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錢是如何擴張的 - 黃金、美元、比特幣 (2/2)

接著第一篇,繼續寫; 先複習一下:

  • 在金本位下,基礎層的資產是實體黃金
    基礎層網路,是銀行金庫、船隻、飛機、裝甲車…。
  • 在美元法幣本位下,基礎層資產是美元美國國債
    基礎層網路,是FedWire。
  • 在比特幣本位下,基礎層資產是BTC
    基礎層網路,是比特幣網路。

比特幣網路,也像FedWire和全球黃金網路,旨在:

  1. 安全地移動大筆金錢
  2. 以強力的最終結算保證,作淨交易額的結算(不可被撤銷的)

例如,你不會用裝甲車、跨越國境去運送20美元…就像你也不會用電匯去買咖啡,你用信用卡。你的咖啡交易是與幾千、幾百萬個其他人的交易一起,進行批量處理。

比特幣網路為基礎層

在每月月終,你付掉你的信用卡款項。而90~120天後,錢就會從你的信用卡銀行到星巴克的銀行(透過ACH 或 FedWire),結算所有的在過去數月發生的批量交易。

信用卡,相對小額的交易;電匯,結算大額淨交易額,強有力的最終結算保證。 

要撤回一筆信用卡的咖啡交易,沒問題;但要在銀行間撤銷一筆1千萬的結算付款,那可不OK了。

如果你抱怨不能用電匯去買咖啡,問題不在FedWire,問題在你身上。就像,如果你抱怨在比特幣網路上,要用$35元成本去發送$5元價值一樣,問題不再比特幣網絡,問題在你。你已被過去15年低廉的交易費用給慣壞了,誤以為比特幣網絡是個以低廉方式結算小額交易的地方。如果你要送$5元的比特幣,你應該透過閃電網絡或其他第二層網絡發送。  >>*這段在解釋說明,之前曾引發批評的,為何比特幣網路費用變高了。


不同的比特幣支付管道,作不同的用途。

鏈上(基礎層)適用於需要強有力的最終結算保證,並願意支付更高交易費以獲得這些最終結算保證的大額交易。閃電網路適用於較小的交易,其中最終結算保證不太重要,但費用低廉、且付款快速很重要。

很重要的一點,很多shit coiner、altcoiner 不了解這個基本事實,

快速付款,並不自動意味著快速結算。
Fast payments does not automatically imply fast settlement.

用信用卡付款很快,但可以容易地撤銷;Venmo很快,但可以容易地撤銷。
比特幣鏈上速度較慢,但不可撤回。


比特幣提供了所有Proof-of-Work(PoW)加密貨幣中,最佳的結算保證。

Proof-of-Stake(PoS)就是個笑話 is completely a joke,我們僅專注在PoW上。

比特幣的最終結算所需時間settlement time,還是最少的;DOGECOIN、BCH、閃電網絡,都要更久。

 >>*這裡也牽涉到PoW和PoS之爭,曾經看過一則推文串很不錯(等我找出來了再補上連結),大意是PoS沒有不好,但其原理就和證券Security沒差別,有大持份的stakeholder能決定一切。【更新】找到了!這是一條非常★珍貴的推文 推薦大家自行閱讀 Why doesn't Bitcoin move from proof-of-work to proof-of-stake?

 >>*也繼續等著看以太坊ETF若獲批准,它的身分究竟如何定義。


所有貨幣體系,不管是黃金、美元,還是比特幣,都是分層擴充。

基礎層適用於需要以超級安全的方式發送,並且需要強大的最終結算保證的較大交易(交易永遠無法逆轉)。

更高的網路層可以實現更快、更便宜的交易。
這些較高層的交易被批量處理、計算淨額,並最終在基礎層上結算。


所以,你可以在閃電網路上發送幾百萬筆交易,然後過幾個月或幾年後再結算於基礎層上。基礎層用於結算。更高層網路,則用於大量的經濟(交易)活動。

你不會試著在基礎層作所有事情(如 BCH 和 BSV 等大型區塊鏈者所倡導的),否則你最終會得到一個臃腫的區塊鏈,下載、驗證...都困難得多。

當一個區塊鏈變得擁腫、難以驗證時,人們將停止運行自己的節點,並將其外包給大公司,像以太坊這樣。以太儲存節點及驗證的硬體難度太高,所以人們改用 Infura。

Infura是私人持有的公司,被以太坊Ethereum的共同創辦人的其中一位Joseph Lubin所擁有,這就產生巨大的利益衝突。當以太坊基礎設施供應商Infura癱瘓時,加密貨幣交易所開始禁止 ETH 提現。


