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中捉鱉】阿凡達科幻場景即將成真?大腦植入晶片啟動新人生

2024/04/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幾個月前,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一則、自己投資的新創公司,已成功為一名病患的大腦植入晶片,重磅消息瞬間襲捲全球,引起諸多討論,人腦意念透過晶片的傳達,像多年前《阿凡達》電影般的情節,如今似乎在醫療上的運用即將付諸實現了。


有看過2009年的《阿凡達》應該都還印象深刻,這部影史上堪稱科幻片中的經典。

故事描述西元2154年,為了掠奪潘朵拉星球的稀有礦物,人類發明了阿凡達,而進入艙內遠端控制,讓主角即使是身障,也能透過意念來操作同時擁有人類及納美人基因的混血人體阿凡達。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科幻的情節,如今隨著一家新創公司的首椿晶片植入人類大腦案例,在醫學界及投資圈,都投下了震撼彈。

原來以往認為痴人說夢的想法,看來真的有機會實現的一天。


難搞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CNS)包含了大腦及脊椎兩部分,與周邊神經系統連結,人類因而能對周遭環境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像是記憶、情緒、思考等等。

簡單來說,我們的行為、感覺、反應思考,都由大腦主宰

大腦中有上千億個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中樞神經相關疾病,像是腦炎、中風、腦瘤、失憶等等,醫療及社會成本十分驚人。

尤其在人口老外的趨勢下,間隔性或突發性的神經老化,所引發的腦神經相關疾病,這個領域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來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只會愈來愈高(單位:%;2022年後為不同信心區間下的預估值;資料來源:UN;資料日期:2022)

未來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只會愈來愈高(單位:%;2022年後為不同信心區間下的預估值;資料來源:UN;資料日期:2022)

根據Tema的研究,全球至少有10億人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疾病(1)。像是老人痴呆症(其中有七成病患是阿茲海默症),全球就有5500萬人受到影響(2),以美國為例,估計照顧老人痴呆症的成本是癌症的12倍之多(3)

隨著精準醫療的技術推進,錯綜複雜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惱人的長期照護與成本,可望有解。根據研究,2022年之際,全球中樞神經系統的醫療市場約985.6億美元,十年後可望達到230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8.9%)(4)

全球中樞神經系統相關醫療市場規模(單位:10億美元;資料來源:Precedence Research;資料日期:2023/6)

全球中樞神經系統相關醫療市場規模(單位:10億美元;資料來源:Precedence Research;資料日期:2023/6)


另一個更大的市場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對老的,對小的,都不放過。除了熟知的阿茲海默症影響中老年人,上千種罕見基因遺傳導致的中樞神經失調的疾病,對兒童的影響更大,醫療及照顧成本,只能用天文數字來形容。

那年齡介於中間的呢?那更多了!

影響更多人的憂鬱症、精神分裂症等,全球人口中估計有6%、也就是3億人需要相關治療(5)

心理健康的照護,仍有極大的市場缺口未被滿足。根據MIT的統計,神經學相關的臨床實驗成功率,在各種治療分項中,排名倒數第二,僅略高於癌症。

大腦系統複雜,相關新藥或療程成功核准不易(單位:%;資料來源:MIT、Tema;資料日期:2024/2/7)

大腦系統複雜,相關新藥或療程成功核准不易(單位:%;資料來源:MIT、Tema;資料日期:2024/2/7)

研發中的中樞神經及心智健康等藥物或療程,目前佔了整體製藥生技產業所有發展中項目的第二大宗,在940項臨床計劃中佔了14%(6)

而心理方面相關的疾病,在治療上十分棘手,不時會有藥物或其他副作用。根據研究估計,2030年之際,全球因為心理健康而付出的代價,高達6兆美元(7)

重度憂鬱症患者在用藥後,噁心、食慾不振、易怒等副作用,某業者推出了K他命翻版的艾氯胺酮鼻噴霧劑,這款帶有迷幻藥成份的噴劑,為30年來首次出現新療法。

這款新創的抗憂鬱療法,去年全年銷售額達7億美元之譜,第四季該款噴劑營收就貢獻2億美元,年比成長高達74%(8)

雖然使用上有相當多限制,但從銷售金額來看,顯然市場是相當買單的。


人腦植入晶片的案例,或許是個開端。創新的治療方式、器材、甚至搭配基因工程,要對抗棘手、讓人痛不欲生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總算露出一線希望。

電影上看似天方夜譚的情節,嗯,或許有天都不是夢。

任何疾病都有藥可醫的終極目標,或許真能實現。


  • (1)資料來源:WHO;資料日期:2007
  • (2)資料來源: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資料日期:2024
  • (3)資料來源:J&J Innovative Medicine Business Overview;資料日期:2022
  • (4)資料來源:Precedence Research;資料日期:2023/6
  • (5)資料來源:ScienceDirect, Pharmacogenomics i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psychosis: an update, Marin Jukic, Filip Milosavljević, Espen Molden, Magnus Ingelman-Sundberg;資料日期:2022
  • (6)資料來源:IQVIA;資料日期:2023/6
  • (7)資料來源:The Lancet, Mental health matters;資料日期:2020/11
  • (8)資料來源:Contract Pharma;資料日期:2024/2/27
112會員
414內容數
人生50才開始,進入人生下半場,用輕鬆的角度來看待世界,期待人生下半場能活得精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