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周處除不了的那一害

raw-image

  一部在台灣票房僅四千餘萬新台幣,隔了將近半年卻在中國收獲超過新台幣五億的電影。《周處除三害》在台灣口碑也不算太突出,在中國意外賣翻就成了諸多網路影評口中的「現象級神片」,網路上也紛紛以長篇大論大肆論述這部「神片」到底是神在哪(但我猜測其中有部分所謂的「影評」只是想找理由塞電影片段到自己的影片中以獲取流量,至於自己的見解是不是合理其實沒那麼在意),所以這到底是怎樣一部片?我們又應該怎麼去看待這樣一部電影在中國市場的成功?

 

  某些實在邏輯堪慮的說法我不打算多談,像是「周處這個典故來自中國古代典籍,可見兩岸同文同種,無法分割的事實」這樣的理由。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漫威拍雷神索爾,就是美國想跟北歐國家統一了。我知道很多人對《周處除三害》在中國大賣的解釋是中國人現在太過苦悶,需要看一部「惡有惡報」的痛快爽片來抒發,然後進一步煞有其事的解釋裡面被主角陳桂林幹掉的兩個惡人分別是中國哪些怪現狀的投射,然後中國影評的觀點其實與此的差異性不大,只是把投射的對象換成了他們眼中台灣的怪現狀。我不想去硬說哪個觀點比較正確,但是我自己的解釋比較簡單:《周處除三害》在中國大賣,是因為中國沒有電影分級制度。對,我覺得就是這樣而已。就我所知,其實很多成年的中國遊客到港台玩,都會想辦法特地去看場限制級(在香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三級片」)電影,因為這些偏成人向的電影在中國「理論上」是無法發行公映的。所以中國版的《周處除三害》儘管已經刪減了許多台版裡較為血腥的片段(我剛剛還特地去確認,這部片在台灣上映時的分級是輔15,也就是說那樣的刺激程度在台灣甚至連限制級都還構不上),對中國觀眾來說普遍的反應還是覺得太刺激了。我想如果中國觀眾像我們一樣習慣於《捍衛任務John Wick》系列這樣的血腥暴力程度,那《周處除三害》是不是還可以有這樣的票房數字恐怕也難說得很。當然暴力不應該被現代社會允許,但是在電影作品中讓觀眾有情緒宣洩的出口顯然是無可厚非。至於像中國一樣用法令徹底限制這種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成人向作品,對社會治安會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這顯然又是另外一個話題,只是也剛好在三月中旬,河北邯鄲發生了駭人聽聞的霸凌虐待致死案,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是未滿15歲的少年,使用的手法比陳桂林還要冷血殘酷得多。當然兩件事看不出任何關聯性,問題是那些行凶的小孩又是從哪裡學到這樣泯滅人性的行為,中國政府目前看起來沒有很想追究。

 

  在往下繼續討論之前,我還是得先聲明一下,覺得「《周處除三害》在中國成功的主因是中國沒有電影分級制」,不代表這部電影除此之外完全一無可取,我個人覺得袁富華跟陳以文都演得極好。阮經天嘛,我覺得有入圍金馬獎但最終沒得獎是很恰當的評價。不是他的演技好不好的問題,而是這部電影存在太多難以自圓其說的情節矛盾,導演沒能好好處理,阮經天也沒能用自己對角色的詮釋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說好了,我覺得要是把這部電影切割成大概五六個獨立的影片,那我可以認同阮經天在每一個短片中都有精彩的影帝級演出,但是當你告訴我這五六個阮經天都是同一個角色的時候,我就疑惑他自己不會覺得有點奇怪嗎?

