●談1960年代的中國●

世界上第一個積體電路是美國人在1958年發明的, 而中國在1965年也有工程師發明出自己的積體電路。 可見這時候才落後幾年而已。 作者認為中國也有很多科學精英,還有大量廉價的勞力, 如果發展下去也有機會發展出自己的半導體生態。 (廉價勞力其實對半導體發展也很重要,成本壓低,產品才能賺錢,才有錢研發下一代, 美國就是非常缺乏廉價勞力,1960年代德儀和英特爾才會去亞洲設廠) 然而1966年中國開始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把大量科學精英抓去農村下鄉務農, 叫沒受教育的工人階級全力生產半導體, 「彷彿中國每個無產階級都可以在家裡自製晶片」 有如晶片版的大躍進。 直到19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科學家終於回到實驗室,但也已經來不及了, 原本就已經落後美國幾年,又經過10年開倒車,這下子連亞洲鄰近國家都比不上了。 同時期,日本已經快要吃下全球的DRAM市場,英特爾已經發明微處理器 而香港 台灣 南韓 新加坡 馬來西亞…正在幫美國人做半導體組裝,經濟轉型。 其實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不禁想到最近看的影集三體, 三體故事中,外星人怕地球人科技進步太快, 所以殺死很多頂尖科學家,讓地球科技開倒車。 就不就跟把科學家抓去農村勞改是一樣的意思嗎?

●談荷蘭ASML造EUV●

我想應該很多人會覺得憑什麼是ASML製造出EUV設備,美國不是很強嗎? 美國人自己不能造嗎? 美國的確很強,EUV的技術其實是美國在1990年代就開始研發的,帶頭的還是英特爾。 英特爾早就知道半導體走到最後會需要用到EUV製程, 於是英特爾召集美國幾家晶片業者一起組隊研究EUV, 英特爾出了大部份的錢,花了幾十億美元。 但是美國研究人員擅長的是科學,是造出EUV原型系統,而不是量產機台。 所以他們需要把EUV技術轉移給一家可商業化和量產EUV機台的曝光機公司。 然而當時,美國本土技術最先進的曝光機公司GCA已經倒閉了, 而美國其他曝光機公司技術則落後。 說到GCA,GCA倒閉也是一篇故事。 簡單說,GCA雖然有先進技術但連年虧損,產品成本和售後服務都拼不過日本人,每年虧 損幾百萬美元。 最後就連美國政府都放棄救GCA,GCA就倒了。 所以當時世界上只剩下三家公司能接手EUV技術,日本的Nikon和Cannon,荷蘭的ASML。 然而1990年代美日正在打貿易戰,美國人並不想把技術傳給日本人,所以只剩下ASML可以 選。 (美國DRAM產業被日本人搞垮,美國曝光機產業也被日本人搞垮) ASML買下EUV技術之後,又花了20年時間研究才造出商業化的EUV機台。 一台EUV機台有45萬多個零件,每個零件都要最頂的,所以不可能全是由ASML自己製造, 要靠各個國家的供應商。 AMSL自己只造15%零件,剩下85%是跟各國供應商買。 可以說,一台EUV,是結合了許多國家的心血結晶。 ASML和EUV機台其實只是一個縮影,它反映的是,半導體製造的困難程度已經不是一個國 家就能搞定的,就連美國也不行。

●談中國製造2025●

作者認為,以中國的能力,如果想要在現在的半導體生態中佔一個生態位,是完全可以的 ,就像南韓,台灣,都有佔到一席之地。

然而,中國並不是「想佔一個生態位」這麼簡單, 中國想要的是建立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半導體生態,也就是所謂的「中國製造2025」。

中國並不想融入現今的半導體生態圈,因為很危險,一旦融入,就代表中國會過度依賴美 國及美國的快樂夥伴。 (這就跟當初毛澤東並不信任西方科學很像) 習近平想要的是完全不靠外國人也能自己造出半導體的生態。

然而談何容易呢,從ASML的例子就知道,半導體生產的每個環節都要動用到各國的舉國之 力,如果從頭到尾都要靠自己,那要燒多少錢呢?

