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美國的女性歷史月,用以彰顯女性在美國歷史及文化上的貢獻及影響力。這樣一個月份,讓我突然想到可以分享這篇之前寫的心得。
書訊
書名 : 蕾蒂西婭,或人類的終結
作者 : Laëtitia, ou la fin des hommes 伊凡·雅布隆卡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中)
出版日期:2018/04/01
語言:簡體中文
簡介
非虛構文學。全書圍繞法國在2011年的一起慘案,作者花費了兩年的時間,採訪眾多與此案有關的人物,透過細節,全方位重建關於受害者蕾蒂西婭的人生,以及最後的那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心得
這是一本看不完的書。
每當看到「真實改編」或是「非虛構文學」等字眼,總是能大大提高我的閱讀興趣,我相信能被寫入書中的現實總是具有很傳奇的色彩,可看性頗高。但這回似乎不能用這麼雀躍的心情去看待,因為內容主要在講述2011年的 1月18日,法國西部的波爾尼克,有名少女不幸殞落的事件。她的名字叫做蕾蒂西婭.佩雷(Laëtitia Perrais),遭受姦殺並分屍,時年18。
出生於法國南部,有個雙胞胎姐姐,還有對分居的父母,但父親因家暴入獄,母親因精神問題入院,所以姊妹兩人只得接受安排送到寄養家庭裡生活,「童年沒有支撐,一切盡失,缺少座標」,這樣的孩子,輾轉在寄養家庭及機構之間,好不容易長到了可以自立自強的年紀,卻迎來如此遺憾的結局。
你可能會問,受害者的過往和案件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這麼詳細的關注一個可憐的孩子呢?
是的,我本來也這麼想,但作者的理由很有道理 : 「在這則引人注目的社會新聞中,蕾蒂西婭就是那個受害者,但除此之外,人們對她又有多少了解?談論她的文章和報導數以百計,但都只涉及於她失蹤後的那個晚上和其後的庭審。她的名字雖然上了維基百科,但也只是出現在兇手頁面上『謀殺蕾蒂西婭.佩雷』的一欄。她無意間讓她的殺害她的人聲名遠揚,自己卻黯然失色,淪為犯罪行徑的一個結果、罪惡世界的一次勝利。」
每當新的犯罪新聞出現時,人們會期待緊接著就是看到犯人繩之以法的消息,但對於受害者的模樣,似乎總是套用同樣的模板。在這案件中,報社們紛紛用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事件背後的故事,但似乎誰也沒有考慮到少女本人實際是什麼樣子的。媒體盲目地緊跟各專業人士的觀點討論案件的重大危害,卻忽略了蕾蒂西婭成長經歷的影響以及社會失調的部分。
酗酒的父親、暴力下精神失常的母親、能力有限的救濟單位、資金不足以致人力吃緊的警方與大做文章的政客,種種偏誤的綜合之下導致最終出現重大的社會問題,罪孽就這樣煉化而成了。那麼,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了嗎?隨著新聞焦點的轉移、兇手繩之以法後,一切問題似乎又隱入了煙塵之中,等到下一次類似事件發生後,又被搬到檯面討論,毫無變化。
我想,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好好地記住那些事件發生的原因,關注勇敢代為發聲的人們,珍視自己的權利,關心身邊的人。
延伸閱讀(非紀實)
書名 : 懲罰 Strafe
作者 : 費迪南‧馮‧席拉赫 Ferdinand von Schirach
譯者: 姬健梅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9/02/01
要公平地看待一個人其實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感謝你的來訪閱讀,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也歡迎交流關注:部落格、臉書。
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