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1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腦機介面公司 Neuralink:馬斯克重新想像人與機器的關係

    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馬斯克旗下的腦機介面公司 Neuralink 的成立故事,以及腦機介面領域背後的發展。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今年二月底,馬斯克在 X Spaces 提到他旗下腦機介面新創 Neuralink 的新進展:

    第一位植入 Neuralink 大腦晶片的人類患者似乎已經完全康復,而且能夠用他們的意念操作滑鼠。

    提到腦機介面,可能會讓人覺得這是個很 Cyberpunk 的科幻場景。只要在腦中植入電子晶片與電腦相連,就能進入虛擬世界,還可以用意念操控機器。

    這篇來回答:Neuralink 的成立故事、旗下產品如何運作,以及腦機介面領域背後的發展演進又是如何?

    在進入今天主題 Neuralink 之前,先來介紹腦機介面究竟是什麼?

    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簡稱,BCI 或稱 brain-machine interface)聽起來是一個超有距離的領域。

    但實際上你可能有聽過它的相關應用,比如說:腦電圖 EEG、fMRI 等。(因為今天會談比較多腦科學的內容,讓我把同樣也是記錄腦內大範圍活動的 fMRI 放進來,以嚴格意義來看它不算是腦機介面領域)

    身在腦機介面研究領域的人,都在努力解決兩個問題:

    • 如何從大腦中獲取正確的資訊?
    • 如何將正確的資訊發送到大腦?

    關於前者是捕捉大腦的「輸出」;後者則是將資訊「輸入」到大腦中。雖然這件事聽起來很抽象,這卻是我們每天大腦都在做的事情。

    比如說,當你在收聽 Podcast 的時候,你的大腦會發出訊號(輸出)要你聽接下來的內容,這時你的耳朵會開始接收著聽到的每一句話,這些內容會刺激顳葉的神經元,讓每句話的單詞進入大腦,並刺激一部分的神經元,讓人可以理解每句話的涵義。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沒感覺腦袋經歷這麼多事?因為速度快到不會意識到,如果每一個步驟你都有意識到的話,會花上非常多時間。

    腦機介面領域的產品,想在輸入和輸出資訊這兩個過程中,扮演要角。Neuralink 正是如此。

    但 Neuralink 的成立起點和 Cyberpunk 的想像沒有太大關係,反而是馬斯克覺得打字太慢…

    Neuralink 成立故事:從人機介面到腦機介面

    數位時代的科技進步,有一部分都圍繞在人類與機器的溝通方式上。讓使用者在使用電腦、手機時,整個介面設計得很簡單,讓人能夠直覺操作,這是人機介面領域關心的事。

    • Doug Engelbert 發明了滑鼠,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指向、點擊與電腦互動
    • Alan Kay 開發出容易使用、模仿實體桌面的圖像化操作介面,後來賈伯斯在設計麥金塔時參考了 Kay 的設計原型
    • Siri 則是一種提供使用者利用語音跟電腦互動

    但人機介面有限制。比如說腦袋的想法跟不上手速。這也就是馬斯克決定在 2016 年創 Neuralink 的其中一個原因。有次他出差,他覺得用手指在 iPhone 上打字,實在太慢了。只能用打的把訊息輸入到裝置中,太耗時了。

    馬斯克這時候想如果想法可以同步傳送給機器,就像你的大腦有了高速連結,一切都會變得更有效率。

    人機介面的終極想像是「腦機介面」:讓電腦和大腦有個直接連線的裝置。比如說,在顱骨內植入晶片,就能讓資訊傳遞的速度加快。這樣就解決了手速跟不上腦袋想法的問題。

    有了這想法後,馬斯克請其他人幫忙找到了解電腦與大腦互動的電腦科學家。早期團隊找來了 8 位頂尖神經科學家和工程師。其中,腦機介面研究學者 Max Hodak 到 2021 年都是 Neuralink 的總裁。其他還有 Benjamin Rapoport、Dongjin Seo、Paul Merolla、Philip Sabes 等人。但到目前為止,8 人的早期團隊最後只剩下 3 人,據傳講求漸進的科學進展與緊湊時程表相衝突,成為導火線。

    Neuralink 專門開發可以植入大腦的小型晶片,讓人類與電腦心靈相通,並計畫透過在神經疾病患者(像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等)腦中植入 Neuralink 的大腦晶片,來幫助他們能直接和電腦互動。

    解決人機介面的限制、幫助神經疾病患者,是馬斯克創 Neuralink 的其中原因。但他更想達到的終極目標是:保護人類意識不會被人工智慧傷害。

    馬斯克在讀到 lain Banks 宇宙科幻小說《文明》(The Culture)時,裡面有個叫做「神經織網」(neural lace) 的技術,一個基本上可以透過大腦中的神經元與外界直接溝通。這是腦機介面的終極想像:全腦介面(whole-brain interface)。

    《文明》這本小說不僅給了他取名為 Neuralink 的靈感外,也讓他意識到腦機介面的技術可以保護人類意識。

    截至 2019 年 7 月,Neuralink 已獲得 1.58 億美元的資金(其中 1 億美元來自馬斯克)。在介紹 Neuralink 的旗下產品如何運作之前,先來介紹過去腦機介面過去存在的工具,有什麼樣的限制和發展脈絡,最終 Neuralink 選擇做他們現在的產品。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