「造出來」是一回事,「能賺錢」又是另一回事。 能賺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賺錢,就沒資金研發下一代, 只靠政府補貼,就會走上蘇聯的老路。 川普制裁華為的時候,美國內部也有人擔心,這樣反而是加速中國建立自己的生態系,加速了中國製造2025。 然而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中國很多公司打著自製晶片的名義跟中國政府騙了很多錢 (例如武漢弘芯騙局) 何況現在就連「造出來」都有困難,現在已經不是1960年代了。 EUV機台有45萬個零件,你光是拆開來都不一定能組回去,何況是複製出每個零件,只要一個缺陷都會出問題。 等中國造出EUV可能都已經2030年了,而那時候台積電已經把EUV機台成本攤提完,正在爽用第二代EUV了。

最近(2024年)的新聞有講華為、中芯可以自己做5奈米、7奈米,還有3奈米的風聲,其實 這不令人驚訝, 能做出來又怎樣,關鍵一直都是「能不能賺錢」。 有些人看到中芯能造3奈米就以為台積電完蛋了,但台積電強的是高達50%的毛利率和40% 的營業利益率。

●總結●

我們在股板偶爾會看到 「台積電(或ASML)能有今天只是運氣好,美國人想收走隨時可以收走」 這一類的悲觀言論,彷彿台積電只是鏡花水月,隨時會破滅。

沒錯,運氣不錯,台積電和ASML剛好在一個正確的時機卡到了位子。 然而,當你把整個晶片發展史攤開來,我們會發現即使時光倒流,歷史還是會同樣發展。

GCA依然會被日本人擊敗,美國人依然會選ASML。 德儀依然會拒絕張忠謀的晶圓代工概念,張忠謀還是會到台灣實現晶圓代工的理想。

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 而「美國想收走隨時可以收走」這句話也是對的, 美國仍然掌握了很多關鍵技術和設備在手上。 可是美國為什麼要收走? 美國一旦收走,他們自己也痛苦啊。 現在是美國自己更怕被台積電和ASML卡住脖子。 書中寫到「一旦台灣停擺,我們可能連洗碗機都很難買到」 美國也發現無法複製出台積電和ASML。 現在已經是一個必須互相合作的時代了。 美國國防部裡有一個部門叫「國防先進研究專案局(DARPA)」, 這個部門是在研發美軍黑科技的。 然而就連DARPA預算每年也只有幾十億美元(我Google查2024年預算是43.8億USD) 比大部份的晶片廠的研發費用還少。(Intel的研發費用是每年一百多億) 當晶片生產所需要的資本越來越大,美國政府可以發揮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小。 最近的新聞是拜登政府要補貼台積電66億美元蓋廠,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才66億根本不夠台積電塞牙縫」。 但你想想,DARPA今年預算也才43.8億,就會覺得其實66億也算是很大方的補貼了。

以上我提到的內容大概不到全書的十分之一, 書裡的內容更豐富,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書來看。