 

  言歸正傳。從上面的脈絡推導,與其追問「為什麼《周處除三害》在中國票房會這麼好?」不如問「為什麼《周處除三害》可以在中國發行公映?」如果說禁止其他限制級電影的理由是血腥色情暴力情節會帶壞中國人(好像中國人都是好傻好天真的傻白甜似的),那《周處除三害》的血腥色情暴力就不會帶壞中國人了?除了其中的屠戮邪教和罪犯伏法符合中國的政治正確之外,我覺得這還牽涉到一個我多年前在上海工作時觀察到的中國演藝圈現象,姑且稱之為「港台藝人在中國之必要」好了。那時是2017年,台灣藝人在中國演出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我在中國的綜藝節目裡看到某位曾在三金頒獎典禮上無知說出「別人有Google,我們有Baidu」的所謂本土天王,與眾多中國藝人一起在舞台上演出類似甄嬛傳的搞笑小短劇。看完之後我有兩個心得,第一個是台灣的瘋神無雙實在是好笑太多,第二個是在那個短劇裡,其他中國藝人都是扮演皇帝、貴妃、貝勒什麼的,這位在台灣高高在上、大概連過年特別節目都不願意演小短劇的本土天王,他扮演的角色是太監。當然扮演太監沒有關係,原本甄嬛傳那個角色也是台灣人演的(那位前輩演得真是好,用中國的用語形容,簡直就是「本色演出」),太監也有鄭和與魏忠賢或李蓮英等等不同的面向,但是這位本土天王的角色顯然不是那種權傾天下的大太監,而是我們刻板印象中那種猥瑣奉承、鞠躬哈腰、供人使來喚去的卑賤形象。當然「卑賤」是人們對太監的既定印象,這還無可厚非,但如果再加上滿嘴黃腔,把「卑賤」詮釋成「下賤」就顯然是有意安排的了。其實我不得不說我有些訝異,因為即便該本土天王在台灣的形象也不怎麼高明,那樣刻意不入流的內容我其實也很久不曾在他台灣的節目裡看到了。然後我突然意識到,啊,這就是港台藝人在中國演藝圈的必要啊!在我上一篇談論喜劇的內容中有提到,綜藝節目最好是微妙的讓觀眾覺得整個節目略低於自己的格調,於是說一些低俗下流的梗就是最簡單的做法,但中國本地藝人可不能去冒這個險,一來坦白說低俗下流還不是隨便說說就行得通的,其實是一門不這麼簡單的技藝;二來他大天朝的藝界老師怎麼能口出穢言呢?這不是國民素質低落的具體表徵嗎?於是這樣的「任務」交給港台藝人是多麼的天造地設,港台藝人對於這種低俗下流梗的訓練那可是淵遠流長,就算近年自重身分少有施展這項絕藝,看在人民幣的份上又有什麼好矜持的呢?對製作單位以及他們的廣電總局來說,這些低俗下流的內容是反映港台民眾的素質,不但與他大天朝無關,還可以平衡許多中國觀眾對港台人民深埋的自卑感。真是一舉數得,他媽的一舉數得。

 

  當然我並不是說港台藝人在中國的綜藝節目裡必然是低俗的形象,但是對於節目的製作單位來說,如果節目裡需要有個人表現低俗,那這個人最好是港台藝人會比較安全。顯然如此。

 

  回到《周處除三害》,我其實並不覺得這部電影的初始創作意圖有刻意醜化台灣社會以迎合中國市場的傾向,最起碼我實在看不出來,何況我覺得這部電影會在中國過審恐怕電影製作方也很意外,更何況如果真的要在創作初期就有意識的刻意迎合中國市場,那這部電影顯然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再調整得更明顯且更安全一點,像本土天王調整自己的尊嚴底線那樣演出綜藝節目短劇一樣。它只是結合了幾個台灣曾有的社會案件(雖然我覺得實在是可以結合得更高明一點),然後加上一些你幾乎無法在中國電影看到的暴力血腥場面,就這樣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成功了。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世說新語裡的《周處除三害》,是周處最後「發現了自己的惡」,然後痛悟前非,把這個最大的「害」給除了。反觀中國現在的作法是「只讓人民看見別人的惡」,兩者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這樣反諷的現實,或許才是這個《周處除三害》現象最具寓言感的地方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