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需要的是死線——讀《12週做完一年的工作》

不要談什麼天分、運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以及一個不交稿就打爆你狗頭的人,然後你就會被自己的才華嚇到。—— Charlie Brooker(《黑鏡》編劇)

人在什麼時候最有生產力,做事最有效率呢?當然就是死線逼近的時候。最後的期限逼近時,對我們造成了不得不為的壓力,在那段短短的生產力黃金期,我們完成了一整年了業績目標、一整年的預計活動量。每個人都很專注,甚至平常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被推到一旁,因為現在重要的事變得非常緊急。

年中代表著不能不正視的一條線,我們在這個點上衡量自己的成敗。

那如果,我們把一年12個月,切成一年12週呢?注意,這不代表我們要把一整年的工作量都塞進12週內,而是我們把12週視為是一個結束點,然後像評估年度成績那樣,為這12週的工作進行評分。承認吧,當我們認真回頭檢視自己,並打上分數時,我們才會誠實的面對自己是否虛度光陰,又或著有憑有據地告訴自己,我值得一個假期。

此外,將計畫週期從一年變成12週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12週比12個月可預測多了。時間拉越長,我們對於未來會發生的事就越不可控。我們可以預測明天或下週的天氣,但預測半年後或明年的天氣就太不科學了。此外,當時間一拉長,我們就會開始「貪心」,想要塞進更多可達成的目標,畢竟一年這麼長是吧?但事實是最後我們就會開始精力渙散、分身乏術,最後又一次走向幻滅和沮喪的老結局。可當時間限縮在十二週內,我們就會(也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少少的幾件事上,把精力使用在關鍵的領域。

別急,在開始12週計畫前,先確定你的願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學到了一項新工具或新知識,馬上就迫不急待的想要開始實踐,畢竟最好的改變時機是昨天,次好的時機是今天。但很快我們就會發現,過了一陣子我們不知為何陷入了某種倦怠,但我們還可以靠意志力撐一會兒,但最終我們將興沖沖地來,卻敗興而歸,那些工具和知識都被埋進了櫃子里的最深處等著吃灰。

其實也沒什麼,不是我們特別懶或特別沒有意志力,而是當我們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時,情緒就會陷入五個階段:

無知的樂觀知情的悲觀絕望的低谷知情的樂觀成功與滿足感

在知情的悲觀時,我們開始陷入「知情悲觀」的階段,我們開始靠意志力想要努力維持這個新建立的習慣,但當我們更進一步邁入「絕望低谷」時,絕大部分的人(當然也包括我自己),都會走向放棄,然後我們又重新回到了過去的老習慣,畢竟:以前其實也沒那麼糟糕嘛(才怪)。

為了避免我們又輕易的走回老路,有效的平衡掉改變行為帶來不適感和辛勞是一個值得使用的良方,而我們需要的就是擁有一個「令人信服的願景」。

也許是你的第一輛車,也許是進入你夢寐以求的大學,也許是追求你想結婚的對象,也許是你夢想中的工作——不管是什麼,你是如此的渴望,以至於為了得到它,心甘情願地付出你的舒適作為代價。

下面分享作者在書中提供的幾項工具。

打造願景:長期願景、中期目標和十二週

長期願景

想擁有、想做、想成就的事。在身體、精神、心理、情感關係、經濟、職業和自我實現方面,最重要的是什麼?想要多少自由時間?希望有多少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開始夢想一些遠超過去的自己可達成的目標時,我們會開始問:「我要如何做到?」但事實是如果我們知道該怎麼做的話,我們早就做了!而且甚至已經身處在那個我們夢想的現實中。所以別問了,先想就對了。只有我們開始假設自己在那樣的現實中,通往理想願景的路才會浮現。

中期目標

根據長期願景,未來三年想要創造什麼?盡可能描述三年後,人生和職業生活的美好,越詳細越好。

可能產生的陷阱:
1.沒有正視願景的力量 (A型人注意,「想」也是重要的行動。)
2.願景對你而言沒有意義
3.願景太小了
4.願景沒有和日常行動連結起來

12週計畫

由兩到三個目標組成(ex.減重4.5公斤、業績300萬),接著訂定可具體實行的策略,如「減重4.5公斤→每日熱量攝取限制在1200大卡內、每週做三次有氧運動,每次二十分鐘」。下面是五個標準,幫助制定更完善的12週計畫:

1.具體可衡量
2.正面陳述
3.合理的延展性挑戰:太容易完成,就進一步延伸一點。絕對不可能的事,則退一步。
4.分配責任:這個是指如果以團隊為執行單位的話。
5.要有時間限制
可能產生的陷阱:
1.十二週計畫和長期願景不一致
2.沒有保持聚焦:指目標太多,沒有取捨。
3.沒有做出困難的選擇 :指執行策略太多,沒有取捨。
4.沒做到保持簡單

如果我完成四項策略中的三項,本週執行力評分就是75%。

⚠️十二週計畫最棒的事:只要做到85%就離達成願景並不遠了,如果只有65%,過去這十二週你仍然有可能進步。


《12週做完一年工作:縮短工時x成果翻倍的高效成功法》

  • 作者: 布萊恩.莫蘭(Brian P. Moran), 麥可.列寧頓(Michael Lennington)
  • 譯者: 夏荷立
  • 出版社:采實文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