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日清晨仰頭看出縫隙的天色與天氣,不論早晚好壞都是獨屬當下的風景;經年累月拍下的木漏れ日照片雖大同小異,相機捕捉的一瞬卻反能用來定位當下在永恆時間長流中的位置。
天光微亮,當街道上傳來掃地的刷刷聲,東京的公廁清潔員平山先生就會自動睜開眼、收整好攤在榻榻米上的枕頭被褥,平凡的一天便由此展開。《我的完美日常》首先爬梳平山先生的平日作息:規律地刷牙、修鬍、澆水,喝完販賣機的罐裝咖啡伴隨著舊卡帶音樂上路,穿梭城市中的公廁靜靜地打掃,下班後參拜神社、上澡堂食堂,睡前再讀點假日挖到的二手書。全片依時序行進,無倒敘或回憶片段,每日不變的作息則成為座標當下時間的方法。隨著畫面中彩色的日常片段與黑白夢境反覆交替,周而復始地串起日子流逝的軌跡。細數夢境,便可以知道過了幾天;過了幾天,平山先生便刷了幾次牙、澆了幾次水。電影中儘管只看見了平山先生的幾天,但這樣的日子可以按部就班地複製貼上、無限綿延。
電影中的第一天與其說是平山先生的「日常」,更值得注意的或許是它體現了平山先生心目中「完美」的一天。完美日常來自用心勞動後的踏實滿足,以及浸淫文字、音樂、攝影中的精神富足,這樣的生活看似簡單,卻也因對於清潔工作處境及勞動情形的輕描淡寫,而不免顯得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對此,電影中後段以散漫同事的無預警離職和疏遠妹妹的造訪動搖完美日常,隱約揭露這種生活型態的脆弱與背後的取捨。貧窮、加班、家庭責任,一切普遍的現實問題都被悄悄割去,藏在完美日常的裏面。完美日常之所以經久不變是平山先生自主選擇、勉力維持的結果,這讓電影不致成為文青投射下對平凡生活不切實際的想像。平山先生也不被看作超脫凡俗的例外存在,得以保持平凡親切、不與周遭世界脫鉤。
平山先生既尋常又不世出的氣息來自他同樣身處世界的庸碌逼仄之間,卻擁有更多餘裕與呼吸空間。片中經常出現他抬頭的動作:每日早晨打開屋門仰望天色與天氣、駕駛在公路上抬眼望向聳立的東京晴空塔、舉起相機拍下每天中午的木漏れ日(樹葉間隙透出的陽光)。挑高的視線反過來標記了平山先生所處位置的低矮狹迫,抬頭的小動作則使他跳出城市夾縫,獨享縫外的陽光與空氣。不論是藉由個人生活儀式突破現代社會桎梏的平山先生、以獨特美學跳脫周遭地景有機生長的公廁,或是室內植物不受住家邊際所限的自由生長、突出天際線的晴空塔,乃至仰望天空或木漏れ日時突圍的視線,都透過「跳脫縫隙」的意象體現了在一片固有穩定中的微小變化所能掀起的陣陣漣漪。
平山先生規律的完美日常如同不變世界的縮影,而他所碰上的反常人事物也並不如表面上的平凡無奇,反而突顯了反常儘管無法撼動世界、但總是為人帶來無法忽視的變化。如同平山先生相信兩個影子重疊後的顏色不可能毫無改變,有時候偶遇的人或事便使沉默的平山先生臉上漾起細微波紋,為平淡的生活投下激起小水花的石頭。反常與變化為有序的生活表面輕輕撕開了一條縫隙,使平山先生得以跳脫時間的循環往復,不留戀妹妹所代表的過去、不盼望與小酒館老闆可能的未來,僅僅覺察並感受當下徐徐流過。每一日清晨仰頭看出縫隙的天色與天氣,不論早晚好壞都是獨屬當下的風景;經年累月拍下的木漏れ日照片雖大同小異,相機捕捉的一瞬卻反能用來定位當下在永恆時間長流中的位置。電影最後以字卡解釋木漏れ日的哲學即為稍縱即逝的當下,也用以作為平山先生的生活寫照。隨著看的書、聽的歌、遇到的人事的不同,這些被容許通過縫隙的微小變化都為恬靜的日子暈染出一道當下的光影,成為漫長時間線中特異的點,如同櫃子中長久累積下來的無數鐵盒和其中的木漏れ日照片,看在平山先生眼中或許也不盡相同。
電影尾聲,平山先生一如既往地在清晨開車上班,車內響起的 Feeling Good 似乎預示這是一個與片頭無異的完美日常。然而,在陽光牽動的嘴角、鬍鬚、魚尾紋間卻隱約閃現著淚水,新的一日展開的欣喜伴隨著一句句的 You know how I feel 在特寫的平山先生面容上忽明忽滅。劃破完美日常表面的舒適與愜意,由底下的縫隙中流淌而出的,或許含有幾分極簡生活帶來的缺憾或寂寞,卻也一同帶走被浸潤的當下。正因淚水的突如其來與難以把握,因而沒有想要回頭的後悔或遺憾,也不追求往後,只有更加踏實真確的眼下韶光不斷新生然後向後飛去。之所以過上簡樸寬心的生活,不正是為了張開毛細孔、充分體會這樣的變化一瞬嗎?平山先生因而可以滿足地流淚著,簡單地快樂著,這一刻是如此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