你也不會希望你的貨幣網路節點,在Google和亞馬遜的大型資料中心裡運作。
否則,您將面臨企業或政府奪取該系統的風險。

而這正是以太坊面臨的,大多數以太幣者Ethereum people並不運行以太網路節點,但許多比特幣者在運行節點。

比特幣社群做出了一個合理的決定,保持基礎層的可管理性,不讓它失控。


比特幣將以託管和非託管方式進行擴展

影片的最後,講者再次重述其核心觀點:

錢,總是分層而擴張的。不是所有交易活動都應在基礎層上完成。
大多數經濟活動應該在較高層網路進行,在進入基礎層結算之前進行批量和淨額計算。


何以確保比特幣會遵循此路徑?

因為基礎層更高的交易費用(由於有限的區塊空間)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和企業,將其經濟活動轉移到更高層;具有不同安全和結算保證,以及不同費用結構的不同支付管道。

我預測,比特幣將以託管非託管方式進行擴展。
Bitcoin will scale in both custodial and non-custodial ways.

這是很多比特幣本位主義者不喜歡聽的,但我們只能控制自己,也無法控制別人不去買比特幣ETF…事實是,我們無能力去控制事情會如何發展。

託管:像是CashApp、Apple Pay、Google Pay、Paypal…Goldman Sachs, JP Morgan, BlackRock, Coinbase (許多未必是我們喜歡的名字),將在它們的Apps內使用BTC,在鏈上或閃電網路進行相互結算。


「不要信任,要驗證」"Don't trust, verify "的比特幣精神,又要怎麼辦呢? 

比特幣者一直都在採行"信任"(Bitcoiners already employ trust all the time.)

當然,金律是上鏈儲存和使用,驗證,不要信任。

但比特幣者在生活上方方面面都在信任別人,你信任從沒見過面的Uber driver,他可以在三分鐘內就終結你的生命。你相信你搭乘的飛機機師,你相信波音會建造一個安全的飛機,航空公司會做好維護(這段話現在看來有點變反例),你相信餐廳的廚師不會對你下毒(這段也是)。


比特幣的未來,將涉及一系列可互通、環環相扣的託管和非託管解決方案。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在基礎層鏈上做所有事情。
但,基礎層是我們重建世界的基礎。
Bitcoin's future will involve a series of interoperable and interlocking custodial and non-custodial solutions.
Not everyone will do everything on chain at the base layer.
But the base layer is the foundation on which we are going to rebuild the world.

這將是一個比信任當前腐敗政客和央行行長的世界要美好得多的世界。 

And it's going to be a much better world than the current one which trusts corrupt politicians and central bankers.


心得:用你的錢包投票

我的心態,是比講者更往"託管"層面走一點,很難達到一個"完全"去中介化的世界,中間商有其需要、仍有其優點,只要清楚所承擔的風險。

我的實踐上,是這樣的:

  • 我信任臺灣證券交易所、集保中心(都是公司制),絕大部分資產都在這裡面。
  • 我買美股,透過台灣本地銀行複委託。我不是trader,沒有在那邊買買賣賣、擔心手續費吃掉獲利,沒有要把大筆資金匯往境外平台。
    如果真出了啥事,我只有台灣"公民"的身分,我選擇把資產放在中華民國的司法管轄權內能有作為的地方,而不會落的求償無門...
  • 雖然買了硬錢包,但連開封都沒有...當初放了一點資金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兩家),那些是我覺得就算都不見,也無所謂的金額...裡面放的錢,我打算當可以用其App掃碼就能買珍奶,就像用Line Pay一樣便利的時候,我才會動用。(還要多久?不知道...)


這不是投資,這是「錢」。把你的勞動生產力價值,放在你認同的地方。
記得,用你的錢包投票!

※以上非投資建議※



<< 最後,推薦一個我持續追蹤的媒體,給對於加密貨幣新聞有興趣的朋友作參考~



同樣地,雖然大多只是打字整理、翻譯(可能有誤),但真的花了我非常多時間...比上次那篇還多了兩倍以上,如果以上內容對您有助益的話,勞煩點個愛心,分享出去!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謝謝!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Joan Tsai ╴錢.央行.比特幣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