※ P.S. PTT有網友說「說台灣停擺,美國會連洗碗機都買不到是不是太誇張?」

這並不誇張,洗碗機雖然不是用到什麼先進製程,但即使是低階晶片也需要「封裝」啊。台灣的封裝市佔率佔了全球70%,一旦台灣停擺,全球晶片會全部卡在封裝。

2020年疫情期間的缺晶片就是一個範例,而且當時台灣還沒停擺喔! 只不過是其他地方停擺而已(也就是台灣以外的30%產能停擺),全球就已經搶晶片封裝產能搶到瘋了。

    財經隨寫,讀書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摩爾定律失靈?晶片戰爭Round Two開打-焦點媒體深讀 #19晶片戰爭在各大巨頭競爭把電晶體縮小的戰場上感覺上已經越來越接近極限,目前需要改走透過先進封裝科技的彎道來維持領先。而這個概念的先驅者便是台積電的前研發主管蔣尚義。《日經亞洲》難得對他進行了專訪讓他本人直接陳述想法,並對目前整個先進晶片產業的現況做了全方面的鳥瞰式報導和各方廝殺狀況
    Thumbnail
    avatar
    趙君朔
    2024-01-02
    晶片戰爭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 完整介紹半導體的發展史,及為何半導體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
    Thumbnail
    avatar
    蔡孝祺
    2023-06-28
    《晶片戰爭》:一本書搞懂半導體的前世今生,今年必讀的重磅作品近來中美競爭已然白熱化,大家赫然發現「晶片」這過去僅出沒在半導體業的專有名詞,居然在這場大國博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腳色。這本《晶片戰爭》用一篇篇精彩的故事娓娓道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沿革,爬梳各國在「矽」時代下的地緣競合,私以為是今年必讀的精采巨作。
    Thumbnail
    avatar
    MaxJames
    2023-06-25
    阿崴閱讀-晶片戰爭真正的風險是接受現狀。 晶片戰爭 作者:Chris Miller,翻譯:洪慧芳 天下雜誌出版 一個70年前還不存在的產業,但現在人人知曉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怎麼可以怎麼樣的驚人,2022Q4毛利率62.22%,營業淨利率51.96%,合併營收6255.3億。只要決定到哪裡設廠,竟然可以牽動一個地區的房
    Thumbnail
    avatar
    阿崴
    2023-06-22
    【晶片戰爭-讀後心得】讓我們從三個角度(地緣政治、經濟、商業模式)來讀懂晶片產業 了解台積電tsmc強大的歷史故事
    Thumbnail
    avatar
    詹昱宏(andyjan)
    2023-05-22
    為什麼美國晶片法針對中國?讀《晶片戰爭》理解地緣政治與晶片競逐好好看!連我這種電子麻瓜也能有舒服的閱讀體驗,作者的文筆易懂,讀完後,能稍微抓到電晶體研發與商業的發展脈絡。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東亞生產這麼多晶片,其中臺積電又是如何登基為臺灣護國神山(?),看這本準沒錯。
    Thumbnail
    avatar
    Kuan
    2023-03-08
    讀書筆記—《晶片戰爭》半導體產業面臨供過於求危機,根據日媒最新報導,預估全球前10大半導體第一季營收持續惡化,而晶片戰爭卻如火如荼全球熱映中。60年前,一塊先進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是4個,如今一隻iPhone12上則有118億個微小電晶體。去年,晶片業生產的電晶體數量,比人類史上所有其他產業的所有公司生產的所有商品的總和還
    Thumbnail
    avatar
    台北女子讀書時間
    2023-03-08
    晶片戰爭最新戰報-落後群日、印、中共的追趕策略-焦點媒體深讀#7本文綜合了《日經亞洲》四篇報導的資訊所寫成,在台積電的亞利桑那新廠剛舉行設備裝設完成慶祝典禮,美國總統和美國晶片業兩大巨頭超微和輝達的台裔CEO都親臨現場發表賀詞時,這場重組全球晶片供應鏈的無硝煙戰爭中處於落後的前冠軍日本、從零開始的新玩家印度還有原本在過去十年急起直追卻接連被兩任美國政府打擊的中共
    Thumbnail
    avatar
    趙君朔
    2022-12-11
    美日半導體貿易戰,矽谷如何鹹魚翻身!?- 深讀《Chip War》(晶片戰爭) - 戰情室研究室#10一出版便引起各主要媒體、智庫矚目的好書《晶片戰爭》,Chris Miller 以人物為中心,將非常通俗的語言,將以積體電路組成的晶片的發展史娓娓道來。 這集要介紹的是「在DARM晶片大展拳腳」、「Perry 帶動五角大廈的第二次晶片革名」,還有「日本半導體的崛起、美國的失敗反制與從谷底反彈」
    Thumbnail
    avatar
    趙君朔
    2022-11-11
    晶片戰爭細說從頭 + 軍民從融合到分開- 深讀《Chip War》(晶片戰爭) - 戰情室研究室#9 Chris Miller 是知名佛萊契爾外交學院的國際史教授,他一出版便引起各主要媒體、智庫矚目的好書《晶片戰爭》以人物為中心,將非常通俗的語言將以積體電路組成的晶片的發展史娓娓道來,再講到當前最熱門的美中科技戰,讓沒有技術背景的讀者也能了解晶片的基本運作原理,和越來越廣的應用,逐步改變整個世界
    Thumbnail
    avatar
    趙君朔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